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建立中國哲學與中國文化的研究中心,這表示中大哲學系有長期推進中國哲學研究的計划。對於作者這個曾經在中大從事哲學教學及研究達三十年的人來說,這自然是一個可喜的信息。說句老實話,作者近年總覺得目前各地區華人社會中的中國哲學研究,只有表面的熱鬧,實際上卻正陷入一種內部貧弱、外境艱難的困局。現在,中大的哲學界同人能決意在這方面作長期的奉獻和努力,使作者大感鼓舞。至於中大給作者一個榮譽職位,倒是無關緊要的事,因為不論有無名義,作者今日以衰老之身,所能做的事不過是提出意見,供實際工作的中大諸賢參考而已。
從事理論工作的學人,大致都知道作者們在建立理論時,一個基本的態度便是要在「淺顯性」(triviality)與「荒謬性」(absurdity)兩極端的中間尋找「理論意義」(theoretical
significance)。所謂「荒謬」不待解釋;所謂「淺顯」是就「不待證立」而言。說些荒謬的話固然不足構成理論;說些淺顯的話也是徒作贅語。所以,這個避免兩極端的毛病的態度,可說是一種理論工作者的共許的規約。作者現在提供作者的意見,雖不算是正式建立理論,卻也是用這種態度說話;至於所涉的理論,作者在別的講詞或著作有較完整的陳述,在這里不再詳說。
目錄
(代發刊辭)關於「中國哲學研究」的幾點意見
主題論文
「反向格義」與中國哲學研究的困境——以老子之道的詮釋為例
真理概念與先秦哲學——論陳漢生的觀點
The Mass Noun Hypothesiss and Interpretive Methodology(物質名詞假設與翻譯方法論)
原始儒學中禮觀念神聖性價值的起源——從郝伯特·芬格萊特《孔子:即凡而聖》說起
仁的當代解釋:一個批判的回顧及新的嘗試
朱子的認識方式及其現代詮釋
戴東原研究側論
中國宇宙觀研究與西方理論模式
中國哲學家與全球哲學
觀潮嶼
對中國哲學的分析和比較的研究——論北美一個興起的潮流
學賢榜
從先秦到二十一世紀的人性探索和展望——孟旦(Donald J.Munro)先生治學簡介
評書台
評李晨陽著《道與西方的相遇——中西比較哲學重要問題研究》
新葉林
評斯林格蘭對《老子》「無為」之詮釋
Distinguishing the Perspective of Religious Insider form That of Academic Outsider:A Respones to ”A Critique of Slinger-land’’s Interpretation of the Laozian Wu-wei”
會議錄
「西方的詮釋,中國的回應——中國哲學方法論之反思與探索」國際學術會議綜述
「王弼與郭象——經典詮釋與哲學體系之建構」國際學術會議綜述
「注釋、詮釋與結構——朱子與四書」國際學術會議綜述
編后語
增強學術專業的神聖感
友刊目錄
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新哲學》第7輯目錄
《中國哲學史》(季刊)2006年第4期目錄
主題論文
「反向格義」與中國哲學研究的困境——以老子之道的詮釋為例
真理概念與先秦哲學——論陳漢生的觀點
The Mass Noun Hypothesiss and Interpretive Methodology(物質名詞假設與翻譯方法論)
原始儒學中禮觀念神聖性價值的起源——從郝伯特·芬格萊特《孔子:即凡而聖》說起
仁的當代解釋:一個批判的回顧及新的嘗試
朱子的認識方式及其現代詮釋
戴東原研究側論
中國宇宙觀研究與西方理論模式
中國哲學家與全球哲學
觀潮嶼
對中國哲學的分析和比較的研究——論北美一個興起的潮流
學賢榜
從先秦到二十一世紀的人性探索和展望——孟旦(Donald J.Munro)先生治學簡介
評書台
評李晨陽著《道與西方的相遇——中西比較哲學重要問題研究》
新葉林
評斯林格蘭對《老子》「無為」之詮釋
Distinguishing the Perspective of Religious Insider form That of Academic Outsider:A Respones to ”A Critique of Slinger-land’’s Interpretation of the Laozian Wu-wei”
會議錄
「西方的詮釋,中國的回應——中國哲學方法論之反思與探索」國際學術會議綜述
「王弼與郭象——經典詮釋與哲學體系之建構」國際學術會議綜述
「注釋、詮釋與結構——朱子與四書」國際學術會議綜述
編后語
增強學術專業的神聖感
友刊目錄
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新哲學》第7輯目錄
《中國哲學史》(季刊)2006年第4期目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