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中國學家魏斐德先生向中國推薦當代最具天賦、最具獨創性、屢獲歐美文學大獎比昆德拉更深刻、更純粹的東歐作家——諾曼‧馬內阿。
描述極權主義的文學作品形式多樣,在痛苦的吶喊聲中,我們听見了一個全新的聲音——馬內阿的聲音——時而深沉,時而高亢,時而幽默,時而悲涼。——《洛杉磯時報》
在“精神病人”托萊亞的眼里,布加勒斯特的這個春天燦爛瘋狂,彌漫著躁動、毒素和乖張。這位出身高貴的知識分子,少年時代因一起交通事故惹下命案,留下心理創作;青年時代,才華橫溢的他又因“道德問題”被迫離開教師崗位,曾被投入大牢,又被離奇釋放,命運跌宕,與世界格格不入。為了解開40年前哲學家父親老馬爾恰的死亡之謎,還有馬爾恰家族一夜之間突然衰敗的重重疑雲,舉止怪異、目空一切的托萊亞掙扎、周旋在這個極權統治下的物質匱乏、精神蒼白的社會里,以無與倫比的洞察力撕扯著一張張假面具,卻發現自己不可救藥地陷入一張懸念迭生的大網︰虛偽卑鄙的獨眼龍精神科醫生,像影子一樣糾纏著他的情報員,公飽私囊、色厲內茬的同事,還有那個詭異肅殺、實為特務組織的聾啞人協會。
孤獨的偵探手持一個神秘的黑色信封,那個記載著罪惡、泄露著真相的唯一證據,苦苦追尋凶手,那名用膠卷記錄下歷史,給世人留下一部令人驚詫的圖片檔案的攝影師,而其人卻如同蒸發般消失,當托萊亞終于敲開告密者的家門,等待他的,是一條與他同名的惡犬。最終,黑信封被撕成了碎片,老馬爾恰的鬼魂再現,而托萊亞,被當成真正的瘋子,被情報員所發展的線人——房東太太所告發,一絲不掛地進了精神病院。
這是一個“非正常人”敘述的故事,充滿了迷亂、隱喻和夢囈。全書由一個似是而非的場景構成,組成了一幅令人震撼的20世紀80年代羅馬尼亞知識分子的歲月畫卷。
諾曼‧馬內阿,1936年生于羅馬尼亞。納粹集中營的幸存者。1986年因當時的政治社會環境而離開羅馬尼亞,先到西柏林,1988年到美國。從此在美國定居,並以執教、寫作為生。主要作品有《十月,八點鐘》、《論小丑︰獨裁與藝術家》、《必須幸福》、《黑信封》、《流氓的歸來》等。
馬內阿在世界各國獲得了許多文學大獎,其中有意大利諾尼諾(Nonino)文學獎、西班牙《前衛報》最佳外文著作獎、美國全國猶太圖書獎、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2006年,《流氓的歸來》獲得了法國圖書的最高獎美第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