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層面戰略環境評價理論方法與實踐經驗

政策層面戰略環境評價理論方法與實踐經驗
定價:360
NT $ 313
  • 作者:@李天威 李巍 @編/著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3021787X
  • ISBN13:9787030217875
  • 裝訂:257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在總結世界各國(及地區)和主要國際組織在政策層面開展戰略環境評價的特點和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當前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需求,全面分析了開展政策層面戰略環境評價的必要性和實踐意義,系統研究並建立了政策層面戰略環境評價的理論基礎、方法學框架、技術程序和主要評價方法,以此指導我國政策層面戰略環境評價的研究和應用。

本書可供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管理、研究和實踐人員,環境科學、管理科學、決策科學、規划科學、系統科學等領域的科技人員,高等院校師生以及政府部門有關人員參考。
 

目錄

序言
第1章 SEA的發展及其在政策層面的實踐意義
1.1 SEA的概念特征和實踐標准
1.1.1 SEA的概念和特征
1.1.2 SEA的實踐標准
1.2 SEA的發展階段
1.2.1 形成階段(1969~1989)
1.2.2 成形階段(1990~2000)
1.2.3 擴展和深化階段(2001年至今)
1.3 SEA的發展現狀
1.3.1 SEA體系引進現狀
1.3.2 政策層面SEA發展現狀
1.3.3 政策層面SEA立法現狀
1.3.4 中國SEA的研究和實踐現狀
1.4 政策層面SEA的實踐意義
1.4.1 有助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1.4.2 有助於進一步加強我國的環境管理
1.4.3 有助於實現環境影響評價向宏觀層次的戰略轉移
1.4.4 是杜絕新污染和破壞的有效措施
1.4.5 有助於建立和完善環境影響評價理論和體系
1.4.6 有助於建立「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機制
第2章 政策層面SEA的理論基礎
2.1 政策內涵辨析
2.1.1 政策的含義
2.1.2 政策的特征
2.1.3 政策的要素與分類
2.1.4 政策、戰略和策略辨析
2.1.5 政策的表現形式
2.2 政策層面SEA概述
2.2.1 政策層面SEA的概念
2.2.2 相關概念辨析
2.2.3 政策層面SEA的適用范圍
2.2.4 政策層面SEA的分類
2.2.5 政策層面SEA的一般特征
2.2.6 政策層面SEA涉及的部門及其職責
2.2.7 政策層面SEA的指導原則
2.3 政策層面SEA與政策分析和政策制定
2.3.1 政策分析
2.3.2 政策層面SEA與政策分析的關系
2.3.3 政策層面SEA與政策制定的關系
2.4 政策—環境系統特征及其SEA中的三大關系
2.4.1 政策—環境系統分析
2.4.2 政策層面SEA中的三大關系
第3章 政策層面SEA方法學框架
3.1 政策層面SEA的模式、工作程序和評價等級
3.1.1 政策層面SEA的模式
3.1.2 政策層面SEA的工作程序
3.1.3 政策層面SEA的評價等級
3.2 政策層面SEA的目標和原則
3.2.1 政策層面SEA的目標
3.2.2 政策層面SEA的原則
3.3 政策的環境影響及其評價標准
3.3.1 政策的環境影響分析與識別
3.3.2 政策的環境影響的「重要性」判定
3.3.3 政策層面SEA的評價標准
3.4 綜合集成政策層面SEA方法學
3.4.1 要素與整體相結合的集成分析方法
3.4.2 「三效益」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
第4章 政策層面SEA的技術程序和主要方法
4.1 政策層面SEA的技術程序
4.2 政策層面SEA的主要方法
4.2.1 政策替代方案的形成方法
4.2.2 政策環境影響的動態評價方法
4.2.3 政策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公眾參與
4.2.4 政策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影響預測方法概述
4.2.5 政策層面SEA中的「三效益」綜合方法
4.2.6 政策層面SEA指標體系建構的系統定量方法
4.2.7 替代方案排序的M(3GI)M分層協調模型
4.3 政策層面SEA專家系統探討
4.3.1 傳統EIA專家系統和綜合環境模型的研究發展概況
4.3.2 政策層面SEA專家系統設計理論基礎
4.3.3 政策層面SEA專家系統的實現
第5章 政策層面SEA中的環境經濟分析方法
5.1 政策環境經濟分析基礎
5.1.1 基本概念簡述
5.1.2 政策環境經濟分析評價的一般程序
5.2 政策層面SEA中的環境經濟分析
5.2.1 政策層面SEA中的環境經濟分析方法基礎
5.2.2 政策層面SEA中的環境經濟分析方法概述
5.2.3 政策環境經濟分析方法的實際選擇
5.3 政策層面SEA中的環境經濟評價
5.3.1 政策的費用一效益評價方法概述
5.3.2 政策的費用一效益評價過程中的特殊問題
5.3.3 其他政策環境經濟評價方法簡介
5.4 政策環境經濟評價中的代際公平問題研究
5.4.1 代際公平與可持續發展決策
5.4.2 代際公平中的貼現技術問題
5.4.3 代際公平問題的概念框架
5.4.4 代際公平決策的原則和不可能性原理
5.4.5 代際公平決策的方法學框架
5.4.6 結論
第6章 政策層面典型環境影響的綜合評價方法
6.1 政策的累積環境影響評價
6.1.1 累積環境影響的概念
6.1.2 累積環境影響分析
6.1.3 累積環境影響評價的研究進展
6.1.4 累積環境影響分析的一般方法問題
6.1.5 政策累積環境影響評價方法初探
6.2 與可持續性相關的政策層面SEA
6.2.1 與可持續性相關的政策層面SEA基礎
6.2.2 可持續性指標體系研究進展
6.2.3 與可持續性相關的政策層面SEA方法
6.3 政策對生物多樣性影響的評價
6.3.1 生物多樣性及其相關概念
6.3.2 我國的生物多樣性及其開發利用和保護現狀
6.3.3 政策對生物多樣性影響的評價
6.3.4 政策對生物多樣性影響的模糊變權綜合評價方法-
第7章 政策層面SEA的實踐經驗
7.1 加拿大政策層面SEA實踐
7.1.1 背景
7.1.2 制度框架
7.1.3 實踐經驗總結
7.2 捷克共和國政策層面SEA實踐
7.2.1 發展歷程
7.2.2 SEA方法
7.2.3 SEA實踐
7.2.4 實踐經驗總結
7.3 丹麥政策層面SEA實踐
7.3.1 背景
7.3.2 SEA程序
7.3.3 SEA實踐
7.3.4 實踐經驗總結
7.4 芬蘭政策層面SEA實踐
7.4.1 背景
7.4.2 SEA實踐程序
7.4.3 實踐面臨的挑戰
7.5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策層面SEA實踐
7.5.1 背景
7.5.2 SEA制度框架
7.5.3 SEA實踐
7.6 荷蘭政策層面SEA實踐
7.6.1 背景
7.6.2 制度框架
7.6.3 環境檢驗實踐
7.6.4 實踐經驗總結
7.7 新西蘭政策層面SEA實踐
7.7.1 背景
7.7.2 制度框架
7.7.3 實踐經驗總結
7.8 挪威政策層面SEA實踐
7.8.1 背景
7.8.2 SEA實踐程序
7.8.3 實踐經驗總結
7.9 英國政策層面SEA實踐
7.9.1 背景
7.9.2 制度框架
7.9.3 評價方法
7.9.3 實踐經驗總結
7.10 世界銀行政策層面SEA實踐
7.10.1 背景
7.10.2 SEA實踐
7.10.3 實踐經驗總結
第8章 政策層面SEA的發展前景與挑戰
8.1 政策層面SEA存在的主要問題
8.2 政策層面SEA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8.2.1 國際形式的推動
8.2.2 國內發展戰略的需求
8.3 政策層面SEA的發展方向
8.3.1 促進向可持續發展影響評價的轉變
8.3.2 進一步完善戰略環境評價立法
8.3.3 建立信息與資源共享機制
8.3.4 開展法律體系層面的SEA
參考文獻
 

近年來,戰略環境評價(SEA)的發展和應用取得了長足進步。許多國家或地區紛紛在不同決策層次開展SEA研究和實踐,並探索運用各種環境評價程序和方法。特別是伴隨着兩份重要法律文件歐盟《SEA指令》(2001/42/EC)和「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2003年SEA協議」的頒布和實施,國際社會對SEA的關注和應用也達到了空前高度。

我國於2003年9月1日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正式確立了規划層面SEA的法律地位,隨后國家環境保護總局(SEPA)發布了《規划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試行)》(HJ/T 130—2003),提出了開展規划環境影響評價的一般原則、技術程序、內容與方法以及報告編制的要求等。SEPA又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規划的具體范圍(試行)》和《編制環境影響篇章或說明的規划的具體范圍(試行)》,經國務院批准,於2004年7月發布。2006年,SEPA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做好規划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通知》,對開發區及工業園區開發規划的環境影響評價進行了補充和延伸,並在上述法律和技術導則的指導下開展了一系列規划環境影響評價試點工作,極大地推動了規划層面SEA在我國的應用和研究。

目前,我國正面臨「兩高一資產業」的無序發展、工業化與城鎮化的矛盾沖突、不堪重負的流域(或區域)環境承載能力下降,以及能源開發采用重化工發展模式等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所不能解決的問題,更面臨着開發建設活動中產生的宏觀影響、間接影響、二次影響、累積影響等。如何從決策源頭上對發展規模、結構、布局等進行優化調整,變過度開發為適度開發、變無序開發為有序開發、變短期開發為持久開發,從而打破部門界限與地區界限,促進決策的整合和科學、民主,從宏觀和戰略層面上緩解經濟快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SEA作為科學發展觀和生態文明的重要制度支撐,是現階段促進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最有力的保障之一,是實現「主體功能區」發展思路的重要手段。隨着我國規划層面SEA實踐的不斷深人、理論基礎的日趨完善和技術方法的日益成熟,政策層面SEA正在或必將成為我國SEA今后發展的趨勢和重點。

本書結合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着重從政策層面SEA的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展開論述。本書共分8章,第1章介紹了SEA的發展階段、現狀及在政策層面的實踐意義;第2章闡述了與政策層面SEA相關的概念及其特征、適用范圍和指導原則,以及政策環境系統及政策層面SEA中的三大關系等基礎理論;第3章介紹了政策層面SEA的方法學框架,包括工作程序、評價等級、評價目標和原則、評價標准、評價方法,在此基礎上着重介紹了綜合集成政策層面SEA方法學框架,具體包括要素與整體相結合的集成分析方法,以及社會、經濟、環境三方面效益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第4章探討了政策層面SEA的技術程序和主要方法,並提出了政策層面SEA專家系統設計的理論基礎、程序模型和實現方法;第5章探討了如何在政策層面SEA中應用環境經濟分析方法,包括環境經濟分析評價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以及如何解決評價中可能涉及的代際公平問題;第6章針對政策實施可能引發的典型環境影響,提出了突變論和協同學方法相結合的政策累積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可持續性相關環境影響的「雷達圖一道瓊斯指數」評價方法,以及運用模糊控制變權思想評價政策的生物多樣性影響等方法;第7章介紹和總結了政策層面SEA在加拿大、捷克、丹麥、芬蘭、中國香港、荷蘭、新西蘭、挪威、英國和世界銀行等國家、地區以及國際組織的發展現狀、制度框架、程序方法和實踐經驗;第8章着重分析了在我國開展政策層面SEA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發展方向。

本書由李巍組織撰寫,李天威負責統稿,參加本書撰寫的還有劉艷菊、張傑、劉雯、高靜靜、馮禎、呂昕、李佳、侯錦湘、王堯、陳嘉、張鐵亮、李順江等。此外,國際知名的SEA專家Barry Sadler先生和日本名古屋大學的Kiichiro Hayashi博士也為本書的撰寫提供了重要的技術資料,在此一並表示誠摯的感謝。

由於政策層面SEA內涵豐富,理論基礎和技術程序尚不成熟,相關實踐經驗比較缺乏,加之作者水平和經驗有限,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