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本研究提出的海峽經濟區界定的三個原則:必須符合經濟區的基本規律,必須符合國情,必須具有一定的可運行性。海峽經濟區是由台灣海峽東岸的台灣,與海峽西岸的福建、浙南、贛東南和粵東等區域組成,覆蓋了三十個市域經濟的經濟區。它與京津冀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區、大珠三角經濟區、大東北經濟區一道構成了我國五大重要經濟區。海峽經濟區的國土面積為33.1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國土面積的3.08%。2005年,海峽經濟區的GDP為42977億元,在五大經濟區中,居第一位;海峽經濟區人均GDP為3.466萬元/人,為全國的2.48倍,在五大經濟區中,居第三位。
加快推進海峽經濟區發展戰略,必然帶動海西區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成為一個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將其北部的長三角、南部的大珠三角和台灣海峽東岸的台灣省等三大經濟高地聯成一片,形成由蘇、滬、浙、閩、粵五省市和港、澳、台三個特殊區域組成的經濟區域,這將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經濟最活躍的地帶,將給中國經濟發展賦予巨大的推動力。
海峽經濟區形成和發展具備良好的基礎:歷史上海峽東西兩岸之間存在著緊密的經濟聯系;兩岸之間親情源遠流長,形成獨特的台灣海峽文化;改革開放以來,區內經濟關聯度明顯加強;海峽西岸經濟區各部分之間的經濟合作聯系增強;經濟區內部人文交流最為充分,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合作交流,是長期的既定國策。
研究發現:海峽經濟區中,台灣經濟比重最大,贛東地區經濟增長最快;台灣已進入後工業化社會,而海西區大部分地區正向工業化後期階段過渡;需求與資源投入是該經濟區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其教育與衛生事業發展呈現一些特殊性。
海峽經濟區經濟競爭力,是指該經濟區相對於其他經濟區對資源的優化配置能力,即對資源的吸引力和對資源的配置效率。
本研究提出的經濟區經濟競爭力模型是一個由需求拉動力、資源投入推動力、經濟產出力、社會支持力等要素構成的四個層面,其中有1個一級指標、4個二級指標、14個三級指標和85個四級指標所構成。該模型較好地體現出本課題組對區域經濟競爭力內涵的理解,同時,又具備了區域競爭力研究主流學派常用模型的一般特點。研究所用的原始數據采集自中國統計局,中國相關省份與台灣、香港和澳門特區的統計年鑒、統計公報及統計網站。
研究發現:在五大經濟區競爭力比較中,大珠三角居首位,長三角居次位,海峽經濟區居於中游,京津冀居第四位,大東北經濟區處於末位;海峽經濟區的二級指標中,社會支持力最強,其三級指標中,財政資源投入、金融資源投入、教育支持力和衛生支持力等動力最強,而需求動力等不足;其四級指標中,總量性指標較強,增長性指標偏弱,人均性指標和比值性指標居中;在海峽經濟區與其他經濟區進行一對一比較中,其需求動力弱於大東北經濟區,其產出動力弱於京津冀經濟區,其需求動力、投人動力和產出動力弱於大珠三角經濟區,其需求動力和產出動力弱於長三角經濟區。
研究發現:海峽經濟區內五個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比較中,台灣處於首位,浙南地區居次,福建省居中,贛東地區與粵東地區分列第四、第五位;二級指標比較結果是,台灣的社會支持力、資源投入推動力、需求拉動力、經濟產出力等四個指標皆為優勢指標;福建省的需求拉動力、資源投入推動力、社會支持力等三個指標,為相對優勢指標,其經濟產出力為相對劣勢指標;浙南地區的經濟產出力指標,為相對優勢指標,其需求拉動力、資源投入推動力等二個指標,為中游指標,及社會支持力為劣勢指標;贛東的經濟產出力為中游指標,其需求拉動力、資源投入推動力、社會支持力等三個指標為相對劣勢指標;粵東的社會支持力為中游指標,其需求拉動力、資源投入推動力、經濟產出力等三個指標為劣勢指標;在四級優勢指標中的總量指標、人均量指標和比值指標的個數都是台灣最多,增長率指標個數贛東最多。在四級劣勢指標中,總量指標、人均量指標和增長率指標的個數贛東最多,比值指標的個數贛東和粵東最多;在四級優勢指標中,台灣需求拉動力、資源投入推動力和社會支持力的指標個數最多,粵東經濟產出力的指標個數最多。在四級劣勢指標中,贛東的需求拉動力和資源投入拉動力的指標個數最多,浙南的社會支持力和台灣的經濟產出力指標個數最多。
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本研究提出加快海峽經濟區的形成和發展,提升其競爭力的戰略與對策建議。
海峽經濟區的目標定位是:成為中華大經濟區中新的增長極和拉動中華經濟復興和中華民族崛起的新的火車頭,在全球經濟中具有獨特的經濟優勢和較強的經濟競爭力的區域。
實現目標的主要途徑有:繼續加快海峽經濟區內各區域的經濟發展,推進經濟發展進程;繼續加快海峽經濟區內各區域之間的經濟交流,推進經濟區內互補經濟結構體系的形成;加快轉化與開發台灣海峽的地理與區位資源優勢,大力培育和充分發展經濟區的特色經濟優勢;繼續加大社會文化交融,創造更有利於海峽經濟區形成和發展的氛圍與環境;積極爭取和發展促進海峽經濟區形成與發展的制度性安排,形成適合經濟區特點的區域經濟交流和合作發展模式。
推進海峽經濟區形成與發展的對策建議包括:廣造輿論,盡快形成建設海峽經濟區的共識;創建廈金經濟緊密合作區和福馬經濟緊密合作區;采用兩岸共同市場或類似CEPA形式等的經濟合作制度性安排,加快海峽經濟區的形成;推進台灣海峽兩岸之間的城市聯盟的構建;加快環台灣海峽大港口群體系的構建,促進經濟區特色經濟的形成;構建海峽經濟區大旅游圈,加快經濟區內人員流動;充分利用「小三通」模式,提高海峽經濟區的內部區域之間直接往來的方便性;舉辦一年一度「海峽文化月」,加快海峽經濟區的文化融合;開展「台灣海峽學』』研究;組建推進海峽經濟區經濟發展合作的協調組織。
加快海西區建設與發展的對策建議包括:將其定位為「對台經濟交流合作試驗區」,進一步推進海西區建設與發展;加快海西區的工業化進程,大力發展服務業;建構三明、南平緊密型城市聯盟,培育福建省第四中心城市群;建構廈門、漳州緊密型城市聯盟,充分發揮廈門經濟的帶動力,形成廈漳新的經濟增長高地;建構溫州、台州緊密型城市聯盟,推進溫州經濟輻射圈的形成;在沿海地區設立江西保稅物流中心或園區,為贛東區域直接開設出海通道口。
該書就海峽兩岸的福建省、浙南地區、贛東地區、粵東地區及台灣地區的綜合競爭力進行科學分析,提出建立海峽經濟區,實施優勢互補、合作交流、相互往來對振興中華民族的偉大戰略意義。
目錄
《海峽經濟區競爭力研究報告》主題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海峽經濟區的概念
第二節 海峽經濟區研究的意義分析
第三節 海峽經濟區競爭力的概念及其研究意義
第四節 海峽經濟區經濟競爭力研究的方法設計
第二章 海峽經濟區基本情況分析
第一節 經濟總量分析
第二節 產業結構分析
第三節 對外經濟分析
第四節 金融業分析
第五節 人口與民生分析
第三章 中國五大經濟區經濟競爭力比較分析
第一節 五大經濟區經濟競爭力比較分析
第二節 五大經濟區經濟產出力比較分析
第三節 五大經濟區需求拉動力比較分析
第四節 五大經濟區資源投入推動力比較分析
第五節 五大經濟區社會支持力比較分析
第四章 海峽經濟區外部區域競爭力比較分析
第一節 海峽經濟區經濟競爭力總體指標分析
第二節 海峽經濟區經濟產出力分析
第三節 海峽經濟區需求拉動力分析
第四節 海峽經濟區的資源投入推動力分析
第五節 海峽經濟區的社會支持力比較分析
第五章 海峽經濟區內部區域競爭力比較分析
第一節 海峽經濟區內部區域經濟競爭力總體比較分析
第二節 海峽經濟區內部區域經濟產出力比較分析
第三節 海峽經濟區內部區域需求拉動力比較分析
第四節 海峽經濟區內部區域資源投入推動力比較分析
第五節 海峽經濟區內部區域社會支持力的比較分析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對策思考
第一節 海峽經濟區相關研究結論
第二節 推進海峽經濟區形成與發展的戰略思考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海峽經濟區的概念
第二節 海峽經濟區研究的意義分析
第三節 海峽經濟區競爭力的概念及其研究意義
第四節 海峽經濟區經濟競爭力研究的方法設計
第二章 海峽經濟區基本情況分析
第一節 經濟總量分析
第二節 產業結構分析
第三節 對外經濟分析
第四節 金融業分析
第五節 人口與民生分析
第三章 中國五大經濟區經濟競爭力比較分析
第一節 五大經濟區經濟競爭力比較分析
第二節 五大經濟區經濟產出力比較分析
第三節 五大經濟區需求拉動力比較分析
第四節 五大經濟區資源投入推動力比較分析
第五節 五大經濟區社會支持力比較分析
第四章 海峽經濟區外部區域競爭力比較分析
第一節 海峽經濟區經濟競爭力總體指標分析
第二節 海峽經濟區經濟產出力分析
第三節 海峽經濟區需求拉動力分析
第四節 海峽經濟區的資源投入推動力分析
第五節 海峽經濟區的社會支持力比較分析
第五章 海峽經濟區內部區域競爭力比較分析
第一節 海峽經濟區內部區域經濟競爭力總體比較分析
第二節 海峽經濟區內部區域經濟產出力比較分析
第三節 海峽經濟區內部區域需求拉動力比較分析
第四節 海峽經濟區內部區域資源投入推動力比較分析
第五節 海峽經濟區內部區域社會支持力的比較分析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對策思考
第一節 海峽經濟區相關研究結論
第二節 推進海峽經濟區形成與發展的戰略思考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福建行政學院經濟管理研究所·區域競爭力研究叢書」正式與讀者見面了,真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
福建行政學院經濟管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經管所)於1997年開始,從企業管理研究轉向區域經濟研究,一直堅持「三個立足」的研究方向,探索一條更能發揮自身優勢的區域經濟研究道路:一是立足於實際問題,努力用相關經濟理論分析區域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實際問題;二是立足於微觀分析,努力將微觀企業管理原理與方法應用到區域經濟這一中觀經濟層面的研究領域中;三是立足本土經濟,努力將精力集中對本地區域經濟發展課題進行研究。
十個年頭過去了,經管所在區域競爭力、區域經濟競爭力與發展戰略、區域產業與產業集群競爭力與發展戰略、縣域經濟競爭力與發展戰略、區域中小企業競爭力與發展戰略、企業競爭力與戰略管理等相關研究領域取得了不少收獲與成果,先後完成「海峽經濟區競爭力報告”等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的區域經濟研究項目十多項,出版《福建經濟綜合競爭力報告》(藍皮書)等著作十余部,發表《區域工業結構競爭力模型研究》等論文幾十篇。更為令人欣喜的是,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經管所初步走出了一條自己的區域經濟研究道路,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區域競爭力研究模式,為今後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先生及其同仁們的賞識、指導和幫助下,經管所將近期已完成和即將完成的區域經濟研究成果匯編成「福建行政學院經濟管理研究所·區域競爭力研究叢書”予以正式出版。
本套叢書主要包括一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著作、一組福建產業地圖研究著作、一本海峽經濟區競爭力報告。收入本叢書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等著作有三本,分別為《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理論與實踐》、《縣域經濟競爭力:理論與實踐》和《縣域經濟發展模式:理論與實踐》,涵蓋了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基本理論與研究方法、縣域競爭力基本原理與方法、福建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福建縣域經濟發展戰略典型分析及點評等內容,為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提供了一個完整、新穎、操作性較強的理論與方法論體系。收入本叢書的福建產業地圖研究著作有二本,分別為《產業競爭力地圖——福建工業篇》和《產業競爭力地圖——福建服務業篇》,通過應用產業地圖方式分別對福建工業、服務業和產業集群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分析,並在研究中引人產業競爭力的研究原理與方法,是第一次以這種全新模式對福建產業發展進行研究的成果。收人本套叢書的《海峽經濟區競爭力研究報告》,通過應用區域競爭力研究的原理與方法,對處於當前特定歷史時期中有特別意義的海峽經濟區的經濟發展進行研究,並將成為經管所今年底計划出版的《海峽經濟區發展報告》(藍皮書)的基礎性成果。
未來研究,任重道遠!我們將不斷關注區域經濟研究的熱點主題,根據經管所研究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未來區域經濟領域研究的一些新成果也將進入叢書中來。
期望本套叢書的出版,不僅是對經管所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整合,也能對我國區域經濟研究事業有所裨益。
福建行政學院經濟管理研究所
王秉安 羅海成
福建行政學院經濟管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經管所)於1997年開始,從企業管理研究轉向區域經濟研究,一直堅持「三個立足」的研究方向,探索一條更能發揮自身優勢的區域經濟研究道路:一是立足於實際問題,努力用相關經濟理論分析區域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實際問題;二是立足於微觀分析,努力將微觀企業管理原理與方法應用到區域經濟這一中觀經濟層面的研究領域中;三是立足本土經濟,努力將精力集中對本地區域經濟發展課題進行研究。
十個年頭過去了,經管所在區域競爭力、區域經濟競爭力與發展戰略、區域產業與產業集群競爭力與發展戰略、縣域經濟競爭力與發展戰略、區域中小企業競爭力與發展戰略、企業競爭力與戰略管理等相關研究領域取得了不少收獲與成果,先後完成「海峽經濟區競爭力報告”等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的區域經濟研究項目十多項,出版《福建經濟綜合競爭力報告》(藍皮書)等著作十余部,發表《區域工業結構競爭力模型研究》等論文幾十篇。更為令人欣喜的是,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經管所初步走出了一條自己的區域經濟研究道路,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區域競爭力研究模式,為今後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先生及其同仁們的賞識、指導和幫助下,經管所將近期已完成和即將完成的區域經濟研究成果匯編成「福建行政學院經濟管理研究所·區域競爭力研究叢書”予以正式出版。
本套叢書主要包括一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著作、一組福建產業地圖研究著作、一本海峽經濟區競爭力報告。收入本叢書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等著作有三本,分別為《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理論與實踐》、《縣域經濟競爭力:理論與實踐》和《縣域經濟發展模式:理論與實踐》,涵蓋了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基本理論與研究方法、縣域競爭力基本原理與方法、福建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福建縣域經濟發展戰略典型分析及點評等內容,為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提供了一個完整、新穎、操作性較強的理論與方法論體系。收入本叢書的福建產業地圖研究著作有二本,分別為《產業競爭力地圖——福建工業篇》和《產業競爭力地圖——福建服務業篇》,通過應用產業地圖方式分別對福建工業、服務業和產業集群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分析,並在研究中引人產業競爭力的研究原理與方法,是第一次以這種全新模式對福建產業發展進行研究的成果。收人本套叢書的《海峽經濟區競爭力研究報告》,通過應用區域競爭力研究的原理與方法,對處於當前特定歷史時期中有特別意義的海峽經濟區的經濟發展進行研究,並將成為經管所今年底計划出版的《海峽經濟區發展報告》(藍皮書)的基礎性成果。
未來研究,任重道遠!我們將不斷關注區域經濟研究的熱點主題,根據經管所研究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未來區域經濟領域研究的一些新成果也將進入叢書中來。
期望本套叢書的出版,不僅是對經管所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整合,也能對我國區域經濟研究事業有所裨益。
福建行政學院經濟管理研究所
王秉安 羅海成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