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多學科的視角(繁體版)

國學:多學科的視角(繁體版)
定價:312
NT $ 271
  • 作者:袁行霈/主/編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121881
  • ISBN13:9787301121887
  • 裝訂:599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系國學研究叢刊的一本。其1-2頁內容如下:

德與力的問題是中國古代哲學中一個重要的爭論問題。德是德行、品德;力是強力、實力。儒家肯定德行的崇高價值,而不看重力。法家高度贊揚力的重要,而否認道德的社會作用。與德力問題密切相關的是剛柔問題。儒家雖然不重視力,卻肯定道德上的堅強,以剛為人生的一項基本品德,道家提出以柔勝剛的主張,高度贊揚柔的作用。德力問題與剛柔問題相互交織,構成中國古代價值論思想的錯綜圖景。

孔子嘗以「德」與「力」對舉,他說:「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論語.究問》)驥是千里馬,本以足力見稱,孔子卻認為驥的特長在於馴良之德。這表現了重德輕力之意。《論語》又載:「南宮適問於孔子曰:羿善射,冥盪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同上)羿善射,冥盪舟,都以有力着稱,而都不得好死。禹稷則以德行着稱。這一段談話可以說是將德與力對照起來,尚德而貶力。《論語》又雲:「子不語怪、力、亂、神。」(《述而》)孔子是不願談論「力」的問題的。但亦非絕對不談,他稱贊管仲的仁德雲:「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憲問》)這裹稱贊「管仲之力」,而以管仲為仁,管仲之仁與管仲之力是相互統一的,力正是仁的表現。但是對於管仲之仁與管仲之力的關系,孔子沒有做出較詳的說明。

孟子明確地以德與力對立起來。孟子以為王道是「以德服人」;霸道是「以力服人」,他說:「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所謂力主要指軍力;所謂德指施行仁政。孟子對梁惠王說:「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人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同上書《梁惠王上》)孟子認為民心的向背是決定性的,而堅甲利兵並不足以對抗仁政。

荀子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講德與力的關系,他以為人君應以德治民,人民應以力事上。他說:「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力者德之役也。百姓之力待之而后功,百姓之群待之而后和,百姓之財待之而后聚,百姓之勢待之而后安。」(《荀子,富國》)這認為德與力應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相互關系,統治者應施行德政,被統治者應盡力為統治者服務。荀子論兼並之術雲:「凡兼人者有三術: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同上書《議兵》)這所謂以德兼人、以力兼人,基本上同於孟子所謂「以德服人」輿「以力服人」。荀子又提出三威之說:「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道德之威成乎安強,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滅亡也。」(同上書《強國》)所謂道德之威即是以德服人,所謂暴察之威即是以力服人,所謂狂妄之威即是施用暴力而民不服。荀子高度贊揚了道德之威。孟子貴王賤霸,荀子亦認為王是最高的,霸不如王但亦有一定價值,他說:「人君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權謀傾覆幽險而亡。」(同上篇)孟子所謂王道主要是行仁,荀子所謂王道主要是崇禮,這又有所不同。

韓非的觀點輿儒家正相反。韓非認為,在上古時代,道德可能有顯著的作用,但是現今情況不同了,競爭激烈了,只有「力」才能解決問題。韓非說:「古人亟於德,中世逐於智,當今爭於力.古者寡事而備簡,朴陋而不盡……古者人寡而相親,物多而輕利易讓,故有揖讓而傳天下者。……處多事之時,用寡事之器,非智者之備也;當大爭之世,而循揖讓之軌,非聖人之治也。」(《韓非子·八說》)又說:「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同上書《五蠹》)韓非所謂力主要指強力而言。韓非更舉實例來論證說:「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鄉人譙之弗為動,師長教之弗為變。夫以父母之愛、鄉人之行、師長之智,三美加焉而終不動,其脛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怕,變其節,易其行矣。……
 

目錄

序 言
中國古代哲學中關於德力、剛柔的論爭
王船山與黑格爾
一一兼論理性與超理性
一分為二 二合為三
一一淺介劉咸(火斤)的哲學方法論
論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
中國佛教「理」思想的拓展與演進
從經筵講論看乾隆時期的朱子學
蒙學與世俗儒家倫理
從水游戲看《水游傳》
陶淵明的哲學思考
試論唐代的詩壇中心及其作用
七言詩的起源
魏晉南北朝的「述賓補」式述補結構
讀《宋史》札記
北魏后宮子貴母死之制的形成和演變
有關《史記》崇儒的幾個問題
中古士族的容止崇尚與古代選官的以貌取人
宋代士人家族中的婦女
一一以蘇州為例
西藏寺廟建築分期試論
一一西藏寺廟調查記之六
論故絳與唐
中國環濠聚落的演變
西夏書籍的編纂和出版
北京紫禁城在規划設計上的繼承與發展
中國煉丹術思想試析
中國煙火文化史料鉤沉
王仁事績與世系考
印度眼科醫術傳入中國考
 

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成立至今已經十五年了,十五年來我們自己撰寫和編輯的各種出版物超過兩千萬字。僅《國學研究》這份大型的定期發行的學術刊物就出版了十九卷,刊登了國內外364位作者的論文350篇,將近一千萬字。作者中既有久負盛名的老一輩專家,也有成就卓著的中年學者,還有嶄露頭角的青年學者;既有校內的,也有校外的;既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國學研究》從創刊之日起即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和好評,並在1993年引起一場關於「國學熱」的討論,《國學研究》的出版被認為是國學興起的標志.學術界公認這是一份高水平的刊物,其內容充實,學風嚴謹,不發空論,多有新意。在學風浮躁的今天,《國學研究》的這個特點,尤其顯得可貴。此后,《國學研究》的影響正日益擴大,它在學者心目中的分量正日益加重,我們為此感到高興。

《國學研究》容納了文學、語言學、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史學、哲學、宗教學、考古學、歷史地理學、中西交通史、藝術史、科技史等等多個學科。這是多學科研究成果的一個展示台,是各學科的學者們互相交流對話的場所。大家的研究對象是同一個國學,而研究的視角是多種多樣的。 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匯集在一起,便於讀者全面深入地理解根底深厚而又豐富多彩的國學。

為了紀念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成立十五周年,我們從已出版的《國學研究》中精選了二十六篇論文,裒為一編。紀念,也就是回顧,回顧已經走過的路,從中總結經驗教訓。紀念又不僅是回顧,還有啟發我們前瞻的意思。 目前社會上又形成新一輪的國學熱,「國學」竟成為一個時髦的名詞。大眾對國學的熱情給我們以鼓舞,更堅定了我們從事國學研究的信心。我們從事國學研究,乃是以承傳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驕傲,也是一個民族的根。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中,擁有幾千年文化傳統的中華民族,在吸取世界上其它民族優秀文化的同時,必須自覺地維護自己的根,這樣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站在這樣的高度看待國學研究,我們深感責任之重大與緊迫。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國學研究是嚴肅的學術工作,不可滿足於泛泛的議論,而應沉潛下來,認真鑽研,將切實的成果貢獻給社會。

我在十幾年前就說過,對待國學應當抱三種態度,即分析的態度、開放的態度、前瞻的態度。所謂分析的態度,就是要分清國學中的精華和糟粕,吸取其精華,剔除其糟粕。所謂開放的態度,就是要處理好中外的關系,不能把自己封閉起來。既要吸取世界上各民族優秀的文化成果,也要讓自己民族的優秀文化走向世界。所謂前瞻的態度就是要正確對待古今的關系,立足當前面向未來,建立具有當代形態和前瞻意義的新國學。以上三點已成為北大國學研究院十五年來的宗旨,有必要趁此機會加以重申。

社會上對國學冷也好,熱也好,我們將一如既往,踏踏實實地從事學術的研究;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普及工作,將大學課堂延伸到社會將高雅文化普及到大眾。我們在上世紀90年代所拍攝的大型電視專題片《中華文明之光))150集便是成功的嘗試。

最后我要衷心地感謝一切關心《國學研究》的人士,感謝一切向《國學研究》賜稿的人士。正是由於大家的愛護、栽培和扶持,這份刊物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和影響。讓這本《國學:多學科的視角》作為一個小小的標志吧!前邊的路還很長,我們將繼續努力。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