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與江南社會生活

昆曲與江南社會生活
定價:198
NT $ 172
  • 作者:朱琳
  • 出版日期:2007-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63369058
  • ISBN13:9787563369058
  • 裝訂:300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超越,例如:首次專門以傳統中國社會最普遍的娛樂形式——戲曲為研究對象,采用歷史學、戲曲學、社會學、民俗學的方法和理論,將我國第一項世界級非物質遺產導人社會史研究領域,對其歷史和社會價值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以江南昆曲受眾為立足點,結合昆曲藝術特色,分析了他們喜好昆曲以及參與昆曲活動的原因和心理動機;闡述了昆曲在江南社會生活中所發揮的功能及其對江南社會生活的影響等。這些見解有不少是新人耳目的,對昆曲研究向縱深和寬廣推進不無裨益。

作者簡介:

朱琳,安徽六安市人。先后畢業於安徽大學歷史系區域文化史專業、蘇州大學社會學院中國近現代社會史專業,獲博士學位。 現就職於蘇州市文化廣播電視管理局文化研究中心、民族民間文化保護辦公室,專門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研究工作。已出版《中國歷代流民生活掠影》(合著)、《中華千古詩文叢書:千古情詩》(合編),參與編修《蘇州文化志(1949~2006)》、《蘇劇遺產集萃》等。
 

目錄

序 言
緒論
第一章 昆曲:江南社會生活的伴奏
 第一節 昆曲與江南的信仰生活
 第二節 昆曲與江南的喜慶活動
 第三節 昆曲與江南的社交生活
 第四節 昆曲與江南的冶游生活
 第五節 昆曲與江南的「日常」生活
第二章 昆曲在江南社會生活中流播的原因
 第一節 江南龐大的消費群體——從消費能力角度的分析
 第二節 昆曲多重滿足享樂欲——從江南的享樂之風談起
 第三節 江南社會偏好於昆曲——以昆曲藝術特色為視角
 第四節 江南民俗心理的促動
 第五節 社會政治力量的迫使
第三章 昆曲在江南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與功能
 第一節 豐富、調節社會生活
 第二節 促進、融合人際關系
 第三節 傳播、擴散社會信息
第四章 昆曲對江南社會生活的影響
 第一節 昆曲對江南文藝、手工藝的影響
 第二節 昆曲流行與相關行業興起、繁盛
 第三節 教演昆曲:部分群體的謀生之路
 第四節 昆曲對江南社會生活的負面影響
第五章 近代江南昆曲演出的變化——江南社會生活變遷的一個側影
 第一節 演出中心的轉移——江浙移民與上海昆曲活動中心的形成
 第二節 昆曲表演的變化
 第三節 演出的經營策略
第六章 近代江南社會生活變遷與昆曲的由盛而衰
 第一節 昆曲在近代江南日趨衰落的歷史軌跡
 第二節 近代社會環境變動與江南昆曲的衰落
 第三節 江南農村社會生活變遷與昆曲的衰落
 第四節 市民社會生活變動與江南昆曲的衰落
 第五節 知識群體生活變動與江南昆曲的衰落
余論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2001年5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宣布第一批19個「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項目名單。其中,僅有四項是評審委員會全票通過的,而中國昆曲藝術則位居這四項之首。自此以后,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如何保護、傳承,成為聚焦的熱點。

現實的呼喚,迫切需要強化相關學術理論研究。而豐富的非物質遺產對於歷史學,尤其是對社會史研究而言,無疑是新發現的「富礦」,極具誘惑力。作為一位執教於昆曲之鄉的學者,我為其獨特的魅力所折服,曾試圖對久享「百戲之祖,百戲之師」盛名的昆曲進行社會史解讀,探尋其興衰起伏與江南社會變遷的互動關系,但因一直忙於農民工與近代社會變遷、紅十字與近代中國等課題的研究而無暇顧及。2003年9月,朱琳就讀於蘇州大學社會學院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博士生,喜歡文學史的她對江南社會生活史產生濃厚的興趣,於是,我就把醞釀中的課題交予她。她在廣泛查閱資料之后,最終以《昆曲與近世江南社會生活——以昆曲受眾群體為對象的考察》作為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經過三年的努力,她終於完成學位論文的寫作,並以全優的成績通過論文答辯。本書在其論文基礎上經修改補充,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可喜可賀。

應該說,本書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從社會史方面來看:自宋元以來,戲曲即為中國社會娛樂生活的大宗,而約自明代隆萬年間至清代乾嘉時期,昆曲為戲曲舞台的主導聲腔,尤其是在以蘇州為代表的江南地區,人們的社會交往、游賞玩樂、祭祖敬神、人生禮儀等活動中常有昆曲相伴,有些人甚至玩賞昆曲趨於日常化。史學界對此現象的關注微乎其微,文學藝術界更少從歷史學、社會學的視角,以娛樂活動、社會生活為切入口對包括昆曲在內的戲曲進行社會歷史學考察,有鑒於此,本書轉換視角,向讀者展現了以昆曲為中心的江南社會生活圖景,彌補了相關研究之不足。當然,社會生活現象的鋪陳只是「引子」,本書重在通過分析昆曲在江南社會生活中的流播原因以及作用和影響等,以揭示明清以來江南社會經濟、民俗心理、審美情趣、信息傳播、消費觀念、生活理想乃至政治力量對社會生活的干預和滲透等情況的實態。另外,本書還對昆曲在近代表演和生存狀況予以動態的「歷時性」考察,從比較的視野反映出近代社會生活深刻、迅猛的變化。這些方面,呈現了昆曲作為世界非物質遺產所蘊藏的豐厚歷史文化價值之冰山一角。昆曲是近世江南社會生活的「活化石」,像這種通過社會生活的「細枝末節」來折射社會情狀的研究范式是社會史研究所提倡的。所以,本書豐富、拓展了社會史,尤其是江南社會生活史的研究,對「戲曲社會史」有催生作用。

從昆曲研究方面來看:其一,有助於加強昆曲的受眾群體研究。戲曲功能的實現需要不同類型的參與者,包括創作者、演出者和受眾。目前,有關昆曲的研究主要圍繞前兩個群體展開。相形之下,對於受眾群體的關注較少,而受眾是決定昆曲命運的關鍵因素之一。本書從社會生活的角度探討昆曲,其實就是以受眾群體為對象的考察。其二,有助於深化昆曲發展史的基礎理論探討。昆曲已走過600余年的滄桑歷程,相關研究的成果固然很多,但像昆曲流行及衰落的原因等「老話題」尚缺乏綜合、系統的探討,中國昆劇研究會秘書長叢兆桓先生認為,關於昆劇,「無疑,諸多理論問題需要探討:究竟昆劇是怎樣產生的?又如何發展的?到底為什麼會霸主藝壇兩百多年,又衰落瀕亡、不絕如縷呢?(叢兆桓:《張庚先生和中國昆劇》,《蘭》總第12期,頁3)本書對這些問題部分地予以了應答。其三,對昆曲在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態環境進行了探討。書中第一、二、五、六章探討了昆曲在繁榮、衰落時期的生存條件,尤其是從其社會環境層面較為綜合、深入地挖掘昆曲衰落的緣由,從而便於客觀、正確地看待昆曲藝術的歷史文化價值。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