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方言聲調實驗研究和折度分析

江淮方言聲調實驗研究和折度分析
定價:150
NT $ 131
  • 作者:劉俐李
  • 出版社:巴蜀書社
  • 出版日期:2007-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7520663
  • ISBN13:9787807520665
  • 裝訂:352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7個章節,對江淮方言的聲調作了系統的研究和探討,具體包括江淮方言洪巢片、江淮方言泰如片、江淮方言黃孝片、江淮方言聲調特點和折度分析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本書遵循實驗語音學研究的規范,先做一定數量樣本的聲學分析,然後提取數據,再做數據處理。

與純實驗語音學著作不同的是,本書有意結合音系學理念進行研究。比如「1.3.4節」提出的歸整調系的「界域」和「斜差」策略,即為綜合實驗分析和音系研究而做出的論斷。在完成15個方言點的聲調實驗分析和調系歸整後,又安排了第七章進行實驗結果的綜合音系學研究。其中的調式折度分析是我們的「專利」,故添入書名,以彰顯本書將語音學研究與音系學研究相結合的主張和實踐。這將是本實驗室的實驗方言學所堅持的研究方向。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江淮方言分片和本書研究選點
第二節 實驗研究過程和儀器
1.2.1 研究過程
1.2.2 實驗儀器和軟件
1.2.3 本書聲調符號
第三節 聲調實驗研究的幾個理論問題
1.3.1 聲調承載段
1.3.2 聲調感知
1.3.3 基頻歸一
1.3.4 調系歸整和「界域」「斜差」策略
1.3.5 基頻歸一和調系歸整的結論
本節附表
第四節 江淮方言聲調數據庫
1.4.1 數據庫結構
1.4.2 數據庫容量和技術指標
1.4.3 數據庫文檔的命名
1.4.4 數據庫的標注
第二章 江淮方言洪巢片(一)
第一節 南京方言
2.1.1 實驗材料
2.1.2 音高研究
2.1.3 調長研究
附錄:詞表注釋
第二節 合肥方言
2.2.1 實驗材料
2.2.2 音高研究
2.2.3 調長研究
附錄:詞表注釋
第三節 蕪湖方言
2.3.1 實驗材料
2.3.2 音高研究
2.3.3 調長研究
附錄:詞表注釋
第四節 安慶方言
2.4.1 實驗材料
2.4.2 音高研究
2.4.3 調長研究
附錄:詞表注釋
第三章 江淮方言洪巢片(二)
第一節 揚州方言
3.1.1 實驗材料
3.1.2 音高研究
3.1.3 調長研究
附錄:詞表注釋
第二節 淮陰方言
3.2.1 實驗材料
3.2.2 音高研究
3.2.3 調長研究
附錄:詞表注釋
第三節 鹽城方言
3.3.1 實驗材料
3.3.2 音高研究
3.3.3 調長研究
附錄:詞表注釋
第四節 連雲港方言
3.4.1 實驗材料
3.4.2 音高研究
3.4.3 調長研究
附錄:詞表注釋
第四章 江淮方言泰如片(一)
第一節 泰州方言
4.1.1 實驗材料
4.1.2 音高研究
4.1.3 調長研究
附錄:詞表注釋
第二節 姜堰方言
4.2.1 實驗材料
4.2.2 音高研究
4.2.3 調長研究
附錄:詞表注釋
第五章 江淮方言泰如片(二)
第一節 南通方言
5.1.1 實驗材料
5.1.2 音高研究
5.1.3 調長研究
附錄:詞表注釋
第二節 如皋方言
5.2.1 實驗材料
5.2.2 音高研究
5.2.3 調長研究
附錄:詞表注釋
第三節 東台方言
5.3.1 實驗材料
5.3.2 音高研究
5.3.3 調長研究
附錄:詞表注釋
第六章 江淮方言黃孝片
第一節 九江方言
6.1.1 實驗材料
6.1.2 音高研究
6.1.3 調長研究
第二節 孝感方言
6.2.1 實驗材料
6.2.2 音高研究
6.2.3 調長研究
第七章 江淮方言聲調特點和折度分析
7.0 與本章論題相關的三組概念
7.0.1 漢語聲調的三級結構單位:調素、調型和調式
7.0.2 漢語聲調的基本特征——音區特征和曲拱特征
7.0.3 漢語聲調系統的初始配置和二次配置
第一節 江淮方言調型的曲拱特點
7.1.1 江淮方言調型的曲拱分布
7.1.2 江淮方言調型的曲拱屬性
第二節 江淮方言調型的音區特點
第三節 江淮方言調域研究
7.3.1 單字調型調域研究
7.3.2 單字調型和雙字調式調域比較
7.3.3 結論
第四節 江淮方言聲調折度分析
7.4.0 折度和折度打磨
7.4.1 江淮方言單字調折度分布
7.4.2 江淮方言調式的折度打磨
7.4.3 與吳語調式折度的比較
7.4.4 折度和匹配
第五節 江淮方言聲調的男女性別差異
第六節 江淮方言聲調的時長
第七節 本章結論
7.7.1 江淮方言聲調的共性
7.7.2 江淮方言聲調的內部差異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江淮方言音系總表(聲韻表、聲調表)
附錄二 江淮方言聲調實驗點分布圖
附錄三 發音合作人名錄
附錄四 江淮方言聲調實驗研究規范手冊
 

本書是南京師范大學「211」重點學科建設項目「語言信息處理與分領域語言研究的現代化」子課題「江淮方言聲調實驗研究」的最終成果之一。該課題由劉俐李教授主持,先後有8位碩士研究生參加。每一方言點從采錄樣本、標注、提取數據到最後成文均由一人負責(南通除外)。本書的具體分工如下:

劉俐李:總策划,統稿,撰寫序言和第一、七章(「7.3.1節」除外);

宋益丹:協助統稿,負責南京、揚州、淮陰三地的錄音、標注和撰寫;

徐金益:泰州、安慶、南通(錄音除外);

石少偉:九江、孝感,撰寫「7.3.1節」;

侯超:合肥、蕪湖;

錢晶:如皋、東台;

謝小娟:鹽城、連雲港;

實驗語音學是語言學中的「另類」——兼涉文科、理科,理科屬性似多於文科屬性。因此,實驗語音學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有一席之地。實驗語音學與信息處理息息相關,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我們認定該學科在21世紀的科技發展中具有前瞻性並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極有可能成為綜合性大學學科建設中一個新的發展點和生長點。懷著這樣的信念和憧憬,我們於2001年申請建立實驗語音學科,得到學校的支持。

一切從零開始,無論設備還是人員。設備可以申請撥款解決,但現成的人才難以引進,只有自身轉型。從設計裝修實驗室、購置儀器到自身的學術轉型、學術啟動和培養學生,我們經歷了種種周折和艱辛,也得到了諸多支持和幫助。實驗室於2003年11月建成並啟動。

2003年12月--2004年元月我們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語音室鮑懷翹教授和鄭玉玲教授分別做實驗語音學基礎理論和使用語音分析軟件CSL的系列講座。

2004年8月,劉俐李教授帶二年級碩士研究生宋益丹去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語音室參加了一個月無間斷的實驗語音學系統培訓。

2004年9月,課題「江淮方言聲調實驗研究」正式啟動。

2005年12月,課題進人數據處理階段,我們再次聘請語言統計學造詣深厚的鄭玉玲教授系統講授語音實驗數據的統計學原理、技能和軟件包SPSS的使用。

2004年12月,博士後易斌進入實驗室。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