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詩歌不可能是熱鬧的事業,本「年選」的目光也主要關注那些情動於中、有話要說,而又尊重詩歌說話方式的作品。在上世紀開始的社會轉型中,經濟、商業和網絡傳播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也改變著人們對世界的觀念與態度。有許多和生活與時俱進的詩人,也有試圖用自己微小而不屈的堅持挽留一些美好價值,體現人類思維、感受力和語言活力的詩人。

編選者簡介

王光明,1955年生。現為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國詩歌研究中心研究員。已出版專著《散文詩的世界》(長江文藝出版社,1987初版,1992修訂版),《怎樣寫新詩》(海峽文藝出版社,1992),《艱難的指向——「新詩潮」與20世紀中國現代詩》(時代文藝出版社,1993),《文學批評的兩地視野》(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現代漢詩的百年演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等。論文集:《靈魂的探險》(海峽文藝出版社,1991),《面向新詩的問題》(學苑出版社,2(102)。編著:《六十年散文詩選》(與孫玉石合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 《中外散文詩精品賞析》(花城出版社,1990),《二十世紀中國散文詩經典》(與孫玉石合編,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現代漢詩:反思與求索》(作家出版社,1998),《我們時代的文化症侯》(與胡越合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等。
 

目錄

王光明◇讀詩的三個問題(代序)
艾琳◇無能為力
阿毛◇蝴蝶夢
更多
三階段
時間之愛
2005年11月的閱讀
安琪◇衣架望秋
白地◇寫給友人
白樺◇記憶中的一刻
白連春◇我是一朵睡著了的火焰
我從你的身體里解放了一頭獅子
北島◇詩八首
冰兒◇未實現的水仙
刀鋒下的水仙
蔡其矯◇詩雜散文
呂政◇燒杯里的海(組詩選三)
長島◇和山羊談心
一首詩
陳東東◇全裝修
電影詩
陳江平◇輕輕地,拼接你的影子
陳陟雲◇英雄項羽
餐桌上一只鶴的起飛
夢囈
池凌雲◇四分之三的淚水
川美◇光陰與落葉
河床與河流
大解◇衣服
太行山已經失守
泥人
隱士
百年之後
大衛◇盪漾
代薇◇這便是歸來了
比快樂更快
東籬◇畫瓶
多多◇在英格蘭
弗米爾的光
畢業時分
朵漁◇媽媽,你來救救我
時間里沒有玫瑰
馮晏◇果核的狀態
安靜的內涵
傅天琳◇一滴水
耿占春◇在午後,繼續地
古馬◇巴丹吉林:酒杯或銀子的燭台
夢醒時分
荒唐的故事
韓◇低語(組詩)
韓作榮◇鳥為什麽歌唱
一個漢字
汗漫◇江南,海上(組詩)
洪燭◇題慕士塔格峰
喀什的星星
身體里的沙漠
胡澄◇家
愛和拯救
胡弦◇懷念
華清◇舊書簽
黃梵◇又見北方的山
記憶
快樂
蝙蝠
黃芳◇一直很安靜

黃燦然◇我的世界
我不抱怨黑夜
黃靜芬◇什麽也留不下
比美更美
黃禮孩◇誰跑得比閃電還快
灰娃◇路(節選)
江非◇一個人去解放一個國家
在一個秋風漫漫退去的季節
江一郎◇飛
章福
懷疑
樹上的釘子
在緩慢的時光里老去
姜濤◇中秋
高峰
惺忪詩
君兒◇歌鍾
陌生人
孔灝◇說到天空
藍藍◇反抗
草根
葉芽
我的財富
回答
藍馬◇秋天的真理
雷平陽◇白晝
蜘蛛
白色大壩
枝條
雷抒雁◇放牧自由
李剛◇哪里能買到靈魂飢渴的食糧
┅┅
王光明◇後記
 

讀詩的人不一定寫詩,但寫詩的人是沒有不讀詩的。也許,最初寫詩的沖動,就發生在他讀詩的過程中:由於受詩不知不覺的陶冶,對詩的表現方式和技巧有了某種直覺性領悟,在某種特定的時刻,突然有了借助詩的形式和節奏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願望。當然,更多的人也許一輩子都不寫詩,即使曾有過這種願望,也不曾進行過真正的實踐。但是,不論你是否寫詩,讀詩都是培養自己純正藝術趣味的根本途徑。朱光潛先生認為,不喜歡詩而喜歡小說、戲劇的人,文學趣味必然低下。為什麼?他在《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一文中說:

因為一切純文學都要有詩的特質。一部好小說或是好戲劇都要當作一首詩看。詩比別類文學較謹嚴,較純粹,較精微。如果對於詩沒有興趣,對於小說、戲劇、散文等等的佳妙處也終不免有些隔膜。不愛好詩而愛好小說、戲劇的人們大半在小說和戲劇中只能見到最粗淺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愛好故事本來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如果真能欣賞文學,我們一定要超過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過對於《福爾摩斯偵探案》的愛好,去求藝術家對於人生的深刻的觀照以及他們傳達這種觀照的技巧。……要養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我們最好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及其他種類文學。

雖然情況或許不像朱光潛先生說的那樣絕對,愛好小說、戲劇,也有生活感受、經驗復雜化之后,喜愛藝術的復雜性和規模等心理方面的原因;但不能欣賞詩的人,很難感受小說、戲劇的精華和妙處,卻是千真萬確的。當然,喜歡詩的人,也不一定都能理解詩的「深刻觀照」和妙處。那麼,怎樣讀詩和理解詩呢?培養純正直覺讀詩可以說首先有一個量的積累問題,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只讀過幾首詩的人。能真正悟到詩的妙處。只有多讀詩、讀好詩的人,才能漸漸獲得比較地道的詩歌感受力。當然,讀同樣多的詩,自覺的閱讀比盲目的閱讀效果好,進步快。不過,欣賞詩歌的自覺可不是死摳住一些詩歌概念不放,而是應根據詩的特性,通過大量的閱讀實踐,提高自己直覺領悟詩的能力。詩是一種表現感情的藝術,詩的語言不僅包含對象,而且包含自我,不只有字典中的意義,而且有聯想的、暗示的意義,等等,這些特點都提示我們:詩是心靈和情感的回聲,只能以情感和心靈去和應它,心得意會比什麼都重要。

最簡單、輕便的辦法是:面對一首詩,看它能不能感動我們,能不能調動我們類似的經驗和感受,是不是比我們的生活感受更新鮮、更深刻、更有想象力。《紅樓夢》四十八回中,香菱就是這樣來看「詩的好處」的:

香菱笑道:「據我看來,詩的好處,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卻是有理有情的。……《塞上》一首那一聯雲:『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曰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 『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似的。若說再找兩個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再還有:『曰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這『白』、『青』兩字也似無理,想來必得這兩字才形容得盡,念在嘴里便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還有『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這『余』字和『上』字,難為他怎麼想來。我們那年上京來,那曰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沒有人,只有幾棵樹,遠遠的幾家人做晚飯,那個煙竟是碧育,連雲直上。誰知我昨日晚上讀了這兩句,倒像又到了那個地方去了。」

香菱讀詩,根據的是直覺:「詩的好處,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卻是有理有情的。」這種直覺又建立在能否調動自己的經驗感受上。所以,她為「倒像我又到了那個地方」,「倒像是見了這景似的」,「難為他怎麼想來」所感動。這確是讀詩的基本辦法。這種辦法,甚至可以在意象派大詩人龐德的觀點中尋找理論依據。龐德說:「讀哈代的詩歌,沒有人不會感到他自己的生活以及那些已經淡忘了的時刻,又重新浮現於腦際,忽這忽那,飄忽不定。你對真正的詩歌,還會有更好的鑒別辦法嗎?」

離開了這種辦法,的確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我們不能依仗理論、觀念、學問和修養去讀詩,只能依靠我們的經驗、心靈去感受詩。但是,經驗不等於「自己的生活以及那些已經淡忘了的時刻」,這只是一種生活體驗,靠有限的生活體驗無法接納無比豐富的詩歌。香菱依靠生活體驗,可以對第三聯詩進行深致的談論,但對前面兩聯,卻只能泛泛觸及,因為她年輕,缺少那些生活經歷。同時,僅靠生活的體驗,無法全面感受詩歌的美妙:同樣是香菱的例子,她站在詩與生活對應的立場,就只能講「逼真」,講有無情理,至多講到顏色、雅俗,而無法涉及詩歌關感中一些更重要的問題。如境界、氣勢、動靜、情韻,等等。這兩點,與有全面欣賞經驗的讀者相比,局限就很明顯。請看夏濟安先生是怎樣談論王昌齡《閨怨》一詩的: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