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蒙養正︰敦煌的學校教育

開蒙養正︰敦煌的學校教育
定價:228
NT $ 198
  • 作者:鄭阿財 朱鳳玉
  • 出版社:甘肅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2315269
  • ISBN13:9787542315267
  • 裝訂:平裝 / 152頁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隨著夢駝鈴聲,穿越大漠,風沙翻飛,接近敦煌。

那是一個隘口,歷史穿梭沙漠。敦煌向東,長安招手,胡商絡繹于道,沾染一身漢地風味;敦煌西行,越過塔克拉瑪干沙漠上點點綠洲,中亞是另一番胡旋回轉的氣息。然而站在東西交流的中間,敦煌充分感受其問滋味。西側就是玉門關與陽關了——“春風不度玉門關”與“西出陽關無故人”,站在敦煌的位置上,絕對體會得出那份蒼涼。敦煌,宛若守門員,扼住地理上一個特殊位置;仿佛沙漏,看盡歷史中數次興衰起落。

站在歷史上,距今約1600年前,樂傅法師行經敦煌,巧見三危山恍若千佛的奇景。那抹不可思議的金光,撼動了他的心,更激發了他開窟的源泉,使莫高窟窟龕重現金光閃耀中的千佛之姿。之後,經歷隋、唐、五代、宋、元,夢想層巒疊嶂;石窟于是層疊綿長,直至清代,方才夢碎窟殘。

走近敦煌,乃立足東西交流的特殊位置,輕易翻閱歷史的痕跡,听見漠里呼嘯的風,恣意挲摩閱讀著曾經的海市與蜃樓。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在沉寂近千年後的重見天日,無以計數的古文物躍然眼前,當時斯坦因、伯希和等燭火通明徹夜于17窟內搜尋的行為,其實是將敦煌的歷史重新翻箱倒櫃。這五六萬件的寫本是四至十一世紀現實生活的活化石,是中國中古社會的面貌證明。750多個窟龕,為數45000平方米壁畫,是中古生活的影像長廊,一幅幅歷史的老照片,正為我們紀錄著過往的生活百態。

走進藏經洞,宛如走人博物館,生活片段一幕幕重新上演;走進石窟,則仿若進入美術館,劃時代的紀錄一幅幅再現眼前。壁畫中的州、縣學堂的布局,學郎雁行有序的情景與助教體罰學生的影像,依稀可見。藏經洞中《千字文》、《開蒙要訓》、《太公家教》、《辯才家教》等童蒙教材,歷歷在目;孩子們習字的《上大人》、學生日課與老師批改的《千字文》作業,依舊是朱墨爛然;風行至今的九九乘法,也赫然在焉。學郎們抄寫在卷末、書背那一首首涂鴉似的詩歌,正向我們傾訴著勤奮志學、勤工儉學、向往愛情,苦悶而稚嫩的心情。

再也沒有比這更真實了,當我們走近敦煌,走進文書與壁畫中,眼前依稀出現了唐五代敦煌城里孩子上學的情景,“寺學”里學童們朗朗的讀書聲與法師誦經練就出的悠揚講述聲相映成趣。調皮犯錯的娃兒同樣的下場,卷起褲管,挨著藤條,眼角還泛著淚光。一幕幕,有如走馬燈。

于是明白,當走近敦煌時,須彌如芥子,時光若飛梭,那故事正與我們訴說從頭。
 

目錄

引言
官學寺學的教育體系
漢工主體下的官學
佛教昌盛中的寺學
多體多用的童蒙教材
習字初階《上大夫》
敦煌擴編《千字文》
易解難忘的《開蒙要訓》
宋初流傳《百家姓》
古老算學《九九表》
史詩教育《古賢集》
自然教育《孔子備問書》
太公誘童憑《家教》
老父叮嚀《嚴父教》
新娘錦囊《訓女文》
寺學自編《辯才家教》
《明心寶鑒》的老源頭
胡漢交融的雙語教學
漢藏對音的《千字文》
蕃漢對照西夏《雜字》
教育實施的現場重建
學郎的體罰與寫真
學生的作業與批改
學生的模擬考試卷
學郎生活的真情指數
男兒志學與抒懷
學郎的情緒與感情
學郎的苦悶與戲謔
勤工儉學抄書郎
圖版目錄
參考文獻
 

[羨林按]我一向有一個習慣,我從不把別人用我的口氣寫成的文章,拿過來,簽上自己的名字,據為己有。我認為這不是有道德的行為。但現在我想破一次例。我讀了大概是出于柴劍虹、榮新江等學友筆下寫出的“走近敦煌叢書”序,我讀了幾遍,覺得即使我自己動手寫也不一定達到這個水平。因此我就把文章拿過來據為己有,同時叉昭告天下.說這不是我寫的文章。我覺得這樣做,是很有道德的行為。

五年前,我曾經為甘肅教育出版社的“敦煌學研究叢書”寫了一篇序言,表達了對新世紀之初我國敦煌學研究蓬勃發展的欣喜之情,也表示願意繼續為敦煌學研究奉獻微薄之力。現在,甘肅教育出版社即將推出一套“走近敦煌叢書”,仍征序于我。我這個老拉拉隊員當然是應該再鼓吹幾句的。

先說這套叢書之名。名日“走近”,頗有講究。“走近”乃是“走進”的必要過程與前提條件。自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來,敦煌聲名日隆,前往那里旅游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懷著“朝聖巡禮”之心者有了更多瞻仰敦煌的機會。但是,對于並不專門從事敦煌學與敦煌歷史文化研究的人來說,走馬觀花式的游覽還是免不了有隔霧看花的感覺,要看懂並在心靈上真正親近敦煌實屬不易。這套叢書的策劃者就是希望能通過圖文並茂的內容與形式來普及敦煌的學術文化,讓讀者能夠與敦煌漸行漸近,相知相親,為能真正進入這個輝煌燦爛的藝術寶庫與文化聖殿奠定基礎。

再說這套叢書的編著者。甘肅教育出版社委托柴劍虹、榮新江來主編這套書,亦屬精明之舉。我與他們二位熟識多年,知道他們一直熱心于敦煌學與敦煌文化的普及工作,堪當此任。二位長期從事敦煌吐魯番學研究,都是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的中堅力量,與老中青三代的眾多敦煌學家又有密切的聯系和良好的關系,組稿便非難事。而且一位是中華書局的編審,一位是北京大學的教授,都有敦煌學的著作問世,兼有編書、教書、寫書的深切體會。這套書的作者,更是以活躍在科研與教學陣地的中青年學者為主,而且幾乎都是敦煌某一專業領域或課題範圍的領軍人物,由他們來撰寫敦煌學的普及讀物,引領讀者走近敦煌,也是很合適的。

談到普及讀物,我還要發點感慨︰寫好、出好一本普及讀物,其難度是一點也不亞于那些高深的學術專著的。內容要準確,材料要翔實,語言要通俗易懂、生動活潑,還要有化繁為簡、深入淺出的本領。像這套叢書,配了許多圖片,當然還要求圖與文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這些說來容易、看似輕松的特點,對我們的作者和出版社卻是相當嚴峻的挑戰。好在甘肅教育出版社有這方面的經驗與優勢,可能也不乏“成功之母”的教訓;主編之一的柴劍虹又曾長期負責編輯倡導“大專家寫小文章”的《文史知識》雜志,並且承擔了叢書中一本書的寫作任務,應該也會以自己的見解、感受與文字去與其他作者切磋、推敲。兩者結合起來,一道應對挑戰,為宣傳與普及敦煌學知識積累經驗,我以為也是出版這套叢書的意義之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