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分九個部分。本書並不是一本標準的科學著作,而是以說故事的方式完成的,融科學和人文于一體,有助于人們對蓋婭假說的理解和傳播。當然,對于那些正統科學家或持有硬科學觀念的人來說,這種論述科學假說的方式是一個欠缺,但在我看來,正是如此,使得本書具有十分鮮明的特色和價值,需要讀者從科學的角度、文學的角度、哲學的角度、環境保護實踐的角度等,去理解蓋婭假說。
在這本書中,拉伍洛克並不是就蓋婭假說而論蓋婭假說,而是結合他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社會生活背景,結合他自己的科學實踐歷程,結合科學發展的歷史以及相關的科學知識,談論他是如何提出蓋婭假說的,蓋婭假說的內涵有哪些,以及他又是如何對蓋婭假說進行辯護的。這雖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所提出的蓋婭假說的標準科學化,但是,由此
展現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科學假說的提出和辯護過程。他告訴我們,科學假說的提出並沒有固定的程式,也不是完全邏輯式的、理性的,與想像、虛構、直覺、類比、隱喻、反證、模擬等緊密相關,與社會文化背景甚至一個人的人生經歷有關;科學假說提出時是不確定的、猜測性的、不完備的,需要對此加以辯護,辯護的過程並不單純是小心求證的過程,
而是在一種大膽猜測基礎上對小心求證的設計,這樣的求證甚至很多時候是在思想中進行的;科學假說被拒絕、完善或上升為科學理論,有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以一種輕率的態度來對待某些富有爭論性的、不確定的科學假說,本身就是一種輕率。
目錄
關于環境哲學的幾點思考(代總序)
譯者序
序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混沌初開
第3章 識別蓋婭
第4章 控制論
第5章 現在的大氣
第6章 海洋
第7章 羔婭與人類︰污染問題
第8章 在蓋婭中生存
第9章 後記
附錄 專業術語釋義
拓展閱讀
譯後記
譯者序
序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混沌初開
第3章 識別蓋婭
第4章 控制論
第5章 現在的大氣
第6章 海洋
第7章 羔婭與人類︰污染問題
第8章 在蓋婭中生存
第9章 後記
附錄 專業術語釋義
拓展閱讀
譯後記
序
有一位哲人說過,如果蘇格拉底生活在今天,他可能會是另一個蘇格拉底,因為他將不得不思考與環境有關的哲學問題,從而有可能成為一名環境哲學家。我想,面對人類持續惡化的環境危機,今天的學者們都有必要關注有關環境哲學的問題,這是我們推卸不掉的一份社會責任。
大約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環境問題也進入了我的視野,正在這個時候,我所謝揚舉教授想在環境哲學方面做一點探索,他征詢我的意見,我當即表示支持。我告訴他,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對個人和研究所將來的學術發展都是有益的。到2003年,為便于開展合作研究工作,我和西北大學副校長朱恪孝同志鼓勵他以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的力量為依托,聯合我校其他相關專業人士,加強有組織的研究工作,于是有了《環境哲學前沿》專刊的設想和行動。
2004年,我們打算再進一步,擬完成一套“現代西方環境哲學譯叢”(當時暫名),由我擔任主編。揚舉同志初步選擇了40多種著作,到2005年,經過反復商量,最終定如下幾種,它們是︰《存在與價值︰邁向建設性後現代形而上學》、《環境正義論》、《環境經濟學思想史》、《地球經濟體系》、《現代環境倫理》、《激進的綠色政治理論》、《蓋婭︰地球生命的新視野》、《綠色政治論》、《自由市場環境主義》等。所選著作均為近年來在環境哲學領域具有廣泛影響的英語世界的專著,兼顧了環境哲學多個分支方向。由于出版社的支持,較快順利通過了立項。隨後不久,我們就開始組織人員啟動翻譯。經過較長時間的準備,首批譯稿4種即將付梓,我想到了許多,聊記于此,以代總序吧。
長期以來,我主要在中國思想史的科研和教學領域耕耘。中國思想史是古老的智慧長河,而環境哲學是一門于20世紀70年代在西方發達國家宣告誕生的新興理論學科。兩者存在密切的關系。例如,西方許多環境哲學家在分析環境危機的思想和文化原因、探尋環境哲學智慧與文化傳統的關系時,都不約而同地轉向中國古代思想文化。有的學者認為,和西方近代工業化社會主導性的價值與信念系統相比,中國歷史承載著一種親自然的文化精神,例如,深生態學哲學的創立者,挪威著名哲學家奈斯(Arne Naess),稱自己從斯賓諾莎那里學到了整體性和自我完善的思維,學到了“最重要的事是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即,“在自然之中生存”(being in nature),他認為這種“生存”是動態意義的“不斷擴展自我”的自我實現的意思,是認同生態整體性大我或日整體的“道”的過程。不過,他又解釋說:“我稱作‘大我’,中國人把它稱為道”。《天網》一書的作者,美國學者馬希爾(Peter Marshall)說,道家是生態形而上學首選的概念資源,“生態思維首次清晰的表達在大約前6世紀出現于古代中國”,“道家提供r最深奧的、雄辯的、空前詳盡的自然哲學和生態感知的第一靈感”。英國金斯敦大學的思想史學者克拉克,甚至把道家對環境哲學的影響與西方歷史上幾次重大的思想革命相比:“近年來中國人關于自然世界的思辨,在西方各種各樣的思想領域已引起了某些嚴肅和富有成果的回應……最近,在有關自然、宇宙和人在其中地位的思維方式的變化方面,道家已發揮了相應的作用”。
……
大約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環境問題也進入了我的視野,正在這個時候,我所謝揚舉教授想在環境哲學方面做一點探索,他征詢我的意見,我當即表示支持。我告訴他,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對個人和研究所將來的學術發展都是有益的。到2003年,為便于開展合作研究工作,我和西北大學副校長朱恪孝同志鼓勵他以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的力量為依托,聯合我校其他相關專業人士,加強有組織的研究工作,于是有了《環境哲學前沿》專刊的設想和行動。
2004年,我們打算再進一步,擬完成一套“現代西方環境哲學譯叢”(當時暫名),由我擔任主編。揚舉同志初步選擇了40多種著作,到2005年,經過反復商量,最終定如下幾種,它們是︰《存在與價值︰邁向建設性後現代形而上學》、《環境正義論》、《環境經濟學思想史》、《地球經濟體系》、《現代環境倫理》、《激進的綠色政治理論》、《蓋婭︰地球生命的新視野》、《綠色政治論》、《自由市場環境主義》等。所選著作均為近年來在環境哲學領域具有廣泛影響的英語世界的專著,兼顧了環境哲學多個分支方向。由于出版社的支持,較快順利通過了立項。隨後不久,我們就開始組織人員啟動翻譯。經過較長時間的準備,首批譯稿4種即將付梓,我想到了許多,聊記于此,以代總序吧。
長期以來,我主要在中國思想史的科研和教學領域耕耘。中國思想史是古老的智慧長河,而環境哲學是一門于20世紀70年代在西方發達國家宣告誕生的新興理論學科。兩者存在密切的關系。例如,西方許多環境哲學家在分析環境危機的思想和文化原因、探尋環境哲學智慧與文化傳統的關系時,都不約而同地轉向中國古代思想文化。有的學者認為,和西方近代工業化社會主導性的價值與信念系統相比,中國歷史承載著一種親自然的文化精神,例如,深生態學哲學的創立者,挪威著名哲學家奈斯(Arne Naess),稱自己從斯賓諾莎那里學到了整體性和自我完善的思維,學到了“最重要的事是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即,“在自然之中生存”(being in nature),他認為這種“生存”是動態意義的“不斷擴展自我”的自我實現的意思,是認同生態整體性大我或日整體的“道”的過程。不過,他又解釋說:“我稱作‘大我’,中國人把它稱為道”。《天網》一書的作者,美國學者馬希爾(Peter Marshall)說,道家是生態形而上學首選的概念資源,“生態思維首次清晰的表達在大約前6世紀出現于古代中國”,“道家提供r最深奧的、雄辯的、空前詳盡的自然哲學和生態感知的第一靈感”。英國金斯敦大學的思想史學者克拉克,甚至把道家對環境哲學的影響與西方歷史上幾次重大的思想革命相比:“近年來中國人關于自然世界的思辨,在西方各種各樣的思想領域已引起了某些嚴肅和富有成果的回應……最近,在有關自然、宇宙和人在其中地位的思維方式的變化方面,道家已發揮了相應的作用”。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