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與歷史:傅斯年、陳寅恪的史學思想與民族認同

真理與歷史:傅斯年、陳寅恪的史學思想與民族認同
定價:234
NT $ 204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中國控工史上兩位獨具特點的學者——陳演恪、傅斯年的分析論述,進而透視近代中國史學的變遷以及史家在社會當中地位之轉變,同時進一步分析史家與建立民族認同之關系。

本書論述的兩位史家陳寅恪和傅斯年當年也曾近於「失憶」,如今至少在中國大陸早已被另眼相看。這樣,本書在一定程度上也提示出史學趨向的變遷。不過,關注不一定意味著研究的深入。如近年大陸討論傅斯年史學的人並不少見,但王凡森先生關於傅斯年的專著已出版逾八年,卻幾乎很少被這些研究者所提及,仿佛大家都在平地新建高樓。
 

目錄

第1章 導論
第2章 陳寅恪和傅斯年的生平
第3章 新史學的形成
第4章 陳寅恪和傅斯年的史學理論
第5章 研究實踐
第6章 詮釋
附錄1:調和歷史與民族?
——歷史性、民族個別性以及普遍性問題
附錄2:世界歷史與歷史相對主義的問題
——1919年以後梁啟超的史學
參考書目
一 原始文獻
二 參考文獻
三 工具書
 

從寫完本書的德文版到今天已經過了14個年頭,現在有機會把它介紹給中國大陸的學術界,令我又高興又擔心。我擔心的是本書定稿之時,中國大陸的國學熱與陳寅恪熱剛開始,不僅有一些新的資料出現,學術界有關傅斯年與陳寅恪的研究也有新的趨向和成果。正因為如此,本書部分地已經不能代表最新的研究。

令我高興的有兩點:一是希望中國的讀者能夠多指正本書的缺點與錯誤,讓我的研究能更上層樓,二是本書中譯本的出版提供了一個加強中國與歐洲學術交流的好機會。從國外看中國的近現代思想史,與國內的觀點不可避免地有著很大的差別。這個差別主要不是對和錯的問題,而是不同觀點、文化與學術背景使然。從身為德國人、受過德國歷史主義傳統影響的立場來看中國近現代史學的發展與從國內或一個美國人的立場來看,就會有不同的心得。而不管最後采取哪一種立場,這些不同的觀點都反映出研究對象的不同面貌,而有助於我們對研究對象的理解。再者,比較中國與德國或別的西方國家的史學,使得我們能更進一步了解各個地方史學傳統的異同、現代化過程的差別以及對現代性的不同反應。

比較性的研究最難的就是術語翻譯的問題。什麽是「考證」?什麽是「Historismus」(歷史主義)?把「nation」翻譯成「民族」妥當嗎?這些術語翻譯的問題都會牽涉到我們對這一段歷史有意識的或潛意識的設想與理解。

正因為學術交流的重要性,我在這里要特別感謝羅志田教授把我這本書介紹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提供給我一個這麽好的介紹我研究心得的機會。正因為翻譯的困難,還要特別感謝關山先生與李貌華女士辛辛苦苦地與德文原文奮斗了兩年。他們三位對這本書今天能夠出中譯本貢獻最大。

施耐德
北京,2008年4月14日於華清嘉園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