本書以從19世紀後半期到20世紀初約半個多世紀的中國為主要舞台,以這一時期知識分子的思想軌跡和精神世界為主要課題。在這半個多世紀中,中國的對外關系由朝貢體制轉換為條約體制,而且面臨著被爪分的威脅。同時,這一時期也是中國的政治體制從王朝體制共和體制轉換的時期。這一時期中國的政治變動和社會變動,其規模之深廣是不難想象的。生活在這種激蕩的旋渦中的中國知識分子,他們是如何認識所處環境的變化以及他們想使中國如何變化,是本書所要解決的主題。
本書以凝練的筆法、獨特的視角,分別從“萬國公法觀的變化”、“法國革命觀的變化”、“體制選擇”這些不同的角度,來分析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對世界認識的轉換過程,以及他們各具特色的心路歷程。
目錄
譯者的話
前言
序章 近代中國與知識分子
一位老學者
士大夫與中國的近代化
科舉的廢止與新知識分子的誕生
士大夫與知識階層
小結
第一章 文明與萬國公法
引言
一 不平等條約
《萬國公法》與不平等條約
中華文明與不平等條約
二 《萬國公演地》的翻譯
總理衙門首腦的反應
附會論與萬國公法
三 外交官與萬國公法
首任駐英公使郭嵩燾
中國的薛福成
歐洲的薛福成
四 變法運動與萬國公法
甲午戰爭失敗的沖擊與萬國公法
變法派的理論結構
孔子與格羅修斯
“三世進化”說與社會進化論
五 中國革命與萬國公法
“文明之革命”與“文明之排外”
希望世界列國贊成中國革命
政治犯與國際法
排外與國際法
六 不平等條約解除的歷史
辛亥革命
從新文化運動到五四運動
國民革命與關稅自主權的恢復
抗日戰爭與治外法權的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與新的不平等關系
向激進路線的轉換
鄧小平路線與香港問題
小結
第二章 法國革命與中國
引言
一 前史
最初的法國革命介紹
微不足道之國
法國史與法國革命
二 法國革命論的展開
康有為的《法國革命記》
梁啟超之迷惑
革命派的法國革命論的出現
論爭
調侃與恫嚇
三 法國革命論的戰爭
論爭一︰進化與革命
論爭二︰專制與革命
論爭三︰民主與革命
論爭四︰革命與國際環境
四 從法國革命到俄國革命
陳獨秀與法國革命再評價
社會革命論的譜系
自由與面包
從法國革命到法國文化
小結
第三章 近代中國的體制構想
一 體制構想的歷史射程
最初的體制選擇
第二次劃時代的選擇
語匯的變化
各種各樣的體制構想
圍繞專制的一致性認識
對專制的不同評價
二 世界史與中國的專制
君主之國‧民主之國‧君民共主之國
從君主之國到君主專制
從政體類型論到政體進化論
三 專制與自由
共和制與立憲君主制的論爭
初期革命派的自由觀
天賦的自由與強者的自由
文明的自由與野蠻的自由
直接的志向與間接的專制
自由精神與奴隸根性
再論革命派的自由觀
小結
補論
1.無政府主義者的專制論
2.嚴復的《政治講義》與專制論
參考文獻
後記
譯後記
前言
序章 近代中國與知識分子
一位老學者
士大夫與中國的近代化
科舉的廢止與新知識分子的誕生
士大夫與知識階層
小結
第一章 文明與萬國公法
引言
一 不平等條約
《萬國公法》與不平等條約
中華文明與不平等條約
二 《萬國公演地》的翻譯
總理衙門首腦的反應
附會論與萬國公法
三 外交官與萬國公法
首任駐英公使郭嵩燾
中國的薛福成
歐洲的薛福成
四 變法運動與萬國公法
甲午戰爭失敗的沖擊與萬國公法
變法派的理論結構
孔子與格羅修斯
“三世進化”說與社會進化論
五 中國革命與萬國公法
“文明之革命”與“文明之排外”
希望世界列國贊成中國革命
政治犯與國際法
排外與國際法
六 不平等條約解除的歷史
辛亥革命
從新文化運動到五四運動
國民革命與關稅自主權的恢復
抗日戰爭與治外法權的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與新的不平等關系
向激進路線的轉換
鄧小平路線與香港問題
小結
第二章 法國革命與中國
引言
一 前史
最初的法國革命介紹
微不足道之國
法國史與法國革命
二 法國革命論的展開
康有為的《法國革命記》
梁啟超之迷惑
革命派的法國革命論的出現
論爭
調侃與恫嚇
三 法國革命論的戰爭
論爭一︰進化與革命
論爭二︰專制與革命
論爭三︰民主與革命
論爭四︰革命與國際環境
四 從法國革命到俄國革命
陳獨秀與法國革命再評價
社會革命論的譜系
自由與面包
從法國革命到法國文化
小結
第三章 近代中國的體制構想
一 體制構想的歷史射程
最初的體制選擇
第二次劃時代的選擇
語匯的變化
各種各樣的體制構想
圍繞專制的一致性認識
對專制的不同評價
二 世界史與中國的專制
君主之國‧民主之國‧君民共主之國
從君主之國到君主專制
從政體類型論到政體進化論
三 專制與自由
共和制與立憲君主制的論爭
初期革命派的自由觀
天賦的自由與強者的自由
文明的自由與野蠻的自由
直接的志向與間接的專制
自由精神與奴隸根性
再論革命派的自由觀
小結
補論
1.無政府主義者的專制論
2.嚴復的《政治講義》與專制論
參考文獻
後記
譯後記
序
中國曾經遺忘過世界,但世界地並未因此而遺忘中國。令人嗟呀的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就在中國越來越閉鎖的同時,世界各國的中國研究卻得到了越來越富于成果的發展。而到了中國門戶重開的今天,這種發展就把國內學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們不僅必須放眼海外去認識世界,還必須放眼海外來重新認識中國;不僅必須向國內讀者移譯海外的西學,還必須向他們系統地介紹海外的中學。
這個系列不可避免地會加深我們150年以來一直懷有的危機感和失落感,因為單是它的學術水準也足以提醒我們,中國文明在現時代所面對的絕不再是某個粗蠻不文的、很快就將被自己同化的、馬背上的戰勝者,而是一個高度發展了的、必將對自己的根本價值取向大大觸動的文明。可正因為這樣,借別人的眼光去獲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歷史使命,因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過強烈的反差反觀自身,中華文明就找不到進入其現代形態的入口。
當然,既是本著這樣的目的,我們就不能只從各家學說中篩選那些我們可以或者樂于接受的東西,否則我們的“篩子”本身就可能使讀者失去選擇、挑剔和批判的廣闊天地。我們的譯介畢竟還只是初步的嘗試,而我們所努力去做的,畢竟也只是和讀者一起去反復思索這些奉獻給大家的東西。
劉東
這個系列不可避免地會加深我們150年以來一直懷有的危機感和失落感,因為單是它的學術水準也足以提醒我們,中國文明在現時代所面對的絕不再是某個粗蠻不文的、很快就將被自己同化的、馬背上的戰勝者,而是一個高度發展了的、必將對自己的根本價值取向大大觸動的文明。可正因為這樣,借別人的眼光去獲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歷史使命,因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過強烈的反差反觀自身,中華文明就找不到進入其現代形態的入口。
當然,既是本著這樣的目的,我們就不能只從各家學說中篩選那些我們可以或者樂于接受的東西,否則我們的“篩子”本身就可能使讀者失去選擇、挑剔和批判的廣闊天地。我們的譯介畢竟還只是初步的嘗試,而我們所努力去做的,畢竟也只是和讀者一起去反復思索這些奉獻給大家的東西。
劉東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