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講故事的方式,講述了昆曲的起源、流變,在宮廷和民間的傳播盛況,在民國和當代的命運起伏,一直講到今天的白先勇與青春版《牡丹亭》為什麼會風靡全國,更辟專章講述了昆曲的逸聞趣事,如北京大學與昆曲的聯系。故事引人入勝而內容豐富嚴謹,展示出昆曲的發展歷程與迷人魅力。
從古典中國尋找失落的優雅
當我們用「國學」的視角回看中國文化,其實我們是在豎起一面高牆;當我們用「傳統文化」的視角去看中國文化,其實我們是把它定格在遙遠的過去。越想接近,越是遙不可及。
但是,幾千年的磨礪和積淀,那里一定有什麼東西我們還沒真正觸碰到。
不如忘掉需要仰視的「國學」高牆,扔掉隔離時空的「傳統」情懷,放空、平視,也許豁然開朗。
古典中國的文化和藝術,淬煉出了一套關於人的教養,儒雅、溫文爾雅,一幅書畫,一件瓷器,一方印章,一個詩句……都守護着一段關於物質與精神之美的密碼。優雅地活着,也許是過去世界帶給今天的我們的最關鍵的信息。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優雅地活着,「優雅」是當代人的精神深處不變的追求。
無論中國人,還是想看懂中國的西方人,其實都在從古典中國尋找失落的優雅。
目錄
前言:昆曲為何能「久衰而未絕」?
第一章 迤邐之聲起昆山
第一節 「昆腔鼻祖」顧堅存在麼?
第二節 「曲聖」魏良輔和「昆腔音樂圈」
第三節 魏梁遺韻:「昆劇」之誕生
第四節 昆曲史前戲:《西廂記》、《琵琶記》與《牡丹亭》
第五節 《長生殿》、《桃花扇》與《千忠戮》
第二章 宮廷昆曲漫話
第一節 皇帝演昆曲
第二節 外國人看昆曲
第三節 刑部尚書編昆曲
第四節 皇家劇團的規模
第五節 三層大戲樓
第六節 《康熙六旬萬壽慶典圖卷》中的昆曲
第七節 北京民間的昆曲演出•京郊的一次演出趣聞
第三章 百年昆曲的生生死死
第一節 宮廷老藝人的回憶
第二節 民初一位北大學生的觀劇日記
第三節 北方昆弋社的演變
第四節 「傳」字輩的命運
第五節 《十五貫》:「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種」
第六節 青春版《牡丹亭》與「昆曲熱」
第七節 官方與民間:關於百年昆曲興衰史的一個視角
附錄:近世昆曲逸聞萃錄
一、吳梅在北大教昆曲
二、吳梅自許詞曲第一
三、白永寬:昆曲中的譚鑫培
四、「鐵嗓子活猴」郝振基
五、聽陶歌似誦陶詩
六、民國昆曲的「一台雙絕」
七、一百年的兩個「活鍾馗」
八、韓世昌與「傷寒病」
九、韓世昌演《游園驚夢》
十、民初的一場昆弋義務戲
十一、中途隕落的昆旦白玉田
十二、「思凡」、「雙思凡」、「反思凡」與「丑思凡」
十三、顧傳玠棄伶學農
第一章 迤邐之聲起昆山
第一節 「昆腔鼻祖」顧堅存在麼?
第二節 「曲聖」魏良輔和「昆腔音樂圈」
第三節 魏梁遺韻:「昆劇」之誕生
第四節 昆曲史前戲:《西廂記》、《琵琶記》與《牡丹亭》
第五節 《長生殿》、《桃花扇》與《千忠戮》
第二章 宮廷昆曲漫話
第一節 皇帝演昆曲
第二節 外國人看昆曲
第三節 刑部尚書編昆曲
第四節 皇家劇團的規模
第五節 三層大戲樓
第六節 《康熙六旬萬壽慶典圖卷》中的昆曲
第七節 北京民間的昆曲演出•京郊的一次演出趣聞
第三章 百年昆曲的生生死死
第一節 宮廷老藝人的回憶
第二節 民初一位北大學生的觀劇日記
第三節 北方昆弋社的演變
第四節 「傳」字輩的命運
第五節 《十五貫》:「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種」
第六節 青春版《牡丹亭》與「昆曲熱」
第七節 官方與民間:關於百年昆曲興衰史的一個視角
附錄:近世昆曲逸聞萃錄
一、吳梅在北大教昆曲
二、吳梅自許詞曲第一
三、白永寬:昆曲中的譚鑫培
四、「鐵嗓子活猴」郝振基
五、聽陶歌似誦陶詩
六、民國昆曲的「一台雙絕」
七、一百年的兩個「活鍾馗」
八、韓世昌與「傷寒病」
九、韓世昌演《游園驚夢》
十、民初的一場昆弋義務戲
十一、中途隕落的昆旦白玉田
十二、「思凡」、「雙思凡」、「反思凡」與「丑思凡」
十三、顧傳玠棄伶學農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