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思維方式的演變這一問題是在近代中國文化轉型這一總課題之下來思考的。作為以不同方式解釋宇宙和世界的世界觀、作為認識事物方式的認知方法、作為建立社會政治秩序方式的秩序觀和使之正當化的合理觀、作為為事物賦予意義的價值觀等,如果常常以類型化、普遍化和一般化(群體或集體性意識)的形態來表現,都可以說是思維方式。
本書作者對近代中國的思維方式演變趨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供讀者閱讀學習。
目錄
引言︰對問題的一般性說明
第一章 中國“世界秩序圖像”與“歐風西力”的初期相遇
——16至19世紀前期帝國“認識”和“規範”異質世界的方式
引言
一、識別自我與他者的模式及世界共同體意識
二、“互市”和“貿易”觀及東西方的視差
三、認知和處理與外部世界法律關系的方式
第二章 世界秩序觀中的法律規範與行為
——晚清帝國對“條約”制度和萬國公法的認知方式
一、晚清帝國的內外關系與“條約”制度
二、國際交往和世界秩序︰萬國公法的有效性
三、萬國公法與“文明論”、“列國體制”和“天下大同”
四、萬國公法的普世性及其根據
五、萬國公法與古代“春秋公法”的類比
六、萬國公法與“德力論”和“強弱論”
第三章 清末民初中國認知和理解世界秩序的方式
——以“強權”與“公理”的兩極性思維為中心
引言
一、基于“人道”和“正義”的“公理主義”論式
二、“唯力論”和“強權主義”論式
結語
第四章 進化世界觀與近代中國政治秩序的轉變
——“變法”與“革命”兩種政治思維的根據
引 言
一、“進化”與漸進政治改革︰變法派的合理性論證
二、“進化”與激進政治革命︰革命派的邏輯
第五章 “新舊”觀念的衍化及其文化選擇方式
——從清末到“五四”
一、清末“新舊”觀念的發生及其形態
二、“五四”的“新舊”之爭及其態勢
三、“新舊之辨”︰歷史轉變及文化選擇
第六章 “公理”普遍主義的訴求及其泛化效應
一、公理訴求現象
二、公理︰普遍的原理
三、公理︰普遍的規範和價值
四、歷史效應
結語︰近代中國思維方式演變趨勢總論
一、“世界秩序觀”的變化與“萬國公法”和“中國意識”
二、“古今”、“新舊”、“中西”關系的移位及文化取向
三、知識和規範的“合理化”︰從“格致之學”到“公理”和“科學”的普遍主義
四、構建社會政治“新秩序”的方式
五、轉變的極限︰近代中國的“自強意結”
主要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第一章 中國“世界秩序圖像”與“歐風西力”的初期相遇
——16至19世紀前期帝國“認識”和“規範”異質世界的方式
引言
一、識別自我與他者的模式及世界共同體意識
二、“互市”和“貿易”觀及東西方的視差
三、認知和處理與外部世界法律關系的方式
第二章 世界秩序觀中的法律規範與行為
——晚清帝國對“條約”制度和萬國公法的認知方式
一、晚清帝國的內外關系與“條約”制度
二、國際交往和世界秩序︰萬國公法的有效性
三、萬國公法與“文明論”、“列國體制”和“天下大同”
四、萬國公法的普世性及其根據
五、萬國公法與古代“春秋公法”的類比
六、萬國公法與“德力論”和“強弱論”
第三章 清末民初中國認知和理解世界秩序的方式
——以“強權”與“公理”的兩極性思維為中心
引言
一、基于“人道”和“正義”的“公理主義”論式
二、“唯力論”和“強權主義”論式
結語
第四章 進化世界觀與近代中國政治秩序的轉變
——“變法”與“革命”兩種政治思維的根據
引 言
一、“進化”與漸進政治改革︰變法派的合理性論證
二、“進化”與激進政治革命︰革命派的邏輯
第五章 “新舊”觀念的衍化及其文化選擇方式
——從清末到“五四”
一、清末“新舊”觀念的發生及其形態
二、“五四”的“新舊”之爭及其態勢
三、“新舊之辨”︰歷史轉變及文化選擇
第六章 “公理”普遍主義的訴求及其泛化效應
一、公理訴求現象
二、公理︰普遍的原理
三、公理︰普遍的規範和價值
四、歷史效應
結語︰近代中國思維方式演變趨勢總論
一、“世界秩序觀”的變化與“萬國公法”和“中國意識”
二、“古今”、“新舊”、“中西”關系的移位及文化取向
三、知識和規範的“合理化”︰從“格致之學”到“公理”和“科學”的普遍主義
四、構建社會政治“新秩序”的方式
五、轉變的極限︰近代中國的“自強意結”
主要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