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語言如何與世界相關聯的問題,是最重要的哲學問題之一。「上帝」一詞所指稱的,顯然與問題「上帝存在嗎?」有關。上帝(或電子、獨角獸)的存在與否,直接與名稱所命名的內容和方式相關。指稱問題是語言學、認知科學和認識論的核心問題,但在這些領域大都尚未得到解決。《命名和指稱》面對的正是名稱的說明力和指稱力所引發的難題,尤其是要說明詞項(特別是專名和代詞)的指稱以及諸如「撒旦」和「輕子」之類的空名或虛構名稱的指稱。具體論題包括:如何解釋充斥於科學和哲學中的空名或虛構名稱的指稱?如何解釋諸如「他把瑪麗當作簡」或「如果他是喬治,為何一直叫約翰」中的意向指稱?本書從哲學的和批判的背景中來探究指稱的歷史,其范圍涵蓋了從洛克、布倫塔諾、皮爾士、弗雷格、羅素、斯特勞森、塔爾斯基、卡爾納普和奎因,直到克里普克和福多。作者以生動的筆觸闡釋並評價了分析傳統中的諸多核心爭論。

本書的其余部分介紹了作者自己對命名和指稱問題的解決方案。他的指稱算法理論源於皮爾士的思想,即意指是詞項、對象和解釋之間的三元關系。該理論最終發展為指稱的因果觀念,並且在保持弗雷格的涵義和指稱之間區分的同時,還為詞項留下空間。通過使用各種計算機模型,本書討論了語詞之於對象的意義和指稱,以及這些現象與感知、信念和真理之間的關系。所使用的這些模型都是並行的、聯結主義的計算模型,而非20世紀中葉人工智能的序列模型。與先天論和心理表征理論相反,其目標是要闡明語義上可解釋符號的起源,而非對它們提出假設。由此成為喬姆斯基之語言心理學的一種重要的替代理論。《命名和指稱》一書,對語言、心靈和邏輯哲學的學生,以及認知哲學和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者,具有參考價值。對於認知科學和心理學、語言學、計算機科學以及神經科學和腦生物學的讀者和研究者,本書也是重要的資料並具有啟發作用。
 

目錄

前言
第1章 導論
1.1 由語詞到事物
1.2 指稱的形而上學
1.3 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與數
1.4 三條規則
第2章 自然符號
2.1 指稱論題
2.2 洛克的名稱理論
2.3 布倫塔諾論題
2.4 皮爾士:指稱是推理
2.5 從心靈到邏輯
第3章 涵義和指稱
3.1 弗雷格的語義學
3.2 精確語言
3.3 涵義和指稱
3.4 自然語言
3.5 涵義的類別
第4章 命名和摹狀
4.1 哲學分析
4.2 邏輯原子主義
4.3 親知和摹狀的知識
4.4 指稱和指謂
4.5 指稱和使用
4.6 曲解和異議
第5章 無指稱的真值
5.1 語義學和悖論
5.2 真值的概念
5.3 指稱在哪里?
5.4 卡爾納普和邏輯真值
5.5 指稱是先驗的嗎?
第6章 指稱和言語行為
6.1 理解和使用
6.2 語言使用者,沉默或被排除
6.3 純粹語用學
第7章 通向自然主義之路
7.1 哲學——科學之部分
7.2 不確定性
7.3 整編
7.4 同一性和行為
第8章 原因和功能
8.1 嚴格指稱
8.2 民間心理學
8.3 作為功能的心靈
8.4 心理表征
8.5 機器和表征
8.6 先天論和因果指稱
第9章 機制
9.1 自上而下的語義學
9.2 自指稱而上

9.3 自由的算法和具化的算法
9.4 原因、計算和指稱
9.5 句法和意向
第10章 直接指稱
10.1 語詞、狀態和規則
10.2 觀察語義學
10.3 感知和意義
lO.4 意向性
10.5 指標和亞原子
10.6 證明和真值
第11章 心靈和語義學
11.1 對指稱和真值的反思
11.2 心理語義學的邊界
11.3 進化和習得
附錄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傳統的科學哲學研究進路是由邏輯經驗主義奠定的。邏輯經驗主義作為第一個成熟的科學哲學流派,首先基於經典科學的研究模式,在拒斥形而?上學和區分理論陳述與觀察陳述的基礎上,賦予觀察事實純客觀的優勢地位。之后-觀察滲透理論的觀,點和非充分決定性論題的提出,極大地弱化了觀察事實在證偽或證實理論以及理論選擇過程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歷史主義學派的觀,點更是有說服力地突出了形而上學和科學共同體在科學活動中的重要地位。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方面,科學哲學研究的突出特點明顯地表現為,在保證科學理性和科學進步的前提下,更多地強調了社會因素與心理因素在科學方法論中的作用與意義,集中討論科學目標、科學進步、科學成功、科學手段、科學成果、理論建構、理論與觀察、理論與經驗、理論實體的本體性等問題,體現為各種形式的科學實在論、非實在論與反實在論之間的激烈爭論。這些爭論既代表了當代科學哲學研究的主流方向,同時,也面臨着在自身原有的框架內無法解決的內在矛盾。 ☆

另一方面,隨着科學知識社會學的興起,一批人文社會學家開始運用社會學與人類學的方法,對產生科學知識的理性基礎與科學認知活動的客觀性前提提出了實質性的質疑。他們通過對自然科學家的實驗室活動的跟蹤與觀察分析,運用社會學與人類學的術語重新解釋科學事實、科學知識、科學的客觀性等基本概念,並且極端地否定了科學知識的認識論本性。他們認為,傳統科學哲學的發展所依靠的是錯誤的歸納主義和基礎主義的認識論,一旦摧毀這些基礎,那麼,科學哲學就無法達到自己的目標,其命運必然是:要麼被遺棄,要麼至少在適當的社會學與人類學的框架內得以重新建構。

當代科學哲學研究的這些基本走向在整體上主要體現為科學解釋學與科學修辭學的轉向。問題在於,科學解釋學在重申了被科學語言學所拋棄的關於真理和有效性的認識論問題的同時,卻把科學降低為一種形式的文化實踐。因為解釋實踐的過程,並沒有提供關於客觀性和真理等認識論概念的參照基礎,這樣,當科學哲學家追問解釋的有效性和解釋的范圍等問題時,就無法確定一種解釋的適當性或真實性。解釋學轉向所帶來的解釋的普遍性和解釋的語境論特征,使真理成為相對於某種解釋循環的概念。由於解釋總是在蘊藏社會因素的信念背景下或語境中發生的,因此,必然會注入與權力和控制相關的政治因素,很容易走向相對主義。科學修辭學轉向主要關注科學文本及其形成、表達與傳播中的社會學、解釋學或交流等方面的問題,試圖通過研究科學話語與科學爭論來理解科學的認知價值。但是,修辭過程中存在的勸導因素很容易忽視理性邏輯,顯著地突出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因而同樣無法避免走向相對主義∩

從方法論意義上看,以科學的客觀性和理性為基礎的科學哲學研究路徑,以及對科學實在論的辯護,將面臨各種不同形式的相對主義科學觀的挑戰。⒛世紀90年代圍繞「索卡爾事件」展開的學術爭論已經徹底暴露出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之間的直接沖突。面對矛盾與沖突,科學哲學的研究究竟應該如何擺脫困境、如何切實把科學哲學與科學史、科學社會學、科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結合起來,闡述一種科學家的科學哲學,或者說,大科學時代的真科學的科學哲學,而不是以邏輯為基礎的科學哲學(邏輯實證主義),也不是單純以科學史為基礎的科學哲學(內在論),更不是人文社會學家所闡述的科學哲學(外在論),或者說,不是科學敘事的科學哲學?

首先,需要尋找一個新的研究范式或研究基點,才能夠將更廣泛的背景融合一起,在理性科學觀與非理性科學觀之間架起橋梁,達到更本真地理解科學的目的。這既是當代主流科學哲學研究的一項主要任務,也是我們承擔的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當代科學哲學發展趨勢研究」攻關項目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我們認為,本項目的研究除了組織國內外的學術力量進行聯合攻關,形成中國科學哲學的研究特色之外,為了進一步發揮我們的學術優勢,弘揚優良的學術傳統,以積極的姿態推進中國科學技術哲學的學科建設,以嚴謹的學風規范中國科學哲學的學術耕耘,遠離浮淺時髦的學術宣揚,以兼收並蓄、扎實穩固的開拓創新精神促進中國科學哲學的繁榮與發展,我們還有義務引進、翻譯代表西方科學哲學最新進展的優秀著作,實質性地推動我國科學哲學的教學與研究邁上新的台階。這正是我們與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合作共同推出「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譯叢」的初衷所在。

在叢書即將付梓之際,作為叢書的組織者,有許多發自肺腑的感謝之言。首先,感謝每一本書的原作者,他們中的不少曾對譯者的翻譯工作提供了許多方便;其次,感謝每本書的譯者,他們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和嚴謹的學風按時完成了翻譯工作;第三,感謝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潘濤博士和侯慧菊女士,他們作為本套譯叢的部屬 現划者,為叢書的出版付出了許多心血;第四,感謝每一本譯著的責任編輯,他們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彌補了譯者翻譯上的缺陷;第五,感謝叢書的編委會成員,他們的學術聲譽與長期以來對「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工作的大力支持,極大地促進了本中心的發展。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