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士,1940年生于台灣台中清水。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經歷︰台灣大學教育嚳中心主任,歷史學系教授、主任,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韓國漢城大學國史學科研究教授。
著作︰《東亞教育圈形成史論》(2003)、《中國中古的教育與學禮》(2005)、《中國中古政治的探索》(2006、2007)、《東亞傳統教育與法文化》(2007)等書及論文多篇。
主編︰《戰後台灣的歷史學研究》(全八冊,2004)、《中國史叢書》(2005迄今已經出版三冊)、《東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全二冊,2005)、《東亞傳統家禮、教育與國法研究》(全二冊,2005)、《中國法制史叢書》(2005迄今已經出版八冊,北京大學出版社已經發行五冊簡體版)等多種。
目錄
簡體版序
自序
上篇 中國的天下程序
第一章 天下秩序原理的探討
一、前言
二、結合原理
三、統治原理
四、親疏原理
五、德化原理
第二章 天下秩序與君長人身統治
一、前言
二、天下秩序的三層同心圓結構
1.內臣地區
2.外臣地區
3.暫不臣地區
三、天下秩序運行實例
第三章 羈縻府州制度
一、問題所在
二、羈縻府州制度的確立
1.貢賦版籍多不上戶部
2.羈縻地區之都督、刺史皆得世襲
3.羈縻府州制度“著于令式”
三、隋唐天下秩序下的羈縻府州
1.外臣的內臣化
2.邊境的擴大
3.失禮入刑(兵)
四、結語
中篇 天下秩序與東亞世界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秦漢時期的東亞關系
一、前言
二、燕、秦與箕氏朝鮮
1.箕氏朝鮮
2.燕國與箕氏朝鮮
3.秦朝與箕氏朝鮮
三、漢代的中韓越倭關系
1.漢初與衛氏朝鮮、趙氏南越——瘺論約、誓、冊命的成立
2.漢領朝鮮時代
3.朝倭等四夷君長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東亞關系
一、前言
二、曹魏時期的中韓倭關系
三、分裂時期的一元化秩序與多元政權
四、西晉時期的東夷關系
五、晉、燕與東夷關系
1.朝鮮半島三國鼎立
2.前燕的興起
3.晉、燕、秦、麗、濟間的關系——復數天下的出現
六、晉、燕、南北朝與東夷諸國的封貢關系
1.朝貢之禮
2.冊封之禮
3.冊封的實例
4.冊封為“外臣的內臣化”
5.冊封的方式
七、結語——德、禮、政、刑的具體實施
……
自序
上篇 中國的天下程序
第一章 天下秩序原理的探討
一、前言
二、結合原理
三、統治原理
四、親疏原理
五、德化原理
第二章 天下秩序與君長人身統治
一、前言
二、天下秩序的三層同心圓結構
1.內臣地區
2.外臣地區
3.暫不臣地區
三、天下秩序運行實例
第三章 羈縻府州制度
一、問題所在
二、羈縻府州制度的確立
1.貢賦版籍多不上戶部
2.羈縻地區之都督、刺史皆得世襲
3.羈縻府州制度“著于令式”
三、隋唐天下秩序下的羈縻府州
1.外臣的內臣化
2.邊境的擴大
3.失禮入刑(兵)
四、結語
中篇 天下秩序與東亞世界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秦漢時期的東亞關系
一、前言
二、燕、秦與箕氏朝鮮
1.箕氏朝鮮
2.燕國與箕氏朝鮮
3.秦朝與箕氏朝鮮
三、漢代的中韓越倭關系
1.漢初與衛氏朝鮮、趙氏南越——瘺論約、誓、冊命的成立
2.漢領朝鮮時代
3.朝倭等四夷君長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東亞關系
一、前言
二、曹魏時期的中韓倭關系
三、分裂時期的一元化秩序與多元政權
四、西晉時期的東夷關系
五、晉、燕與東夷關系
1.朝鮮半島三國鼎立
2.前燕的興起
3.晉、燕、秦、麗、濟間的關系——復數天下的出現
六、晉、燕、南北朝與東夷諸國的封貢關系
1.朝貢之禮
2.冊封之禮
3.冊封的實例
4.冊封為“外臣的內臣化”
5.冊封的方式
七、結語——德、禮、政、刑的具體實施
……
序
拙書繁體版書名為《東亞古代的政治與教育》,原先是2003年由台北的喜馬拉稚研究發展基金會出版;到2004年再由台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今再承蒙上海古籍出版社惠允出版簡體版,以廣流傳,筆者由衷感謝。
簡體版有些許異動,除書名改為《天下秩序與文化圈的探索——以東亞古代的政治與教育為中心》外,最主要是在上篇之三“羈縻府州制度”,增補說明自先秦到唐代有關中朝與夷狄的關系凡三變:一是內諸夏而外夷狄,通常指周代時期;二是外夷狄再區分為外臣與不臣二種,通常指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三是外臣地區又再細分為羈縻府州地區與封貢地區(封貢又可再分為有貢有封、有貢無封地區),通常指唐朝時期。這些演變,實際上也關系到中朝夷狄觀的變遷,只是每一階段性的變化,並非排他性的發展。
另外,高句麗好太王碑碑文內容,關系四五世紀東北亞史重大,因為相關史書皆無記載該石內容。今所見此碑文拓本及其釋文,尤其是日本戰前所作的釋文,在二戰後受到朝鮮及韓國學界強烈質疑。自1980年代以來,由于中國學者實地勘察,發表新見,更掀起研究熱潮。現在學界最關心的是清末原石拓本究竟有多少?流落在何處?由于現在座落在吉林集安的原碑石,經歷百年,風化嚴重,只有原石拓本才能還原該石碑文面貌。拙書所附圖片,以及書末附錄《傅館藏好太王碑原石拓本乙本完整的發現》一文,是介紹台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所藏的拓本,當是最初所拓出的少數原石拓本之一。更重要的是過去大家只知道該圖書館藏有第三面,現在由筆者發現其他三面拓本,也就是全部四面拓本都存藏在該圖書館,彌足珍貴,期待方家進行研究。
拙書系以“天下秩序”一詞來說明傳統中國的對外關系,以及鄰近國家對鄰近國家的關系,而不使用現代名詞的“國際關系”;以“文化圈”一詞來說明文化交流的結果,優勢文化(此處特指中國文化)的某些重要質素,成為特定地區(此處特指東亞地區)的共通要素而流傳。前者為政治秩序,不免有主動與被動之別;後者的文化交流,則為自然的傳播與吸收。但政治秩序要正常運作,必須要有“力”的支撐;而“力”的背後,則需要有優勢的文化水平,以及具有理想性的教育事業推展,才能維持久遠。這也就是19世紀中葉以後,天下秩序崩解,文化圈亦不存的原因所在。緬懷傳統歷史文化,追尋根源是不可或缺的作業,拙書就是基于這樣的前提而作,敬請方家不吝指正。是為序。
高明士
2006年7月23日
簡體版有些許異動,除書名改為《天下秩序與文化圈的探索——以東亞古代的政治與教育為中心》外,最主要是在上篇之三“羈縻府州制度”,增補說明自先秦到唐代有關中朝與夷狄的關系凡三變:一是內諸夏而外夷狄,通常指周代時期;二是外夷狄再區分為外臣與不臣二種,通常指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三是外臣地區又再細分為羈縻府州地區與封貢地區(封貢又可再分為有貢有封、有貢無封地區),通常指唐朝時期。這些演變,實際上也關系到中朝夷狄觀的變遷,只是每一階段性的變化,並非排他性的發展。
另外,高句麗好太王碑碑文內容,關系四五世紀東北亞史重大,因為相關史書皆無記載該石內容。今所見此碑文拓本及其釋文,尤其是日本戰前所作的釋文,在二戰後受到朝鮮及韓國學界強烈質疑。自1980年代以來,由于中國學者實地勘察,發表新見,更掀起研究熱潮。現在學界最關心的是清末原石拓本究竟有多少?流落在何處?由于現在座落在吉林集安的原碑石,經歷百年,風化嚴重,只有原石拓本才能還原該石碑文面貌。拙書所附圖片,以及書末附錄《傅館藏好太王碑原石拓本乙本完整的發現》一文,是介紹台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所藏的拓本,當是最初所拓出的少數原石拓本之一。更重要的是過去大家只知道該圖書館藏有第三面,現在由筆者發現其他三面拓本,也就是全部四面拓本都存藏在該圖書館,彌足珍貴,期待方家進行研究。
拙書系以“天下秩序”一詞來說明傳統中國的對外關系,以及鄰近國家對鄰近國家的關系,而不使用現代名詞的“國際關系”;以“文化圈”一詞來說明文化交流的結果,優勢文化(此處特指中國文化)的某些重要質素,成為特定地區(此處特指東亞地區)的共通要素而流傳。前者為政治秩序,不免有主動與被動之別;後者的文化交流,則為自然的傳播與吸收。但政治秩序要正常運作,必須要有“力”的支撐;而“力”的背後,則需要有優勢的文化水平,以及具有理想性的教育事業推展,才能維持久遠。這也就是19世紀中葉以後,天下秩序崩解,文化圈亦不存的原因所在。緬懷傳統歷史文化,追尋根源是不可或缺的作業,拙書就是基于這樣的前提而作,敬請方家不吝指正。是為序。
高明士
2006年7月23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