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蔡志忠首度合作,以彼此不同的方式對中國文化內核進行了一番輕松幽默的檢視。柏楊專注于對中國國民性的反思,從百姓日常關心的話題引發開去,于嬉笑怒罵中談古論今,講述切身經驗;蔡志忠則長于發現中國古典文化中美好的一面,以漫畫的筆法將它們逐一表現。二人聯袂,希望能夠引發更多讀者親近與了解中華文化,發現其美好,思考其問題。
三國時代注解《九章算術》的大數學家劉徽說︰“昔在包犧氏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九九之術以合六爻之變。”劉徽認為環抱八卦,手握算籌,完全是一派智者形象的古代聖人伏羲,是具有高度智慧的人物。的確,伏羲可說是中國的智慧起源,伏羲氏並不是單一個體,而是一個整合型的代表人物,就像我們看文字的創造者倉頡一樣,倉頡絕不會是文字的創造者,文字起源源遠流長,倉頡是文字發展中集合眾人智慧的杰出整理者。
古代的聖哲以女媧與伏羲最具代表性,女媧摶黃土造人煉石補天被視為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伏羲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是智慧的起源。在女媧與伏羲像中,伏羲在右手拿著畫方的矩,女媧在左手持畫圓的規。
到了春秋時代,伏羲的“九九之術”已經是老少成宜瑯瑯上口的歌訣了。齊桓公初登君位勵精圖治,于是貼榜示廣征四方賢才,有一個老翁也跑來應征,齊桓公問他有什麼樣的本事才華,老翁回答說他會唱九九歌,懂得九九乘法表。齊桓公認為這並不算是什麼特別偉大的才華,老翁回答說,雖然這不是什麼本領,但是如果連他這名只會唱九九歌的人都可以受到重用,還怕沒有真正有本事的人來投靠嗎。齊桓公覺得說得有道理,于是任用他當大夫,果然因此吸引許多人才歸附。
伏羲代表著中國的智慧起源,自伏羲以降其智慧一部分成為算術,另一部分變化成為《易經》,還有一部分形成了河圖、洛書的觀念,更有另一部分形成了漢字的起源。智慧的傳承是如此的恢弘久遠。至少在明朝中葉以前,中國人的智慧廣博精深,為西方世界所欲追求仿效的,明朝中葉以後逐漸走下坡,甚至在西方的船堅炮利下即使如清朝大臣張之洞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我們還是沒能學會體與用。
不是我們學不會,而是喪失了一份應有的自信,我們要找回的就是這份自信,源自伏羲作九九以分六爻。中華文化的智慧從九九乘法開始。
柏楊,原名郭衣洞,筆名柏楊。1920年生于河南省開封市。1968年因刊出一張漫畫觸怒台灣當局,被定以“侮辱元首”等罪名,被捕入獄,身居囹圄九年多,在獄中,他堅持完成了《中國人史綱》、《中國歷代帝王皇後親王公主世系》、《中國歷史年表》等書稿。主要從事小說、雜文寫作,著有《丑陋的中國人》、《醬缸震蕩》等,引起海內外的強烈回響。曾被列為台灣十大暢銷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