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梵之間

華梵之間
定價:288
NT $ 251
  • 作者:程恭讓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46746X
  • ISBN13:9787500467465
  • 裝訂:456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收在本書中的20篇論文大部分是筆者十余年來在海內外學術雜志上發表的有關佛學研究的專業文章,也有少量幾篇是筆者同一時期寫作的論文,但在本書中第一次發表。這些論文或有關於明、清、近代以來的佛教史者,或有關於佛教與中國文化的關系者,或有關於中國、印度佛教文獻、佛教思想之比較研究者,而大體上則多以佛學作為研究的中心課題。今命名此書為「華梵之間」,雖未必名副其實,然筆者近年學思之關注實寓於斯矣。

  本書共分四篇。第一篇名為「明代佛教史研究」,筆者在多年從事近現代中國佛教思想的研究當中,愈來愈發現明、清佛教史及佛教思想與近現代中國佛教思想之間的密切關系,而關於明、清佛教思想的研究,則尤當致力於佛教社會史、民俗史的檢討。我在關於太監與明代佛教的關系、明世宗的佛教政策等問題上所做的討論,即着眼於此。第二篇名為「近現代中國佛教思想史研究」,這一部分研究內容是我自碩士畢業以來一直關注的重點,我在這方面的研究幾乎涉及近現代中國佛教思想史上的所有重要人物或者學派,這方面發表的文章也相對比較集中。第三篇名為「梵漢佛教典籍比較研究」,致力於梵語佛教典籍的釋讀及中、印佛教思想比較研究,是我近年來努力開拓的研究領域。筆者深知自己在這一研究領域所做的工作仍然十分膚淺,不過鑒於梵語佛典研究之於中國佛教哲學研究的不可或缺的基礎意義,我還是不揣鄙陋地把幾篇並不成熟的這方面的作品匯聚在這里,奉獻給讀者諸君。本書最后一篇名為「中國哲學思想研究」,在這一部分,我選錄了幾篇與中國哲學研究有較為密切關系的論文,通過這幾篇文章,讀者或許可以窺見佛學研究對於中國哲學研究的某種特殊而又特別的意義。
 

目錄

第一編 明代佛教史研究
 明代太監與佛教關系考述
 明世宗「排斥佛教」考述
第二編 近現代中國佛教思想史研究
 以佛學契接康德:梁啟超的康德學格義
 歐陽竟無先生的生平、事業及其佛教思想的特質
 歐陽竟無先生的法相、唯識分宗之說
 三時學會清凈居士的晚年著作與思想
 韓清凈居士佛教思想之特質析論
 記太虛大師與梁漱溟先生關於人生佛教問題的爭辯
 周叔迦與《新唯識論》之爭
 紀念一代佛教文史大家周叔迦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第三編 梵漢佛教典籍比較研究
 《楞伽經》剎那品中如來藏段梵漢對勘與新譯
 吉藏八不中道說辨正
 《維摩詰經·入不二法門品》梵本新譯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
 《維摩詰經·佛道品》梵本新譯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
 阿毗達磨俱舍論第八品附錄《關於補特伽羅之抉擇》及稱友注釋之新譯
第四編 中國哲學思想研究
 現代新儒家的佛教學緣
 牟宗三《大乘起信論》一心開二門說辨正
 牟宗三對康德最高善說的呼應、批評與超克
 略析《佛性與般若》在牟宗三哲學思想進展中的位置
 從德、福關系的角度看儒、佛、道對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作用
后記
 

如果給哲學以一個意象,那麼「水」或許是最自然的選擇。無論在最早的希臘哲學家泰利斯那里,還是在很早的中國哲學著作《管子》那里,「水」都被認為是萬物的始基或本原。它是印度的「四大」(地、水、火、風)、中國的「五行」 (水、火、木、金、土)和希臘的「四元素」 (水、火、土、氣)之一。水是生命的源泉,生命都是從水中成長起來的。水是文明的源泉,人類所有古老的文明都是在一些大河流域內誕生的。甚且,水是人類借以自我意識的中介,在人類沒有發明鏡子前,水正是人類從中發現自我形象的自然的鏡子。哲學是人類自我意識的表征,是人類思想和不斷再思想的學科。也許正是由於這一緣故,水被人們和哲學家們所關注,乃至「水」成為最古老的哲學范疇或最古老的哲學范疇之一。在《聖經·舊約全書》「創世紀」第一章中,神(上帝)創造一切,但卻沒有創造水。水跟神(上帝)一樣地原始。當代科學證明了:地球最寶貴的資源是蔚藍色的水。假如水資源耗竭殆盡,人類的末日也就真正來臨了。換句話說,只要在任何一顆星球上發現了水,就有了生命的前景,也有了智慧和愛的希望……

我們已經步人這樣一個時代:通過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你我在地球任一位置上,均可即時尋找到對方的位置。現在我告訴你:中國·北京……在我們國家的首都,水資源的匱乏已經給人們帶來了深切憂患。但是,在兩個湖泊——昆明湖和玉淵潭間,流淌着一條這樣的河流,她的名字叫做「昆玉河」。我們在昆玉河畔生活、工作和學習。在喧囂和騷動的鬧市中,有一群人沉思着,迷戀着,像昆玉河一樣靜靜地流淌,默默地流淌……

在現代社會,哲學已經被邊緣化。但任何關於「哲學終結」的理論卻全都沒有實際地「終結哲學」。哲學附着並滲透於人類的生活中。人類具有理性,經常並習慣於思考生活,這就是哲學存在的前提。在哲學所發源的希臘古典時代,人們認定人類的目的是追求幸福生活,認定幸福的生活就是德性的和理性的生活,認定哲學的生活方式就是理性的和德性的生活方式。所謂德爾斐神廟的箴言:「認識你自己」和「萬勿過度」,正是這個意思。哲學正是這樣獲得了自由、高貴和光榮。如今,哲學應當回到古典精神中去,首先並且主要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哲學既不僅僅是一種學業,謀取學歷和學位;也不僅僅是一種職業,謀取職務和職稱。哲學不是「飯碗」,不是為了「吃飯」所謀求的種種指標體系。而今,獻身於哲學事業的人們,尤其應當「在無名中生存」,從權力、金錢和名聲的浮躁中解放出來,生活着並且理性地思考着自己的和人類共同的生活。

但是,哲學並不限制於唯一現實的世界,而是開辟了種種可能的世界。哲學是一張比任何地圖都更加復雜、更加豐富的地圖。在這張地圖上,你有你的位置,我有我的位置。你有你的世界,我有我的世界。位置不僅存在於你我所生活的物質世界中,而且存在於你我所生活的精神世界中。是的,我們正在致力於自我定位的嘗試。編選「昆玉河畔·首都師范大學哲學學術叢書」的宗旨是:弘揚首都師范大學哲學學科學術成就,系統推出具有一定學術知名度和公共影響力的老中青學者學術代表作,推動首都師范大學哲學學科學術研究。叢書采用「昆玉河畔」名稱,以便提煉特色,打造品牌。入選書目既包括個人學術自選集,也包括集體學術自選集;既包括學者文庫,也包括學生文庫,以及學科手冊等等。我們計划分3批出版,每批共出版10種。這套叢書正像這條河流一樣,映照着我們自己的存在。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首都師范大學哲學學科經歷了兩代人甚至三代人的發展。第一代學者的治學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以及史論結合的學風,他們那種敢於直面現實的理論勇氣、敢於破除教條的思想銳氣,反映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思想解放的時代風氣。第二代學者治學,或闡釋、或考證、或梳理,其嚴謹、其細致、其精微,既注意思想資源的開發,又注意當代價值的挖掘,他們這種治學態度,無不反映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術轉向的時代風氣。近幾年來,通過人才的引進、整合和培養,首都師范大學哲學學術隊伍不斷壯大,尤其第三代學者的崛起,必將帶來新的前景、新的希望。

當然,首都師范大學哲學學術團隊依然處於她的幼年時期,許多成果不夠成熟,甚至充滿稚氣。推出這套叢書,等於一次亮相。但是,序曲已經奏響,序幕已經拉開,演出已經開始,我們期待的是理解、熱情和公正的批評。

「昆玉河畔·首都師范大學哲學學術叢書」編委會
2007年4月25日於北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