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耶夫對中國文化的眾多領域作了相對深刻而系統的研究,一生著述浩繁。本書以他的創作文本為第一手文獻,對其在中國歷史、中國宗教、中國文學三個領域著作的思想觀點、研究方法等進行系統梳理與分析,並結合俄國社會思想發展史,剖析瓦西里耶夫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以及形成根源。
趙春梅,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西語系俄語副教授。本科和碩士均就讀于南開大學外文系俄語語言文學專業,獲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專門史專業博士學位。從事俄羅斯文化、中俄文化交流、中俄文化比較教學與研究。著有《俄羅斯文化》和譯著《備受欺凌的人們》(俄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著),發表論文《簡論瓦西里耶夫的》和《論阿赫瑪托娃的宗教情結》、《論安娜之死》、《托爾斯泰與中國古典哲學》等十多篇。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瓦西里耶夫生平簡介
一、來華前的瓦西里耶夫
二、在華期間的瓦西里耶夫
三、歸國後的瓦西里耶夫
(一)重返喀山大學時期
(二)聖彼得堡大學時期
第二章 中國歷史研究
一、研究成就綜述
(一)《10~13世紀中亞東部的歷史和古跡》
(二)《元明兩朝關于滿族人的資料》
(三)其他作品
二、研究特點
(一)翔實豐富的中文文獻基礎
(二)歷史與地理緊密聯系的闡述方式
(三)批評性研究方法
三、瓦西里耶夫與俄國中國歷史研究
(一)瓦西里耶夫之前俄國的中國歷史研究
(二)對俄國中國歷史研究的影響
第三章 中國宗教研究
一、研究成就綜述
(一)佛學成就
(二)《東方宗教︰儒、釋、道》
(三)《中國文學史資料》中的宗教研究
(四)《中國的伊斯蘭教》
二、儒教
(一)評價孔子
(二)作為國教的儒教
三、道教
(一)瓦西里耶夫筆下的老子形象
(二)考證《道德經》
(三)道教的本質
(四)“索隱主義”傾向
四、瓦西里耶夫與俄國儒、釋、道研究
(一)對儒家思想與儒教研究的影響
(=)對佛教研究的影響
(三)對道教研究的影響
第四章 中國文學研究
一、研究成就綜述
(一)《中國文學史綱要》
(二)《中國文學史資料》及其他
(三)《漢字分析》
二、瓦西里耶夫的中國文學觀
(一)中國文學的異質性
(二)文學的內涵
(三)中外文學淵源關系
三、意義與影響
(一)《中國文學史綱要》與20世紀初的兩部中國文學史著作
(二)對俄國中國文學研究的影響
附錄一 瓦西里耶夫著作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 瓦西里耶夫生平簡介
一、來華前的瓦西里耶夫
二、在華期間的瓦西里耶夫
三、歸國後的瓦西里耶夫
(一)重返喀山大學時期
(二)聖彼得堡大學時期
第二章 中國歷史研究
一、研究成就綜述
(一)《10~13世紀中亞東部的歷史和古跡》
(二)《元明兩朝關于滿族人的資料》
(三)其他作品
二、研究特點
(一)翔實豐富的中文文獻基礎
(二)歷史與地理緊密聯系的闡述方式
(三)批評性研究方法
三、瓦西里耶夫與俄國中國歷史研究
(一)瓦西里耶夫之前俄國的中國歷史研究
(二)對俄國中國歷史研究的影響
第三章 中國宗教研究
一、研究成就綜述
(一)佛學成就
(二)《東方宗教︰儒、釋、道》
(三)《中國文學史資料》中的宗教研究
(四)《中國的伊斯蘭教》
二、儒教
(一)評價孔子
(二)作為國教的儒教
三、道教
(一)瓦西里耶夫筆下的老子形象
(二)考證《道德經》
(三)道教的本質
(四)“索隱主義”傾向
四、瓦西里耶夫與俄國儒、釋、道研究
(一)對儒家思想與儒教研究的影響
(=)對佛教研究的影響
(三)對道教研究的影響
第四章 中國文學研究
一、研究成就綜述
(一)《中國文學史綱要》
(二)《中國文學史資料》及其他
(三)《漢字分析》
二、瓦西里耶夫的中國文學觀
(一)中國文學的異質性
(二)文學的內涵
(三)中外文學淵源關系
三、意義與影響
(一)《中國文學史綱要》與20世紀初的兩部中國文學史著作
(二)對俄國中國文學研究的影響
附錄一 瓦西里耶夫著作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經過近30年多位學者的辛勞努力,現在我們可以說,國際漢學研究確實已經成長為一門具有特色的學科了。
“漢學”一詞本義是對中國語言、歷史、文化等的研究,而在國內習慣上專指外國人的這種研究,所以特稱“國際漢學”,也有時作“世界漢學”、“國際中國學”,以區別于中國人自己的研究。至于“國際漢學研究”,則是對國際漢學的研究。中外都有學者從事國際漢學研究,但我們在這里講的,是中國學術界的國際漢學研究。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際漢學研究改變了禁區的地位,逐漸開拓和發展。其進程我想不妨劃分為三個階段︰一開始僅限于對國際漢學界狀況的了解和介紹,中心工作是編纂有關的工具書,這是第一個階段。到了20世紀90年代,出現國際漢學研究的專門機構,大量翻譯和評述漢學論著,應作為第二階段。在這兩個階段里,學者們為深入研究國際漢學打好了基礎,準備了條件。新世紀到來之後,進入全面系統地研究國際漢學的可能性應該說業已具備。
今後國際漢學研究應當如何發展,有待大家磋商討論。以我個人的淺見,歷史的研究與現實的考察應當並重。國際漢學研究不是和現實脫離的,認識國際漢學的現狀,與外國漢學家交流溝通,對于我國學術文化的發展以至多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我曾經提議,編寫一部中等規模的《當代國際漢學手冊》,使我們的學者便于使用;如果有條件的話,還要組織出版《國際漢學年鑒》。這樣,大家在接觸外國漢學界時,不會感到隔膜,閱讀外國漢學作品,也就更容易體味了。必須指出的是,國際漢學有著長久 的歷史,因此現實和歷史是分不開的,不了解各國漢學的歷史傳統,終究無 法認識漢學的現狀。
我們已經有了不少國際漢學史的著作及論文。實際上,公推為中國最早的漢學史專書,是1949年出版的莫東寅《漢學發達史》,盡管是通史體裁,也包含了分國的篇章。這本書最近已有經過校勘的新版,大家容易看到,盡管只是概述性的,卻使讀者能夠看到各國漢學互相間的關系。由此司見,有組織有系統地考察各國漢學的演進和成果,將之放在國際漢學整體的背景中來考察,實在是更為理想的。
這正是我在這里向大家推薦閻純德教授、吳志良博士主編的這套“列國漢學史書系”的原因。
閻純德教授在北京語言大學主持漢學研究所工作多年,是我在這方面的同行和老友,曾給我以許多幫助。他為推進國際漢學研究,可謂不遺余力,所做出的重要貢獻是學術界周知的。在他的引導之下,《中國文化研究》季刊成為這一學科的園地,隨之又主編了《漢學研究》,列為《中國文化研究漢學書系》,有非常廣泛的影響。其鍥而不舍的精神,我一直敬服無地。特別要說的是,閻純德教授這幾年為了編著這套“列國漢學史書系,所投入的心血精力,可稱出人意想。
“漢學”一詞本義是對中國語言、歷史、文化等的研究,而在國內習慣上專指外國人的這種研究,所以特稱“國際漢學”,也有時作“世界漢學”、“國際中國學”,以區別于中國人自己的研究。至于“國際漢學研究”,則是對國際漢學的研究。中外都有學者從事國際漢學研究,但我們在這里講的,是中國學術界的國際漢學研究。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際漢學研究改變了禁區的地位,逐漸開拓和發展。其進程我想不妨劃分為三個階段︰一開始僅限于對國際漢學界狀況的了解和介紹,中心工作是編纂有關的工具書,這是第一個階段。到了20世紀90年代,出現國際漢學研究的專門機構,大量翻譯和評述漢學論著,應作為第二階段。在這兩個階段里,學者們為深入研究國際漢學打好了基礎,準備了條件。新世紀到來之後,進入全面系統地研究國際漢學的可能性應該說業已具備。
今後國際漢學研究應當如何發展,有待大家磋商討論。以我個人的淺見,歷史的研究與現實的考察應當並重。國際漢學研究不是和現實脫離的,認識國際漢學的現狀,與外國漢學家交流溝通,對于我國學術文化的發展以至多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我曾經提議,編寫一部中等規模的《當代國際漢學手冊》,使我們的學者便于使用;如果有條件的話,還要組織出版《國際漢學年鑒》。這樣,大家在接觸外國漢學界時,不會感到隔膜,閱讀外國漢學作品,也就更容易體味了。必須指出的是,國際漢學有著長久 的歷史,因此現實和歷史是分不開的,不了解各國漢學的歷史傳統,終究無 法認識漢學的現狀。
我們已經有了不少國際漢學史的著作及論文。實際上,公推為中國最早的漢學史專書,是1949年出版的莫東寅《漢學發達史》,盡管是通史體裁,也包含了分國的篇章。這本書最近已有經過校勘的新版,大家容易看到,盡管只是概述性的,卻使讀者能夠看到各國漢學互相間的關系。由此司見,有組織有系統地考察各國漢學的演進和成果,將之放在國際漢學整體的背景中來考察,實在是更為理想的。
這正是我在這里向大家推薦閻純德教授、吳志良博士主編的這套“列國漢學史書系”的原因。
閻純德教授在北京語言大學主持漢學研究所工作多年,是我在這方面的同行和老友,曾給我以許多幫助。他為推進國際漢學研究,可謂不遺余力,所做出的重要貢獻是學術界周知的。在他的引導之下,《中國文化研究》季刊成為這一學科的園地,隨之又主編了《漢學研究》,列為《中國文化研究漢學書系》,有非常廣泛的影響。其鍥而不舍的精神,我一直敬服無地。特別要說的是,閻純德教授這幾年為了編著這套“列國漢學史書系,所投入的心血精力,可稱出人意想。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