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奠基時期,而封君食邑賜爵制度雙是秦漢史研究的焦點問題,對於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社會經濟史研究的價值與意義,是毋庸質疑的。
本書分為六個部分,借鑒歷史學、考古學和政治經濟學等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把傳世文獻與考古發掘的機關新材料相結合,以封君食邑制度為個案,對封君令邑制度的歷史淵源、社會功能、等級結構、演變規律等進行動態的把握,加深對秦漢社會發展多樣性的認識,理解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的曲折性和復雜性。
序
《金景芳師傳學者文庫》即將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把一位在學術界有重要影響的學者眾多弟子的著作匯集起來,成為叢書印行,乃是近年罕見的創舉。
金景芳先生字曉郵,遼寧義縣人,生於公元1902年,卒於公元2001年。他終生獻身於教學研究工作,早年曾執教小學、中學,1941年進入東北大學,1954年調到東北人民大學即后來的吉林大學,前后講授達60年,授業學生難以數計。金先生自1961年招研究生,「文革」后1981年被評為首批博士生導師,其后共培養碩士16位、博士24位,都已作為高校或科研機構的骨干力量。
金先生享壽期頤,著述等身,其學術淵博寬廣,及於文史諸多方面,而其重心在於先秦歷史文化。1999年出版的《學林春秋》初編有他的《我和先秦史》一文,篇中將他自己的主要學術成果歸納為五個方面,均列於先秦史范圍。事實上,吉林大學長期以來就是先秦史學科的重點,金先生指導的弟子們也都在各自單位對先秦史學科的發展做出貢獻。《金景芳師傳學者文庫》所收錄金先生弟子的著述,皆系先秦史方面的專題探討,可以明顯看出其與師學的傳承關系。
2003年,金景芳先生弟子陳恩林、舒大剛、康學偉三位教授曾編纂《金景芳學案》,經線裝書局出版。該書開首收入金先生《自傳》與若干代表性論文,以及金先生受其知遇的金毓黻等人傳略,然后列舉助手、弟子32人,各錄其論作二至三篇。《金景芳師傳學者文庫》在一定意義上可說是《學案》的繼續和擴大,但由於所收都是專著,其性質、規模自然又有不同。
重視學術上的師承關系,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優良傳統,而在歷史上,最能夠系統地體現學術師承關系的著作體裁便是學案。談到學案,大家自然首先想到明末清初黃宗羲的《明儒學案》及《宋元學案》。有的學者認為,學案體的出現系受佛教禪宗燈錄的影響,這恐怕不真實,或者至少是不確切的。司馬遷作《史記》,已經在《孔子世家》之外,專設《仲尼弟子列傳》,根據孑L壁古文「弟子籍」,記述孔門的傳承事跡。《史》《漢》的《儒林列傳》,也突出了學者的師傳關系。作為學案體發軔的朱子《伊洛淵源錄》,特點不過是專題單行而已。其后類似作品很多,到黃宗羲的兩部《學案》,將這一體裁的優長發揮到極致,於是成為傳統學術史著作的典范。
《金景芳學案》和《金景芳師傳學者文庫》進一步闡揚並且改造了學案體的傳統。尤其是《文庫》,所收錄的都是金門弟子各自的代表性著作,由此可以看出他們怎樣在繼承師學的同時,做出了自己創造性的發展,為今后研究現代的學術史提供了實例和佳話。
我是后學,比金景芳先生小30歲,但有機會獲見金先生已是40多年前的事了。 1961年的一個下午,金先生到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來看曾與他同在復性書院的張德鈞先生。那天張先生不在,只有我一個留在思想史研究室工作,就接待金先生,多有承教,最后步行把他送到北京火車站。
從70年代末起,我常前往吉林大學,后來還受聘為兼職教授,每到長春,一定去謁見金景芳先生。蒙金先生不棄,我多次主持他的弟子學位答辯,得以仔細閱讀他們的論文,對於金先生指點培育所費苦心和辛勞,有十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90年代,在答辯會上我總是強調金先生以耄耋之年,仍對學生如此盡力教誨,實為學術史上所稀有。《金景芳師傳學者文庫》所收各書,不少就是他弟子們的學位論文,讀者不難通過這些作品,看到金先生教學達到的成效。
金先生在《自傳》里講過這樣一段話:「我讀書有一個怪脾氣,就是不怕難,越難我越想讀。又由於我得力在自學,喜歡獨立思考。我認為對的東西,敢於堅持,敢於同錯誤的東西作斗爭。」金先生的著作,貫穿着這種深入鑽研、實事求是的精神,他的各位弟子也能繼承老師的這種精神,在學科發展中取得多方面的建樹成果。《文庫》的陸續出版,將會向讀者充分展示這一點。
最后我還想向作為金先生弟子的各位學者提一個建議,便是盡快編輯金先生的全集。金先生的論著,有的早已風行,但印數有限,今天大家想讀,苦於搜求不易;還有一些文章,尤其是早年所撰,久歸散佚,更需要下功夫輯集。全集的完成,將同這部《金景芳師傳學者文庫》一起,成為對這位世紀學人的最佳紀念。
金景芳先生字曉郵,遼寧義縣人,生於公元1902年,卒於公元2001年。他終生獻身於教學研究工作,早年曾執教小學、中學,1941年進入東北大學,1954年調到東北人民大學即后來的吉林大學,前后講授達60年,授業學生難以數計。金先生自1961年招研究生,「文革」后1981年被評為首批博士生導師,其后共培養碩士16位、博士24位,都已作為高校或科研機構的骨干力量。
金先生享壽期頤,著述等身,其學術淵博寬廣,及於文史諸多方面,而其重心在於先秦歷史文化。1999年出版的《學林春秋》初編有他的《我和先秦史》一文,篇中將他自己的主要學術成果歸納為五個方面,均列於先秦史范圍。事實上,吉林大學長期以來就是先秦史學科的重點,金先生指導的弟子們也都在各自單位對先秦史學科的發展做出貢獻。《金景芳師傳學者文庫》所收錄金先生弟子的著述,皆系先秦史方面的專題探討,可以明顯看出其與師學的傳承關系。
2003年,金景芳先生弟子陳恩林、舒大剛、康學偉三位教授曾編纂《金景芳學案》,經線裝書局出版。該書開首收入金先生《自傳》與若干代表性論文,以及金先生受其知遇的金毓黻等人傳略,然后列舉助手、弟子32人,各錄其論作二至三篇。《金景芳師傳學者文庫》在一定意義上可說是《學案》的繼續和擴大,但由於所收都是專著,其性質、規模自然又有不同。
重視學術上的師承關系,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優良傳統,而在歷史上,最能夠系統地體現學術師承關系的著作體裁便是學案。談到學案,大家自然首先想到明末清初黃宗羲的《明儒學案》及《宋元學案》。有的學者認為,學案體的出現系受佛教禪宗燈錄的影響,這恐怕不真實,或者至少是不確切的。司馬遷作《史記》,已經在《孔子世家》之外,專設《仲尼弟子列傳》,根據孑L壁古文「弟子籍」,記述孔門的傳承事跡。《史》《漢》的《儒林列傳》,也突出了學者的師傳關系。作為學案體發軔的朱子《伊洛淵源錄》,特點不過是專題單行而已。其后類似作品很多,到黃宗羲的兩部《學案》,將這一體裁的優長發揮到極致,於是成為傳統學術史著作的典范。
《金景芳學案》和《金景芳師傳學者文庫》進一步闡揚並且改造了學案體的傳統。尤其是《文庫》,所收錄的都是金門弟子各自的代表性著作,由此可以看出他們怎樣在繼承師學的同時,做出了自己創造性的發展,為今后研究現代的學術史提供了實例和佳話。
我是后學,比金景芳先生小30歲,但有機會獲見金先生已是40多年前的事了。 1961年的一個下午,金先生到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來看曾與他同在復性書院的張德鈞先生。那天張先生不在,只有我一個留在思想史研究室工作,就接待金先生,多有承教,最后步行把他送到北京火車站。
從70年代末起,我常前往吉林大學,后來還受聘為兼職教授,每到長春,一定去謁見金景芳先生。蒙金先生不棄,我多次主持他的弟子學位答辯,得以仔細閱讀他們的論文,對於金先生指點培育所費苦心和辛勞,有十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90年代,在答辯會上我總是強調金先生以耄耋之年,仍對學生如此盡力教誨,實為學術史上所稀有。《金景芳師傳學者文庫》所收各書,不少就是他弟子們的學位論文,讀者不難通過這些作品,看到金先生教學達到的成效。
金先生在《自傳》里講過這樣一段話:「我讀書有一個怪脾氣,就是不怕難,越難我越想讀。又由於我得力在自學,喜歡獨立思考。我認為對的東西,敢於堅持,敢於同錯誤的東西作斗爭。」金先生的著作,貫穿着這種深入鑽研、實事求是的精神,他的各位弟子也能繼承老師的這種精神,在學科發展中取得多方面的建樹成果。《文庫》的陸續出版,將會向讀者充分展示這一點。
最后我還想向作為金先生弟子的各位學者提一個建議,便是盡快編輯金先生的全集。金先生的論著,有的早已風行,但印數有限,今天大家想讀,苦於搜求不易;還有一些文章,尤其是早年所撰,久歸散佚,更需要下功夫輯集。全集的完成,將同這部《金景芳師傳學者文庫》一起,成為對這位世紀學人的最佳紀念。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