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是我國著名考古學家鄭德坤的中國古史研究文集。該論文集的編輯工作始於2002年,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負責,所選的內容包括:水經注研究、歷史地理與民族、史前考古、文物藝術研究。
該論文集的編輯工作始於2002年,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負責,所選的內容包括:水經注研究、歷史地理與民族、史前考古、文物藝術研究。作者鄭德坤1930年畢業於燕京大學。1941年獲美國哈佛大學中國考古學博士學位。歷任廈門大學、華西大學副教授,英國劍橋大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考古藝術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水經注引得》、《四川古代文化史》、《中國考古學全》、《中華民族文化史論》。
目錄
(圖版)
序言:鄭德坤的生平(黃文宗)
代序:中華民族對於人類文化的貢獻
《水經注》板本考
《水經注》書目錄
《水經注》趙戴公案之判決
《水經注》故事略說
《(水經注>引得》序
《引書考》序
《山海經》及騶衍
《山海經》及其神話
層化的河水流域地名及其解釋
禹貢川澤變遷考
月氏為虞后及「氏」和「氐」的問題:答徐中舒先生(與徐中舒、馮家升合著)
焚人考
四川古代文化史
《中國歷史地理論文集》序
研究經濟地理計划芻議(與顧頡剛合著)
中國文化的形成
中國歷史的序幕——舊石器時代的民族與文化
中國史前的農業
中國田野考古與史前學
中國上古數名的演變及其應用
理番版岩葬
香港新發現的史前打制石器(與鄧聰合著)
香港古跡
沙撈越考古
沙撈越考古觀感:由考古學看華人開發沙撈越的歷史
中國明器(與沈維鈞合著)
中國陶瓷藝術的發展
長沙的唐代陶瓷
古玉通論——古玉展覽緒言
中國玉器概論
玉花雕刻與花卉紋飾
中國的山水畫
木扉藏明遺民畫二十家
悼念鄭德坤先生(鄧聰)
鄭德坤先生與四川大學博物館(霍巍)
鄭德坤教授對廈門大學的學術貢獻(吳春明)
鄭德坤教授著譯目錄(盧智基輯錄)
編后記(鄧聰)
序言:鄭德坤的生平(黃文宗)
代序:中華民族對於人類文化的貢獻
《水經注》板本考
《水經注》書目錄
《水經注》趙戴公案之判決
《水經注》故事略說
《(水經注>引得》序
《引書考》序
《山海經》及騶衍
《山海經》及其神話
層化的河水流域地名及其解釋
禹貢川澤變遷考
月氏為虞后及「氏」和「氐」的問題:答徐中舒先生(與徐中舒、馮家升合著)
焚人考
四川古代文化史
《中國歷史地理論文集》序
研究經濟地理計划芻議(與顧頡剛合著)
中國文化的形成
中國歷史的序幕——舊石器時代的民族與文化
中國史前的農業
中國田野考古與史前學
中國上古數名的演變及其應用
理番版岩葬
香港新發現的史前打制石器(與鄧聰合著)
香港古跡
沙撈越考古
沙撈越考古觀感:由考古學看華人開發沙撈越的歷史
中國明器(與沈維鈞合著)
中國陶瓷藝術的發展
長沙的唐代陶瓷
古玉通論——古玉展覽緒言
中國玉器概論
玉花雕刻與花卉紋飾
中國的山水畫
木扉藏明遺民畫二十家
悼念鄭德坤先生(鄧聰)
鄭德坤先生與四川大學博物館(霍巍)
鄭德坤教授對廈門大學的學術貢獻(吳春明)
鄭德坤教授著譯目錄(盧智基輯錄)
編后記(鄧聰)
序
1907年5月6日出生於福建廈門鼓浪嶼,少年時勤奮好學,中學就讀於英華書院,接受中西並重的教會學校教育。十八歲中學畢業,本想進京讀大學,不意上海發生五卅慘案,局勢非常混亂,其父鄭柏年彼時為該校校長,建議他留校任教一年。
1926年考人燕京大學,先念醫預,幾經轉折,終於選進中文系。他在顧頡剛、容庚、洪煨蓮、張星娘諸師指導鼓勵下,開始整理研究幾種重要的古代輿地圖書。首先研究《山海經》,伏案兩寒暑,寫成《山海經研究》,長130余萬言。原稿交與上海神州國光社,遭日本軍閥侵華,炮轟上海,神州國光社中彈被毀,這稿就同印刷廠成為抗日戰爭的犧牲品。幸手邊尚留《〈山海經〉及其神話》和《〈山海經〉及騶衍》二文。前者登於《史學年報》,后者載於《燕京學報》,得以保存。
1930年燕大畢業后,次年得研究院碩士。留任燕大哈佛燕京社研究員;從事研究校讀《山海經》及《水經注》,並研習古物鑒賞。這年內聆聽裴文中演講發現猿人的經過,后追隨容庚、顧頡剛兩位教授歷游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參與探訪古代遺跡,參加中央研究院安陽田野發掘,對研究中國古物產生濃厚興趣。
德坤雖讀文科,卻酷愛運動,是花式溜冰、是球、游泳、猴拳、跳繩的健兒。他曾代表華北足球隊與擁有中國球王李惠堂的華東隊比賽,擔任中堅一職。在燕大時,他馳騁溜冰場上的花式溜冰,可說是「創此先河」,而與當時的Sonia Henie「兩雄並立」。
1931年德坤隨容庚、顧頡剛兩教授訪古到洛陽,容教授為研究所收買漢、六朝、唐明器數十種,引起德坤的興趣。回校后做有系統的記錄。沈維鈞先生聞德坤研究此學,他有《明器制度考》之作,慨然將稿見示,並許任意采用。德坤因錄其稿不下十余條,因記其名以志合作。
1932年德坤和沈維鈞著《中國明器》被選為《燕京學報專刊》第一冊。20世紀50年代東京早稻田大學選用為中國考古學課本。
在鼓浪嶼及燕大時,德坤為他哥哥成坤做「紅娘」,不意自己卻墜人愛河。在燕大時和我出雙人對。用腳踏車接送我到圖書館。一個同窗的女友說德坤是「情奴」。
1934年德坤娶黃文宗為妻,任教於廈門大學,講授中國文化史及中國通史,並創辦中國文化陳列所。
1936年哈佛燕京社派他到蜀,在華西協合大學任教,主講中國歷史外,在大學博物館主持田野考古及整理博物館;將館內兩萬多件古物,整理展覽外,還將之作為「鄉土教材」。同時建立四川古代文化發展程序。因有此重大貢獻,日本水野清一教授稱他為「四川考古學之父」。法國Serge ElissGeff博士來蜀,鑒賞德坤整理博物館一絲不苟,以為是一個可取之才。1938年派他到美國哈佛大學,專攻考古學及博物館管理。
1941年獲頒哲學博士學位。回校任教兼博物館館長。德坤定期展覽文物外,仍然盡量利用館藏文物作為「鄉土教材」。
……
1926年考人燕京大學,先念醫預,幾經轉折,終於選進中文系。他在顧頡剛、容庚、洪煨蓮、張星娘諸師指導鼓勵下,開始整理研究幾種重要的古代輿地圖書。首先研究《山海經》,伏案兩寒暑,寫成《山海經研究》,長130余萬言。原稿交與上海神州國光社,遭日本軍閥侵華,炮轟上海,神州國光社中彈被毀,這稿就同印刷廠成為抗日戰爭的犧牲品。幸手邊尚留《〈山海經〉及其神話》和《〈山海經〉及騶衍》二文。前者登於《史學年報》,后者載於《燕京學報》,得以保存。
1930年燕大畢業后,次年得研究院碩士。留任燕大哈佛燕京社研究員;從事研究校讀《山海經》及《水經注》,並研習古物鑒賞。這年內聆聽裴文中演講發現猿人的經過,后追隨容庚、顧頡剛兩位教授歷游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參與探訪古代遺跡,參加中央研究院安陽田野發掘,對研究中國古物產生濃厚興趣。
德坤雖讀文科,卻酷愛運動,是花式溜冰、是球、游泳、猴拳、跳繩的健兒。他曾代表華北足球隊與擁有中國球王李惠堂的華東隊比賽,擔任中堅一職。在燕大時,他馳騁溜冰場上的花式溜冰,可說是「創此先河」,而與當時的Sonia Henie「兩雄並立」。
1931年德坤隨容庚、顧頡剛兩教授訪古到洛陽,容教授為研究所收買漢、六朝、唐明器數十種,引起德坤的興趣。回校后做有系統的記錄。沈維鈞先生聞德坤研究此學,他有《明器制度考》之作,慨然將稿見示,並許任意采用。德坤因錄其稿不下十余條,因記其名以志合作。
1932年德坤和沈維鈞著《中國明器》被選為《燕京學報專刊》第一冊。20世紀50年代東京早稻田大學選用為中國考古學課本。
在鼓浪嶼及燕大時,德坤為他哥哥成坤做「紅娘」,不意自己卻墜人愛河。在燕大時和我出雙人對。用腳踏車接送我到圖書館。一個同窗的女友說德坤是「情奴」。
1934年德坤娶黃文宗為妻,任教於廈門大學,講授中國文化史及中國通史,並創辦中國文化陳列所。
1936年哈佛燕京社派他到蜀,在華西協合大學任教,主講中國歷史外,在大學博物館主持田野考古及整理博物館;將館內兩萬多件古物,整理展覽外,還將之作為「鄉土教材」。同時建立四川古代文化發展程序。因有此重大貢獻,日本水野清一教授稱他為「四川考古學之父」。法國Serge ElissGeff博士來蜀,鑒賞德坤整理博物館一絲不苟,以為是一個可取之才。1938年派他到美國哈佛大學,專攻考古學及博物館管理。
1941年獲頒哲學博士學位。回校任教兼博物館館長。德坤定期展覽文物外,仍然盡量利用館藏文物作為「鄉土教材」。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