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限度:法治、權利的供給與需求

法律的限度:法治、權利的供給與需求
定價:132
NT $ 132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影響法律實現的各種因素。隨著我國法律體系的健全,如何實現法律及其權利成為法治的關鍵。法律的實現需要克服一系列制約因素,正是這些因素的欠缺形成了法律與現實的差距。在實踐中要避免法律有限度地適用。本書分五章,從五個方面,也就是五個專題來論述影響法律實現的重要因素。

第一章,論述法律實現的基礎,即法律的基礎地位和獨立性的確立。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是法治,也就是確立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基礎地位。沒有這一基礎,法律在社會中很難實現其應有的作用。而法律的獨立性是法律實現的必要條件。

第二章,闡釋作為法律實現基本載體的法律解釋。正是通過這一環節,文字的法律走向現實,成為現實的法,實現其社會治理的功能。為實現這一功能,法律解釋需要將規則的穩定性與社會的變動性、抽象規則與具體現實的多樣性高度統一起來。

第三章,是關於制約法律實現的各種重要因素,如成文法的不同階段對法律的實現有不同的要求,法律思想傳統、法律的不確定性、自律規則等對法律的實現也有不同程度地影響。這里面就涉及到法律的概念、規則和思想基礎,這是法律實現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制約因素。

第四章,闡明經濟法在法律實現中的重要性。當政府與市場關系在基本法中未能明確的情況下,作為調整政府與市場關系的經濟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各個經濟部門中發揮基礎性作用。這在競爭法與反壟斷法中可以得到很好地說明。

第五章,指出法律的實現,尤其是經濟法,離不開國際經濟法的適用,特別是WTO規則。在更為開放的條件下,國內法的發展與實現需要將國內法與國際法這兩個因素綜合起來。
 

目錄

第一部分 基礎理論架構

1 供給與需求
2 權利的譜系
Ⅰ.從新區流動人口案看普通法和制度選擇
A.市場v.法院
B.政治過程v.法院
C.權利譜系的形成——制度比較的需要
Ⅱ.一些普遍性的經驗
Ⅲ.社區、市場、參與及方法論
Ⅳ.結論
3 供給——法律與權利的小引擎
Ⅰ.司法裁判的過程
ⅡI.人數、復雜性和訴訟程式的推進
Ⅲ.人數、復雜性與集團訴訟
Ⅳ.結論

第二部分 土地使用及權利

4 規划及人們對它的不滿——政治失靈與權利需求
Ⅰ.規制不足與規制過度之間的沖突性看法
Ⅱ.政治的「兩股力量」范式:對少數人和多數人的擔憂
Ⅲ.司法的回應
Ⅳ.結論
5 合理補償——司法定價的問題
Ⅰ.盧卡斯案的局限
Ⅱ.兩份建議書
Ⅲ.需求方面:合理補償與政治失靈
Ⅳ.供給方面:司法制度與合理補償
Ⅴ.諾蘭案與度蘭案的奇異世界
Ⅵ.結論
6 高度利害關系的玩家與看不見的市場
Ⅰ.「多數人的偏見」和劣幣驅逐良幣的終結
Ⅱ.應對「多數人的偏見」
Ⅲ.結論

第三部分 法律的規則

7 有關財產的理論——從科斯到社群主義
Ⅰ.財產的演進與功能:關於產權的經濟學理論
Ⅱ.對社區的考察
Ⅲ.社區和道德規范遇到人數和復雜性
Ⅳ.結論
8 人數、復雜性及法治
Ⅰ.移轉與循環:獲得穩定而確定的法律的可能性在降低
Ⅱ.面對供給方:法院的形象與現實
Ⅲ.面對需求方面:社群主義v.法治
Ⅳ.結論
9 變革
Ⅰ.改變法學分析
Ⅱ.改變法學教育和法學講座
Ⅲ.改變經濟學
Ⅳ.世界范圍的法律
Ⅴ.法律的未來
Ⅵ.突破這個循環
參考書目
索引
譯後記
 

寫作真是一位不錯的老師。本書的寫作初衷,在於將我的第一本關於制度選擇的書——《不完美的選擇》中所構建的分析框架應用於財產法和財產權的研究。不過很快這本書的寫作就朝幾個方向發展了,我的思路也隨之發散開來。首先,分析框架的應用領域在不斷拓展。很明顯,財產法和財產權的一些基本理論也適用於一般的法律和權利。反過來,這也誘使我將目光投向法治和憲政這樣富有魅力的話題。因而,在保持了對財產法的興趣的同時,本書也成為一部關於一般性法律的過程和全球范圍內的法律與權利的論著。
其次,法律與權利自身出現了許多變化,我對法律與權利的認識也在深入。我完全沒有料到,在我寫作這本書的時候,法律與權利已經呈現出不同於我寫作第一部書時的狀態,尤其是它們在不斷地循環與轉換。當諸如人數和復雜性等系統變量不斷增長時,基本的司法策略之間的循環交替變得更加頻繁,如個體訴訟與集團訴訟之間的交替、規則與標准之間的轉換,還有可能在一個較長時期內向法院完全放棄社會決策時的「缺位」規則不斷靠攏。
再次,分析框架在不斷地深化和變化。我不得不就我的第一部書中所構建的理論分析框架進行重新思考和重新構建。尤其是,我需要探求諸如人數和復雜性等系統因素的變化對於制度選擇和制度比較的意義和影響。在《不完美的選擇》一書中,我提出了制度間的「趨同」現象,但並沒有解釋原因何在。現在諸如人數和復雜性等系統因素已經很容易理解,處於普遍聯系之中的各種變量,也揭示出為何會出現制度趨同的現象,並且有力地揭示了一個常見的謬誤:在一種情境下進行批判,而在另一種語境種則進行改革。本書對人數和復雜性的關注深化了比較性的制度分析,並且賦予了相似的制度選擇以新的意義。另外,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我逐漸認識到把社區作為一個可供選擇的制度來進行研究的重要性,也看到了社區及其非正式規范與我早已熟知的其他制度之間的聯系。
最後,在我第一部書中提出的「參與中心型」進路的作用,在本書中顯得尤為重要。在《不完美的選擇》一書中,我傾向於一般性的制度比較分析,而沒有重視我所運用的特殊策略。但隨著本書寫作的進行,我開始逐漸意識到「參與」不僅僅對理解各種制度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對於社會目標和價值的理解也十分關鍵。許多重要目標的選擇都取決於基本的參與理念,因此,「參與中心型」進路提供了一條途徑,它可以超然於貌似迥異的諸如社會資源分配效率和公平的各種目標之上,把目標選擇和制度選擇結合起來。
我在寫作中的成長和收獲得益於許多人熱情的幫助,我的朋友和同事們閱讀了本書的草稿,有的甚至一連讀過幾個版本的修訂稿。我要特別感謝威茲·貝恩、吉爾·費什、亞什·蓋、大衛·戈德博格、邁克爾·海瑟、凱瑟琳·亨德勒、簡·拉森、維多利亞·諾思、保羅·奧澤卡、湯姆·帕勒、勃·桑特斯、大衛·施瓦茨、格雷格·撒佛,以及比爾·惠特福特,感謝他們對本書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更要特別感謝我的朋友米蓋爾·皮埃爾斯·馬度羅,他同我一樣,都是比較制度分析學的追隨者,他曾無數次地閱讀本書的草稿並熱情地提出他富有建設性的評論意見,他的見地使我受益匪淺。能擁有他這樣的朋友和戰友,我感到十分幸運。
還有大衛·諾特庫特、埃德·帕登和雅克·布拉瓦特幾位朋友出色的研究也給了我莫大的幫助,我還有幸得到了特莉撒·多芬緹的協助,她工作起來不知疲倦,看著我的稿子從一堆亂七八糟的草紙和嘟嘟囔囔的言語化為標准流暢的文字。我還要感謝劍橋大學出版社的編輯朋友們,特別要提到斯科特·帕里斯和勞拉·拉里二位為本書所作的貢獻。我還想對誇利和布拉迪表示感謝,還有法學院的各種資助讓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並得以順利完成本書。我還要特別感謝阿倫·費臣的協助和支持。更多地,我要感謝我的妻子,謝莉·薩佛,感謝她帶給我的智慧、愛和歡笑。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