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文明(全二冊‧修訂插圖本)

西歐文明(全二冊‧修訂插圖本)
定價:540
NT $ 470
 

內容簡介

本書論述的西歐文明,是西方文明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主干部分。西方文明涵蓋的地域範圍很為開闊,除了西歐之外,還包括北美、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西方文明起源于西歐,以西歐為重心而演進,而北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文明是西歐文明進入近代以後所衍生出來的。如果不了解、不研究西歐文明,就無從理解、把握全部西方文明的歷史與實質。

西歐文明是世界歷史中既古老又得到持續發展的一種文明。從公元前兩千多年最早產生愛琴文明起,它已歷經四千余年,晚于蘇美爾文明、埃及文明和巴比倫文明,和中華文明、印度文明有相近的久遠歷史傳統。
 

目錄

緒論
一、西歐文明的涵義
二、西歐的自然環境
三、西歐的文明史前概況和種族、語言
四、西歐文明的歷史發展和主要特征
五、了解和研究西歐文明的意義
第一編 西歐古典文明
引言 西歐古典文明的歷史與特征
第一章 從愛琴文明到希臘古典文明
一、愛琴文明和希臘城邦的形成
二、希臘城邦時代和希臘古典文明的盛衰
三、古典哲學的理性傳統與人文精神
四、科學知識和科學理性的進展
五實踐知識和實踐智慧
六、藝術的人性魅力與批判精神
第二章 希臘化文明
一、希臘化文明的時代特征與文化精神
二、科學知識的系統化與重大創新
三、哲學的嬗變
四、希伯來文化西漸
五、文學、藝術和歷史
第三章 羅馬文明
一、羅馬帝國的盛衰
二、羅馬文明的基本特征
三、羅馬法
四、斯多亞主義和新柏拉圖主義
五、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史學
六、早期基督教
七、羅馬文明衰落的原因
第二編 西歐中世紀文明
引言 如何認識西歐中世紀文明
第一章 西歐中世紀的社會變遷和基督教
一、從日耳曼蠻族王國到查理曼帝國
二、鼎盛期的中世紀西歐社會
三、西歐中世紀文明的基本特征
四、基督教會
五、十字軍東征
第二章 中世紀西歐的學術文化
一、從教會學校到大學興建
二、前期基督教神學與哲學
三、經院哲學
四、基督教精神和民族文化
五、人文主義和科學思想的孕育
……
 

近一個時期以來,關于世界文明的研究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這是與冷戰結束後國際形勢和世界格局的變化密切相關的。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速進行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經濟上的交流、分工和合作,先進的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的產生和廣泛應用,克服了過去歷史上長期把各個國家、民族和地區分隔開的地理障礙,世界的各個部分聯結成為一個相互依賴的整體,乃至整個世界經濟融人了一個龐大的網絡。當前,雖然世界仍不太平,但和平與發展已成為世界發展的主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主要已不決定于軍事實力,而決定于國家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方面的總體實力。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文明的性質和程度將是一個長期起作用的重要因素。因此,不少學者開始把注意力轉向文明問題並進行各種不同文明的比較研究,認為文明和文化的因素將在21世紀的世界發展過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發揮更大的作用。

世界文明研究是一個十分寬廣的學術領域,是涉及諸多學科的跨學科研究。世界文明源遠流長,千姿百態,豐富多彩,是歷史和現實緊密聯系的生動體現。人們的現代生活並不是無源之水,而是古代生活的延續和發展;歷史也不是已經永遠消逝的僵死的存在,而依然活在當代的現實之中。人類昨天的文明是我們今天的文明的根,只有真正理解了人類的昨天,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人類的今天,並更自覺地去展望和創造人類的明天。從這一點來說,研究世界文明不僅具有歷史的、理論的意義,而且也有強烈的現實的意義。

我們認為,研究世界文明首要的要求是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尊重歷史,根據大量第一手資料,探討各個文明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並作出客觀的科學的評價。世界上各個文明都是特定的人群在不同的自然環境和具體歷史條件下活動的創造物,都有其自身按歷史規律產生和發展的演變過程,有自己的輝煌時期和重大成就,在不同的時代起著不同的歷史作用。由于種種原因,歷史上有的文明後來衰落了,這也是合乎辯證法規律的現象,並不意味著文明本身天生有高下優劣之分。過去長期以來在西方國家的歷史研究和文明研究中一直佔統治地位的所謂“歐洲中心論”的觀點,把西方文明說成天生優越,高人一等,並以西方文明的價值觀和標準去評判其他文明,甚至企圖以西方文明去一統天下。歷史卻充分證明,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文化霸權觀念是極其錯誤的。遠在西方文明興起之前,其他鄰近地區如埃及和兩河流域就早已達到了高度的文明並創造了許多光輝業績,而西方文明的成長就得益于其他文明的哺育。以作為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臘文明為例,無論是在天文、數學、醫學、建築、雕刻乃至神話、宗教信仰等方面,古希臘人都從其他文明中吸取了豐富的營養。因此,歷史上的一切文明成就都是對全人類文明作出的寶貴貢獻,都應得到充分承認和尊重。

我們研究世界文明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是必須確認各種文明的多樣性及其文化的多元性。縱觀人類歷史,自古至今世界上出現的各種文明和文化雖然都是人類的創造,在滿足人的基本需要和表達源自人性深處的思想感情方面有其共性,但在表現的方式上卻各有其特殊性,呈現出豐富多樣的不同面貌和相互間的差異。實際上,文明的共性和文明的特殊性、多樣性並非互不相容、截然對立的,而是辯證地統一的,其共性即寓于特殊性和多樣性之中。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今天生活在全球化時代,將會出現一種統一的所謂“全球文明”,每個人將成為“世界公民”,世界文化也將朝著趨同的方向發展,多樣性將逐漸消失。這是莫大的誤解,實際情況恰好相反,經濟全球化加強了各國和各地區人民之間的聯系和交流,這不僅沒有消滅各種文明和文化的特殊性和差別,反而使它們獲得新的活力而日益朝著多樣性的方向發展。文明和文化的多樣性應該得到充分的尊重,因為世界發展的動力恰恰在于這種多樣性的共存。假如世界上原有的多種文明果真由實質上以西方文明為主導的所謂“全球文明”所代替,那麼世界不是變得過于簡單劃一、平淡乏味了嗎?如今不同文明和多元文化的存在已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和肯定。199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2001年為”各種文明之間對話年”,提出要開展和加強世界上各種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和交流.保持文化的多元性,加深各國、各地區人民的相互理解.以清除對和平的威脅,共同合作解決一些全球性的問題。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一致通過了關于《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把文化多樣性提升到“人類共同遺產”的高度來認識,認為它對人類是必需的,並指出應把它看作一筆有生命力的可以不斷更新的財富、可以保證人類生存的一個過程。我們今天研究世界文明,就是要從這些“人類共同遺產”中汲取新的啟示和靈感,對創造今日的文明作出貢獻。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