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國:當代中國電影的批評重構及跨國想象

影像中國:當代中國電影的批評重構及跨國想象
定價:228
NT $ 198
  • 作者:[美]張英進
  • 譯者:胡靜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出版日期:2008-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2628402
  • ISBN13:9787542628404
  • 裝訂:480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隨着中國電影在各大國際電影節屢獲殊榮,西方批評界對中國電影的關注也在不斷增加。然而,作為一個新興研究領域,在西方中國電影研究表面的興旺繁榮之下,其實還存在着不少問題,例如各大電影節對獲獎中國影片的類型選擇對中國電影生產的影響、西方批評話語中的權威和權力,以及跨文化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歐洲中心主義對中國電影文本的誤讀等。
本書集中考察中國電影以影像來展示中國的眾多文本和批評層面,縱觀中國電影研究在西方體制化的歷史,提議一種自省性對話式批評的范例以代替跨文化研究中的歐洲中心主義,並在特定的歷史和社會政治語境中研究了一系列影片類型:少數民族電影,戰爭電影,民俗電影,懷舊電影以及都市電影。全書始終貫穿跨國文化政治的問題,指出中國電影與中國電影研究在跨國文化生產領域里正在進行的全球性/本土性構建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

張英進,1987年獲愛荷華大學碩士學位,1992年獲斯坦福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1995-1996年密歇根大學博士后。先后任教於印第安那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曾任美國的中國比較文學學會主席、福布萊特基金會中國研究員,現任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文學系教授。英文著作包括《中國現代文學與電影中的城市形象》(1996)、《中國電影百科全書》(1998)、《中國比較文學論文集》(1998)、《民國時期的上海電影與城市文化》(1999)、《影像中國》(2002)、《中國、香港、台灣百年電影史》(2004)、《當代中國的另類電影文化》(2006)等。中文書籍包括《審視中國》(2006)、《中國現代文學與電影中的城市形象》(2006)。
 

目錄

中文版序言
第一章 導言——世紀末審視中國
第二章 中國電影與跨國文化政治
第三章 中國電影研究在西方的發展——問題與方法
第四章 跨文化研究與歐洲中心主義
第五章 從「少數民族電影」到「少數話語」
第六章 身體的誘惑——塑當代中國的民俗電影
第七章 跨國想象中的全球
第八章 結語——跨入新的千年
影片目錄
外文參考書目
中文參考書目
譯後記
 

《影像中國》收入「海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譯叢」,首先感謝蘇州大學的季進教授,他熱心於介紹海外中國文化的研究成果,並將電影研究納入中國文學研究的叢書中,這樣的視野與海外近年的學術發展接軌,可以促進國內文學與電影研究的互動與整合。其次感謝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胡靜女士,她花費半年的功夫,仔細閱讀原著,查詢相關資料,令人滿意地翻譯了本書。 最後感謝上海九久讀書人文化實業公司和上海三聯書店為本書的版權洽談和出版等方面做出的努力。

本書英文版2002年在美國密歇根大學出版後,很快被歐美許多大學選作中國電影研究課程的必讀書。 至今出版了兩本中國電影研究專著的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史講座教授傑羅姆·希爾伯格德2003年在美國婭洲研究雜志》的書評里這樣說: 「夠像中國》也許是將中國電影帶、歷史與批評研究課堂中的最佳書籍,也是最適合介紹這個專題的為數不多的作品之一。」美國學術性的《電影季刊》的書評也同樣認為, 「《影像中國》最實在的貢獻在於三方面:它探討跨國主義與全球主義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對中國電影百年發展的影響作用;它堅持不懈地質詢『中國』是如何被投射成影像,以及『影像中國』過程中的意識形態內涵;它啟迪思想性的概括和批評有效地鼓勵讀者進一步提出問題。」

按原來的寫作計划,本書從兩個層面上介人「影像中國」的過程:其一,在創作層面,百年以來一T尤其是當代——中國電影人所想象與投射的中國影像;其二,在研究層面上,為了各自的理論利益而審視中國電影文本的種種批評話語一T尤其是西方的跨國化語。 本書的第1至第4章和第8章的重點放在理論、批評問題上,第5至7章由理論問題而進人電影類型與電影文本的分析、解讀。 具體而言,第1章在理論上勾勒了「影像中國」的工程及其文化、政治、歷史背景。第2章從全球文化政治的角度考查當代中國電影在海外的空前成功與其後的兩難窘境。 第3章概覽了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中國電影研究中的主要出版物、關鍵問題與代表性研究方法(如電影史、心理分析、性別批評等等)。 第4章參與討論近年有關歐洲中心主義、旅行理論及媒體研究中的跨文化表現的權力、權威、差異等問題。 第5章研討當代中國電影從「少數民族電影」到「少數話語」的一種策略性轉移,以及戰爭電影類型本身的轉變。 第6章描述當代民俗電影的興起及其在西方的接受,其根源一方面縱向聯系到20世紀30到40年代好萊塢所生產的中國影像,另一方面橫向引起對台灣新電影的鄉土形象的反思。 第7章分析城市電影中構造的「全球本土城市」 (香港,上海,台北),以及它們與跨國想象的關系。 最後,第8章′總結20世紀末以來的最新發展,再次面對全球化和後現代的文化理論問題。

根據本書部分章節的研究而改寫、翻譯的文章曾經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在國內外的中文刊物上發表過,如北京的《當代電影》、《電影研究》,香港的《二十一世紀》,台北的《中外文學》。這次以全書的形式將問題和觀點集中表達於一處,希望這本給讀者一種更有說服力、更富於啟發性的閱讀經驗,以此鼓勵更多的國內學者關注電影與其相關媒體,加強海內外中國電影與文化研究的進一步交流。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