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士譚薈》作者徐一士(1890-1971),原名仁鈺,字相甫,號蹇齋。出身仕宦家庭,祖籍江蘇宜興。1910年畢業于山東客籍高等學堂,授舉人出身。1928-1955年,任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編纂員,期間曾兼職于平民大學、北京國學書院等。退休以後,經梅蘭芳舉薦,被聘為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一士譚薈》共計32篇,原版的內容分別載于《國聞周報》、《逸經》等雜志,所寫人物多為清末民初軍政要員。書中記述太平軍大敗曾國藩,以及左宗棠、彭玉麟、榮祿、岑舂
、袁世凱、陳寶琛等人逸事,取材于近人筆記、文集、函札、日記等,除廣集資料,詳加剖析,去偽存真之外,對臧否人物極為慎重,堅持客觀嚴正公平態度,絕不妄立一家之言,妄加褒貶,對研究中國近代史有參考價值。
目錄
整理說明
序
督撫同城
首縣
裁縫與官
靖港之役與感舊圖
王鑫
朱洪章
崇實與駱秉章
彭玉麟與楊岳斌
張之洞與彭玉麟
榮祿與袁世凱
瞿鴻桅與張百熙
陸徵祥與許景澄
倭仁與總署同文館
黎吉雲
咸豐軍事史料
陳寶琛
庚辰午門案(附述神機營事)
庚戌炸彈案
岑春
林開
吳佩孚與郭緒棟
李汝謙
梅巧玲
柳敬亭
萬壽祺
邵子湘等書札
李審言文札
對外趣談
西人之中劇觀
戲劇瑣話
樊增祥與易順鼎
談避諱
序
督撫同城
首縣
裁縫與官
靖港之役與感舊圖
王鑫
朱洪章
崇實與駱秉章
彭玉麟與楊岳斌
張之洞與彭玉麟
榮祿與袁世凱
瞿鴻桅與張百熙
陸徵祥與許景澄
倭仁與總署同文館
黎吉雲
咸豐軍事史料
陳寶琛
庚辰午門案(附述神機營事)
庚戌炸彈案
岑春
林開
吳佩孚與郭緒棟
李汝謙
梅巧玲
柳敬亭
萬壽祺
邵子湘等書札
李審言文札
對外趣談
西人之中劇觀
戲劇瑣話
樊增祥與易順鼎
談避諱
序
東涂西抹,遂已多年,各稿散見歷歲刊物,為數頗夥。知交每勸出單行本,庶易保存,蓋舊稿之遺失者已不少矣。
民國二十四五年間,曾有輯印單行本之議。乃因人事牽率,卒卒少暇。逡巡有待,竟歸下止。亦以自揆學識拘墟,文辭弁陋;且多成于匆促,未能博考審思,難可遽以傳世,故弗亟亟于此也。
近歲以來,日趨老憊,友好尤時以此事不宜過延為言。于是承古今出版社之約,出《一士類稿》一部。印行之後,未為讀者所唾棄,良用愧幸。茲復承太平書局願為印行,因檢理叢殘,更為《一士譚薈》之出版。
此編略猶前出《一士類稿》之例,所收凡三十篇,以談述人物者為多。如談靖港之役,述曾國藩治軍初期一大事,著者情狀,俾資研討國藩為人之一助。左宗棠等,亦附及焉。他如駱秉章、楊岳斌、彭玉麟、王鑫、朱洪章等,均咸同問立功將帥。崇實非長于武略,而與秉章同官雅故,並列于篇。《咸豐軍事史料》一稿,述洪楊起事後一重要階段之當時見聞,采自黎吉雲所錄。吉雲則道咸間名御史,其人其詩,可供揚推。至若倭仁、榮祿、張之洞、許景澄、陳寶琛、瞿鴻 張百熙、袁世凱、岑春 、林開 、陸徵祥、吳佩孚等,或聲著于同光,或名昭于民國,事跡有異,各有可傳。均略事敘述,以備覽觀。寶琛、鴻讖、開暮,卒于民國,而其人清末遺老也。因並收人清初之明末遺老萬壽祺一篇。李汝謙善詼諧,述其事借助興趣。對外趣談,則述清代關乎外交有趣味之故事。
光緒初年,有所謂清流黨,之洞、寶琛均與其列。庚辰午門一案,可見謇諤之風。民國庚辰述此作,作六十年之回憶也。彼年又有神機營事,並附述之。
後于此案三十年之宣統庚戌炸彈案,為清民遞嬗時期之重要史跡,關系之鉅,尤異恆泛。拙稿述其概略,治史者或亦有取焉。
《督撫同城》、《首縣》、《裁縫與官》各為一篇,關乎舊時政制及宦途之情態,同資考鏡。
李詳夙負文譽,拙稿錄其論文之書及遺文,均言之有物。又錄邵長蘅等書札,借見清初勝流之風致。
柳雨生先生函屬兼收關于梨園掌故之作。余于戲劇為門外漢,然亦嘗漫談及之,特不敢涉及腔調之類耳。人物方面,收入同光名伶梅巧玲一篇。說書與演劇,理可相通。明末清初之柳敬亭,以說書享名,且與巧玲均以豪俠見稱,因亦收入。又西人之中劇觀,亦有關掌故。並收入戲劇瑣話二十余則,或屬考證之性質,或供助談之資料。
此編理輯之余,粗舉其概。當代通人,幸予匡益!
民國三十四年一月,一士識。
民國二十四五年間,曾有輯印單行本之議。乃因人事牽率,卒卒少暇。逡巡有待,竟歸下止。亦以自揆學識拘墟,文辭弁陋;且多成于匆促,未能博考審思,難可遽以傳世,故弗亟亟于此也。
近歲以來,日趨老憊,友好尤時以此事不宜過延為言。于是承古今出版社之約,出《一士類稿》一部。印行之後,未為讀者所唾棄,良用愧幸。茲復承太平書局願為印行,因檢理叢殘,更為《一士譚薈》之出版。
此編略猶前出《一士類稿》之例,所收凡三十篇,以談述人物者為多。如談靖港之役,述曾國藩治軍初期一大事,著者情狀,俾資研討國藩為人之一助。左宗棠等,亦附及焉。他如駱秉章、楊岳斌、彭玉麟、王鑫、朱洪章等,均咸同問立功將帥。崇實非長于武略,而與秉章同官雅故,並列于篇。《咸豐軍事史料》一稿,述洪楊起事後一重要階段之當時見聞,采自黎吉雲所錄。吉雲則道咸間名御史,其人其詩,可供揚推。至若倭仁、榮祿、張之洞、許景澄、陳寶琛、瞿鴻 張百熙、袁世凱、岑春 、林開 、陸徵祥、吳佩孚等,或聲著于同光,或名昭于民國,事跡有異,各有可傳。均略事敘述,以備覽觀。寶琛、鴻讖、開暮,卒于民國,而其人清末遺老也。因並收人清初之明末遺老萬壽祺一篇。李汝謙善詼諧,述其事借助興趣。對外趣談,則述清代關乎外交有趣味之故事。
光緒初年,有所謂清流黨,之洞、寶琛均與其列。庚辰午門一案,可見謇諤之風。民國庚辰述此作,作六十年之回憶也。彼年又有神機營事,並附述之。
後于此案三十年之宣統庚戌炸彈案,為清民遞嬗時期之重要史跡,關系之鉅,尤異恆泛。拙稿述其概略,治史者或亦有取焉。
《督撫同城》、《首縣》、《裁縫與官》各為一篇,關乎舊時政制及宦途之情態,同資考鏡。
李詳夙負文譽,拙稿錄其論文之書及遺文,均言之有物。又錄邵長蘅等書札,借見清初勝流之風致。
柳雨生先生函屬兼收關于梨園掌故之作。余于戲劇為門外漢,然亦嘗漫談及之,特不敢涉及腔調之類耳。人物方面,收入同光名伶梅巧玲一篇。說書與演劇,理可相通。明末清初之柳敬亭,以說書享名,且與巧玲均以豪俠見稱,因亦收入。又西人之中劇觀,亦有關掌故。並收入戲劇瑣話二十余則,或屬考證之性質,或供助談之資料。
此編理輯之余,粗舉其概。當代通人,幸予匡益!
民國三十四年一月,一士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