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附劑是指含有干姜(或生姜)、附子的一類方劑,不僅
是指《傷寒論》三陰病篇以四逆湯為代表,以干姜、附子為主藥的一類方,還包含三陽病方加附子,如桂枝加附子湯、大青龍湯加附子、柴胡桂枝干姜湯加附子等︰姜附劑這一名稱的提出是針對陰寒體質大多需要加用附子治療的一類情況。
許多人認為現在臨床所見病證屬熱者居多,其實陰寒之證也有不少,但一些臨床大夫多習慣使用平和之劑,不敢甚至不會使用姜附劑,而一些常見病則非用姜附等大辛大熱之劑不能奏效。本書基于以上問題,側重于論述臨床上如何分辨三陰病證以及怎樣使用姜附劑進行治療,並附有大量臨床驗案,針對不同情況闡述不同的用法用量,有理有據。給讀者指出辨證論治及辨證用藥的思路,掌握什麼情況下病屬陰寒之證,應使用姜付劑以及如何使用。
目錄
第一章 案例實錄
第二章 實戰分析
第一節 知己知彼
第二節 元氣抗邪經過
第三節 元氣戰術應用
第四節 制定戰略
第五節 隨機應變
第六節 正確用兵
第七節 分清敵我
第八節 戰後重建
第九節 料事如神
第十節 發動群眾
第十一節 戰後反思
第三章 經驗之得
第一節 關于元氣的蓄積
第二節 太陰的重要性
第三節 三陰病新、陳寒識別和臨床意義
第四節 順應元氣之勢,依元氣而選擇作戰的時機
第五節 關于六經體質
第六節 正確地認識各種病證和理解用藥法的異同
第四章 醫理探討
第一節 關于六氣一氣說
第二節 關于陽主陰從的認識
第三節 關于四逆湯炙甘草之用
第四節 依元氣之勢而確定治則方藥
第五節 關于附子小量應用的認識
第六節 關于附子大量應用的認識
第七節 關于相火不位證治的探討
附錄
關于附子運用的一些問題
半夏體質
春夏秋冬之春季篇
診治三陰病發燒的一點體會
診治三陰病發燒的一點體會續篇
我對“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理解
管窺陰陽
萬病一筌
姜桂附養陰之理
第二章 實戰分析
第一節 知己知彼
第二節 元氣抗邪經過
第三節 元氣戰術應用
第四節 制定戰略
第五節 隨機應變
第六節 正確用兵
第七節 分清敵我
第八節 戰後重建
第九節 料事如神
第十節 發動群眾
第十一節 戰後反思
第三章 經驗之得
第一節 關于元氣的蓄積
第二節 太陰的重要性
第三節 三陰病新、陳寒識別和臨床意義
第四節 順應元氣之勢,依元氣而選擇作戰的時機
第五節 關于六經體質
第六節 正確地認識各種病證和理解用藥法的異同
第四章 醫理探討
第一節 關于六氣一氣說
第二節 關于陽主陰從的認識
第三節 關于四逆湯炙甘草之用
第四節 依元氣之勢而確定治則方藥
第五節 關于附子小量應用的認識
第六節 關于附子大量應用的認識
第七節 關于相火不位證治的探討
附錄
關于附子運用的一些問題
半夏體質
春夏秋冬之春季篇
診治三陰病發燒的一點體會
診治三陰病發燒的一點體會續篇
我對“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理解
管窺陰陽
萬病一筌
姜桂附養陰之理
序
作者是大多數目前執業的中醫師或是正在求學路上學子們的一個縮影︰祖上無家傳中醫,因為長期以來中醫在老百姓心目中的神聖地位,父輩在高考時為我填報了中醫學院,最終被命運安排稀里糊涂地走上中醫這條道。本以為路上會是花團錦簇,色彩紛呈,卻不想學院的老師們更多的是照本宣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較之于中學年代唯書論、唯分論沒有太大的出入。同學們在講師毫無生氣的教學中逐漸將今後漫長的醫學生涯視為畏途。被動地上課、背書,窮于應對考試,呆板的見習和實習,以及中醫院求生存的現狀將我們這些未來的中醫執業生力軍原本僅存的一點對中醫的美好印象消磨殆盡。畢業後耳里听到的是某某同學又改行了,某某同學棄中從西,甚則完全西化了;眼里看到的中醫院里沒有中醫生存的環境,中醫師竟然不開中藥或是以西醫的觀念、藥理研究結果來拼湊中藥。在一起數落的是中醫的不是、療效較之于西醫的如何不濟,最後僅是為了維護自己還姓“中”的這點面子,免不了要加上“中醫還是不錯的,只不過不是我們可以觸及”,以此聊以自慰。即使部分學業優異的學子,畢業後本想大施拳腳,但學校里學的中醫無用武之地或用之無效,反是所學到的西醫見效更快。仍對中醫“執迷不悟”者想從師于幾名老中醫,或是求師無門,或是為師者虛有其名,最後大多在渾渾噩噩中更加徹底地將中醫遺忘。
畢業後仍在中醫這條道上艱苦跋涉如我者不知還有幾人?較之他人只不過我還執著,從來沒有放棄對中醫的探索和追求。雖然走了不少彎路,臨證中總能以中醫的取效來給自己增強信心。2002年在南京進修時,有幸師從于南京中醫藥大學黃煌教授,恩師所倡導的體質、方證、藥證辨證體系,強調“審證用藥(方),務求得當”;因人用藥,“著眼于病的人,而非人的病”等,對我臨證思維拓展幫助很大,令我從繁雜的中醫辨證方法慢慢歸到經方、方證這條金光大道上來。回來後,受體質轉化路線的啟發,我發現很多桂枝體質、黃 體質、白術體質或是參 體質外觀的患者,事實上大多是表現為三陰證,適合于用姜附劑治療,且效果很好。為了求證于同道,很長一段時間我在網上流連,結識了一批民間中醫。特別是王正龍先生、三七生先生及其創辦的“民間中醫網”(www.37tcm.net)對我幫助很大。王先生對于元氣和經典的闡釋帶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意境;反復讀了三七生先生的網上醫論和醫案,其所創制的方子應用臨證,時常有桴鼓之效。這時候我似乎才看到中醫的神奇,才得以真正登堂入室。其間我閱讀了許多火神派的醫案和醫書,如鄭欽安三書,如祝味菊、吳佩衡、範中林、戴麗三、李可等,邊讀邊思考邊實踐,然後不斷深入,漸漸地有了自己的一點體會。現將自認為已經臨床驗證,具可重復性的經驗,述之于文,或許對莘莘學子和迷途中的同道中人有點幫助。
畢業後仍在中醫這條道上艱苦跋涉如我者不知還有幾人?較之他人只不過我還執著,從來沒有放棄對中醫的探索和追求。雖然走了不少彎路,臨證中總能以中醫的取效來給自己增強信心。2002年在南京進修時,有幸師從于南京中醫藥大學黃煌教授,恩師所倡導的體質、方證、藥證辨證體系,強調“審證用藥(方),務求得當”;因人用藥,“著眼于病的人,而非人的病”等,對我臨證思維拓展幫助很大,令我從繁雜的中醫辨證方法慢慢歸到經方、方證這條金光大道上來。回來後,受體質轉化路線的啟發,我發現很多桂枝體質、黃 體質、白術體質或是參 體質外觀的患者,事實上大多是表現為三陰證,適合于用姜附劑治療,且效果很好。為了求證于同道,很長一段時間我在網上流連,結識了一批民間中醫。特別是王正龍先生、三七生先生及其創辦的“民間中醫網”(www.37tcm.net)對我幫助很大。王先生對于元氣和經典的闡釋帶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意境;反復讀了三七生先生的網上醫論和醫案,其所創制的方子應用臨證,時常有桴鼓之效。這時候我似乎才看到中醫的神奇,才得以真正登堂入室。其間我閱讀了許多火神派的醫案和醫書,如鄭欽安三書,如祝味菊、吳佩衡、範中林、戴麗三、李可等,邊讀邊思考邊實踐,然後不斷深入,漸漸地有了自己的一點體會。現將自認為已經臨床驗證,具可重復性的經驗,述之于文,或許對莘莘學子和迷途中的同道中人有點幫助。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