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中醫:從排斥到執著

愛上中醫:從排斥到執著
定價:156
NT $ 136
 

內容簡介

2006年春節前後,筆者收到了《醫學與哲學》雜志社的幾份稿件,其中一篇就是導火索:《告別中醫中藥》,作者口氣很大地以科學的名義,以文化進步的名義,以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名義,以人道的名義,提出要「告別中醫藥」。說實在的,作為《醫學與哲學》雜志的中醫副主編,關於中醫學的稿子看了不少,這篇口氣好大的論文「真不怎麽的」!然而,我們還是力主其發表,且堅持原文不改。

基點有三:一、既是《醫學與哲學》雜志,理應關心熱點問題,且應充分尊重原作者意見(這也是科學的底線之一);二:本文雖不怎麽地,但相關的問題已廣泛引起爭議,近幾年的第四次「科玄」大戰,證明社會關注這一話題;三:不管怎麽說,作者張功耀是個大學教授,且為哲學教授,他的觀點更易引起人們的重視。總之,當今討論一下中醫藥問題,並非壞事,爭鳴是一種進步。
 

目錄

導言:從排斥到熱愛——我的學醫歷程
第一章 跳出中西醫之爭看醫學
 第一節 現時代醫學的種種難題
  一 夾縫中的現時代醫學
  二 健康領域的新難題
  三 不和諧的噪音
  四 補充和替代:無奈的重要選擇
 第二節 變革:醫學無法回避的話題
  一 社會的新呼喚
  二 現代醫學,變革同樣重要
 第三節 需要慧眼的整合——醫學之「道」的不足與互補
  一 規律是否特殊性?
  二 天人之道
  三 靈肉關系
  四 何不謙虛的相互借鑒呢?
 第四節 醫學之「理」的偏頗與交融——睿智的選擇
  一 氣論「真的」「已在」科學中產生重要影響?
  二 「經絡」——一個怪胎的挑戰
  三 治療思路的參照——「戰爭模式」並不足以解決所有問題
  四 多余的話
 第五節 講究實用的取舍——醫「技」的承望、兼容與拓展
  一 醫學主體是什麼?
  二 患者要求(需求)什麼?
  三 醫學應該怎麼樣?!
  四 主流醫學欠缺什麼?
  五 中醫學可以提供什麼?
 第六節 科學的,更是人文的——純科學主義批判
  一 呼吸人性的醫學
  二 治病:怎能忽略了人
第二章 評中西醫學之爭的怪謬
 第一節 請守住科學的底線
  一 請尊重事實
  二 請歷史地看問題
  三 善作哲學思考
 第二節 對中醫學詰難的回應
  一 怪論賞析
  二 不合常理的表演
  三 楊振寧先生觀點的聯想
第三節刨「告別論者」思想之根——科學哲學的嬗變及對科學主義的消解
一、科學主義:「告別論者」的思想之根
二、歷史主義對科學主義的超越
三、后現代主義:消解科學主義
第四節醫學與科學關系分析
一、想當然的邏輯
二、臨床醫學:診療尚夠不上科學
三、醫學:一個龐雜的知識技藝體系
四、生物科學:需與物理科學保持持續的隔離
第三章思考與案例剖析
第一節生命科學哲學的思考
一、生命科學哲學的不同聲音

二、新生命科學哲學與邁爾思想
三、簡要的評價
第二節循證醫學的深層次思考
一、從「DME」到「EBM」
二、要點:回歸臨床,依據可信的臨床證據
三、透過表象看實質
四、對中醫學的警示
第三節漢醫沉浮——一個歷史案例的啟示
一、沉與浮:歷史表象的背后
二、實用主義:一以貫之的傳統
第四節弗洛依德與中醫學——理論范式比較啟示錄
一、風馬牛不相及的話題
二、對實證科學唯一性的挑戰
三、心理學三大思潮啟示錄
第五節從腫瘤治療看中西醫臨床范式的互補
一、從ASCO年會看腫瘤治療的轉向
二、三大療法外的「新天地」
第六節從營養學看中醫學
一、「三合一」的營養學
二、中西合璧的理論建構
三、大健康中的新定位
第四章 自我批判中走出夾縫
第一節鬧劇引起的反思
一、內源性缺陷
二、外源性失調
三、中醫主體性的自我批判
四、中醫主體:需要新的姿態
第二節中醫理論:解構與重建
一、關於「科學」與「科學理論」
二、一個苦澀的酸果
三、體系的「解構」與「重建」
第三節關於中醫發展的思考
一、拓展生存新空間
二、中醫現代化的斷想
三、中醫學的發展與中國文化的重建
 

當前,有關中醫的討論引起了國人的高度關注。盡管對中醫的性質、作用和價值有不同看法,甚至形成相互對立的觀點,但這場討論的真正意義不在於如何評價中醫,而在於促使我們思考:今天的中國究竟需要什麽樣的醫學?醫學應該怎樣發展?

我們知道,醫學是研究人類生命過程以及防治疾病的知識體系。由於人類處於自然和社會之中,人類生命過程及疾病受自然和社會多因素的影響。所以,醫學不是純粹的自然科學,而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然而,現代醫學過去長期的發展趨向於純自然科學方向,臨床中更多的依賴實驗檢驗和儀器檢查,對患者的心理狀況和社會問題卻關注不夠,導致醫患溝通減少,醫患信任降低,診治技術單一,治療效果受限,醫患對立增加,醫患沖突嚴重。為此,現代醫學的有識之士提出:醫學應從生物醫學模式轉為生物、心理、社會、環境醫學模式。這種轉變要求醫生應了解影響患者的心理、哲學、倫理、宗教等思想因素,而能夠影響大多數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主要存在於傳統文化之中。那麽,中國現代醫學的發展就應該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對健康與疾病的影響。相對而言,中醫在這方面有更多的探索和積累,這正是中國的現代醫學發展的豐富資源。

另外,中醫的長期發展至今尚未步入自然科學的軌道,大量成功的臨床治療經驗依然借助古代普遍學說來解釋。或用原始的類比方法來說明,對疾病個體化和動態化的考慮大於對規律的認識,醫生的個體經驗總結大於標准化的探索。於是,在如今現代科技高度發達和影響巨大的社會中,我們還聽見用「陰陽五行學說」、「元氣論」來解釋疾病,還用「風寒璁濕燥火」來說明病因,還僅靠醫生的手指感覺來體會脈象,還主要憑醫生的個人經驗來診治疾病。這就導致不能對中醫有效的臨床經驗進行科學解釋,中醫的科學成分不能被有效地提煉,中醫所觸及的客觀規律不能被真正認識,中醫的診治方法難以標准化,而對中醫的批評和質疑始終不斷。其實,正像中國的現代醫學發展應該學習中醫的人文精神和溝通藝術一樣,中醫的發展也應該學習現代醫學的科學思想和方法,兩者的結合才是我國醫學發展的正確方向。過去,盡管現代醫學提出了醫學模式轉變問題,但並沒有注意到中醫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盡管中醫內部也有中醫現代化和中西醫結合的探索,但顯然不是以科學思想和方法為本,而只是用其來證明中醫理論的科學性。

正是目前這場有關中醫的討論,使我們更全面、更實際地思考現階段醫學的發展問題,包括中國的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的發展問題,兩者的不足正是對方的優勢,顯然可以形成優勢互補。從自然科學的發展規律來看,傳統醫學最終將融入現代醫學之中,但中國的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會獨立存在。在這個期間,中國的現代醫學將逐漸認識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對健康與疾病的影響,從而帶來醫學模式的轉變。中國傳統醫學的發展大致有三個方面:一是大量地用科學方法驗證中醫成功的治療經驗,不斷將傳統醫學的科學成分融入現代醫學之中,促進現代醫學的發展;二是培養真正掌握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兩套本領的人才,充分發揮中醫熟悉傳統文化的優勢,既懂如何與患者溝通,調動患者戰勝疾病的積極性,也懂得防治疾病的科學方法,從而在中國推動現代醫學的模式轉變,並成為這種探索的重要力量;三是完整地保留中醫的傳統特色,以較小的規模和傳統文化的形式加以保存,從基礎教育到專業教育,從教學內容到臨床技藝,要完全恢復傳統本色。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