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者詳盡地描述了自然系統從混沌到有序的結構和功能這一自組織原理通過漲落達到有序的原理,並從「人天同構」的思想出發,力圖把這種現代知識體系引入經濟學,以革新經濟學傳統的分析方法。書中以經濟系統的時間因素,不確定性和非線性相互作用為線索展開討論,以期為經濟學從微觀到宏觀,從存在到演化,從實物經濟到符號經濟的描述,提供一個統一的方法論框架。
目錄
經濟學的新范式與經濟學的中國化(代序) 喻(金立口)丹
第一章 導論
1.1 西方經濟學的危機
1.2 晚近思潮
1.3 新古典主義和經典力學
1.4 理性的限度
1.5 「偏好系統」和多維相空間
1.6 東西方經濟學的共同困難
1.7 研究社會主義經濟學的新規范
1.8 新的聯盟
第二章 經濟系統的不可逆性
2.1 牛頓時間
2.2 熱力學第二定律和不可逆性
2.3 與耗散結構有關的時間
2.4 靜態經濟學的時間概念
2.5 動態理論
2.6 動態經濟學中的不均衡
2.7 凱恩斯對傳統理論的背離
2.8 非瓦爾拉均衡
2.9 經濟系統和熵定律
第三章 經濟學對不確定性的研究
3.1 熱力學的統計描述
3.2 上帝擲骰子嗎
3.3 財富的本質
3.4 不完全預見
3.5 「合理預期」
3.6 經濟周期的統計分布
3.7 無知不過是遁辭
3.8 漲落與演化
3.9 穩定來自不確定性
第四章 非線性經濟學
4.1 生物進化與文化發展
4.2 指數增長和正負反饋環
4.3 經濟系統的非加性
4.4 延遲效應
4.5 經濟學中的對稱與非對稱
4.6 貨幣理論的微觀基礎
4.7 貨幣流通引起的對稱破缺
4.8 貨幣在高層次的對稱性破缺
4.9 經濟模型中的非線性因素
4.10 「黑色星期一」與混沌經濟學
第五章 怎樣推理
5.1 數學危機和公理化運動
5.2 物理學的基礎
5.3 形式理論:意義和限制
5.4 價值形式系統
5.5 西方經濟學的公理化潮流
5.6 推理的前提
第六章 怪圈——邏輯悖論與自我相關
6.1 從命數法談起
6.2 沒有編織完的「金帶」
6.3 個體認知反饋環與人類文化系統
6.4 價值悖論與貨幣形式
6.5 C-W-G悖論
6.6 經濟改革因果鏈
第七章 自組織過程
7.1 「看不見的手」與「麥克斯韋之妖」
7.2 玻爾茲曼有序列原理和瓦爾拉均衡
7.3 自組織
7.4 波動——有序之源
7.5 康氏波的傅里埃級數
7.6 經濟周期理論
7.7 貨幣因子與技術進步因子
7.8 自組織型經濟周期模型
7.9 迭代方程與經濟混沌
第八章 結論:從微觀到宏觀——經濟學的主題
8.1 經濟系統不可逆性的微觀理論
8.2 經濟學重新發現時間的歷史
8.3 從微觀描述過渡到宏觀描述
8.4 文化的創造
8.5 是自由放任嗎
後記
第一章 導論
1.1 西方經濟學的危機
1.2 晚近思潮
1.3 新古典主義和經典力學
1.4 理性的限度
1.5 「偏好系統」和多維相空間
1.6 東西方經濟學的共同困難
1.7 研究社會主義經濟學的新規范
1.8 新的聯盟
第二章 經濟系統的不可逆性
2.1 牛頓時間
2.2 熱力學第二定律和不可逆性
2.3 與耗散結構有關的時間
2.4 靜態經濟學的時間概念
2.5 動態理論
2.6 動態經濟學中的不均衡
2.7 凱恩斯對傳統理論的背離
2.8 非瓦爾拉均衡
2.9 經濟系統和熵定律
第三章 經濟學對不確定性的研究
3.1 熱力學的統計描述
3.2 上帝擲骰子嗎
3.3 財富的本質
3.4 不完全預見
3.5 「合理預期」
3.6 經濟周期的統計分布
3.7 無知不過是遁辭
3.8 漲落與演化
3.9 穩定來自不確定性
第四章 非線性經濟學
4.1 生物進化與文化發展
4.2 指數增長和正負反饋環
4.3 經濟系統的非加性
4.4 延遲效應
4.5 經濟學中的對稱與非對稱
4.6 貨幣理論的微觀基礎
4.7 貨幣流通引起的對稱破缺
4.8 貨幣在高層次的對稱性破缺
4.9 經濟模型中的非線性因素
4.10 「黑色星期一」與混沌經濟學
第五章 怎樣推理
5.1 數學危機和公理化運動
5.2 物理學的基礎
5.3 形式理論:意義和限制
5.4 價值形式系統
5.5 西方經濟學的公理化潮流
5.6 推理的前提
第六章 怪圈——邏輯悖論與自我相關
6.1 從命數法談起
6.2 沒有編織完的「金帶」
6.3 個體認知反饋環與人類文化系統
6.4 價值悖論與貨幣形式
6.5 C-W-G悖論
6.6 經濟改革因果鏈
第七章 自組織過程
7.1 「看不見的手」與「麥克斯韋之妖」
7.2 玻爾茲曼有序列原理和瓦爾拉均衡
7.3 自組織
7.4 波動——有序之源
7.5 康氏波的傅里埃級數
7.6 經濟周期理論
7.7 貨幣因子與技術進步因子
7.8 自組織型經濟周期模型
7.9 迭代方程與經濟混沌
第八章 結論:從微觀到宏觀——經濟學的主題
8.1 經濟系統不可逆性的微觀理論
8.2 經濟學重新發現時間的歷史
8.3 從微觀描述過渡到宏觀描述
8.4 文化的創造
8.5 是自由放任嗎
後記
序
經濟理論對發展著的經濟與社會生活來說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怎樣進行經濟系統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並建立它們的理論基礎,一直是經濟學家們探索的重要目標。資本主義經濟誕生以後,這種探索過程已相當漫長了。至今所取得的成果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標志著經濟學科新基礎理論的誕生。關於不同社會形態經濟系統的控制與管理的眾多成果,未必盡如人意。在中國,新中國成立的前30年間,在一種固定模式下也有過探索;近十二年來進行了較大膽的探索,但要建立較完善的與中國經濟改革相適應的經濟理論體系尚待時日。在蘇聯和一些歐洲社會主義國家,探索的時間比中國長,有過一些成果,實踐證明他們並沒有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學的新范式。
如果把東、西方的這種探索作為一種經濟文化來看待的話,我以為有理由認為:無論是社會主義經濟,或是資本主義經濟,這些經濟特例的管理過程,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共同都要探索的東西。迄今這一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恐怕莫過於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曾經強調過的把自然科學成果與社會科學成果相結合的探索了。
關於這一范疇的理論研究,在西方,古典主義已開始觸及。到新古典主義以來,已有各種較完整的具有庸俗特征的理論形態。我國十二年前進入改革開放時期以後,人們開始關注這一理論范疇的探索與思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出版單位先後介紹了一批西方經濟學家關於這一理論范疇的名著。在20世紀80年代里,我國一些經濟學家已不斷從事這一理論范疇的研究,為建立中國式經濟理論而努力。沈華嵩同志的《經濟系統的自組織理論》,是中國學者近幾年探索、思考這一理論范疇力圖建立經濟學新范式的方法論著作。毋庸諱言,筆者是帶著「我們不光是介紹、研究西方學者的.而且也有我國學者的這類著作出版」的激動心情讀完這部書稿的。我想,廣大讀者讀完此書後,也會有所同感。
自然,《經濟系統的自組織理論》這部著作還不是本來意義的新范式中國經濟學,作者也沒有計划在本書中建立這類概念體系。但是,它是一部有益於經濟學中國化的,關於現代科學與經濟學方法論的著作。
這里需要從自組織理論本身和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危機談起。
留心大自然的人們都會感受到大自然存在著一種「和諧的有序」,如星球運行的軌道、花卉的開謝、人體的發育機能,等等,都表現出自然創造的這種美和完善性。顯然,這種通過自然漲落達到有序的和諧,不是理性和人工設計的產物,包括它們內在涉及的物理或化學的變化,都是自然自身演化的結果。20世紀後半期以來,許多科學家都在研究這個問題。從1947年到1967年普利高津花費20年心血,提出了「耗散結構」理論。其後,H.哈肯又建立「協同學」。他們認為,在遠離平衡態的一個開放系統由於同外界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有可能產生負熵流,形成新的結構,使系統從混亂走向有序,譬如,激光、「貝納特花紋」(液體被加熱到一定溫度時產生的規則對流紋樣)、化學振盪等等,都顯示出系統內部從混亂走向有序的規律。他們還認為,這種「通過漲落達到有序」原理,不僅適用於物理系統和化學系統,而且對其他開放的復雜系統,包括生物、社會等系統,均具有普遍的適應性,並為之建立了一整套嚴謹的理論與模型。此後,自組織理論這一成果,逐漸為一些自然科學者和社會科學者接受和運用。在生物學中,人們一直在思考地球分子怎樣從混沌中產生生命的最初形式,這些單細胞生物又怎樣進化成數百萬種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種。70年代,德國生物學家M.艾根又提出了一種自然的自組織理論——「超循環論」,闡明了生物大分子的進化。認為對最初生物的自組織來說,更重要的是「信息空間」的組織,而不僅僅是時間空間的有序形式。與此同時,一門橫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混沌學」也應運而生。它考察一個簡單的決定論系統所產生的高度復雜的內在隨機性,探索隱藏在這種混亂背後的奇妙規則與秩序,並力圖闡明其中存在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決定論描述和幾率描述之間的辯證統一。
正是這些現代科學的革命性進展,構成了非線性系統的自組織理論,它描述自然系統從無序到有序的自發組織過程。它可以為經濟學家們建立新范式提供創造性思維。這也是我們強調交叉學科研究的原因。若干世紀以來,徹底的唯物主義戰勝上帝造物神話的有力論點,是雄辯地證明了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矛盾運動規律。將划清的這一界線進一步拓展,情形似乎更加復雜,尤其在自然科學成果與社會科學結合這一領域內。整個物質世界如何矛盾運動發展,是復雜性面臨的集中問題。盡管經濟社會領域中的自然性和社會性是可分的,但是,在它們的任何相對或絕對范圍內,都有不少規律是事實上在交叉著的,在研究一些具有重大實用價值的社會問題(在本質上它們具有交叉學科的特征)時,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愈益發現他們常常不期而遇。這也許可以視為是一切交叉學科必定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基本依據。在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企業文化」、「軟科學」及中國學界新近提出的「經濟文化」等交叉學科,都是因為在社會實踐和科學試驗上發現了這種「交叉性」方被提出的。當我們把這種交叉性的反映轉回到對現代西方經濟學方面的考察,無疑就產生了本文開始提到的那種新的探索角度,即現代西方經濟學運用自然科學成果的危機所在。
全面考察現代西方經濟學,它的庸俗性——充當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工具的特征是明顯的,這是它社會性的局限;它倡導經濟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結合,這一點也是明顯的,但自然性方面仍有局限,即:它至今未能擺脫必然結緣的「牛頓體系」這一近代科學范式,從而也在發展過程中,沒完沒了地遇到危機。
┅┅
如果把東、西方的這種探索作為一種經濟文化來看待的話,我以為有理由認為:無論是社會主義經濟,或是資本主義經濟,這些經濟特例的管理過程,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共同都要探索的東西。迄今這一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恐怕莫過於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曾經強調過的把自然科學成果與社會科學成果相結合的探索了。
關於這一范疇的理論研究,在西方,古典主義已開始觸及。到新古典主義以來,已有各種較完整的具有庸俗特征的理論形態。我國十二年前進入改革開放時期以後,人們開始關注這一理論范疇的探索與思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出版單位先後介紹了一批西方經濟學家關於這一理論范疇的名著。在20世紀80年代里,我國一些經濟學家已不斷從事這一理論范疇的研究,為建立中國式經濟理論而努力。沈華嵩同志的《經濟系統的自組織理論》,是中國學者近幾年探索、思考這一理論范疇力圖建立經濟學新范式的方法論著作。毋庸諱言,筆者是帶著「我們不光是介紹、研究西方學者的.而且也有我國學者的這類著作出版」的激動心情讀完這部書稿的。我想,廣大讀者讀完此書後,也會有所同感。
自然,《經濟系統的自組織理論》這部著作還不是本來意義的新范式中國經濟學,作者也沒有計划在本書中建立這類概念體系。但是,它是一部有益於經濟學中國化的,關於現代科學與經濟學方法論的著作。
這里需要從自組織理論本身和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危機談起。
留心大自然的人們都會感受到大自然存在著一種「和諧的有序」,如星球運行的軌道、花卉的開謝、人體的發育機能,等等,都表現出自然創造的這種美和完善性。顯然,這種通過自然漲落達到有序的和諧,不是理性和人工設計的產物,包括它們內在涉及的物理或化學的變化,都是自然自身演化的結果。20世紀後半期以來,許多科學家都在研究這個問題。從1947年到1967年普利高津花費20年心血,提出了「耗散結構」理論。其後,H.哈肯又建立「協同學」。他們認為,在遠離平衡態的一個開放系統由於同外界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有可能產生負熵流,形成新的結構,使系統從混亂走向有序,譬如,激光、「貝納特花紋」(液體被加熱到一定溫度時產生的規則對流紋樣)、化學振盪等等,都顯示出系統內部從混亂走向有序的規律。他們還認為,這種「通過漲落達到有序」原理,不僅適用於物理系統和化學系統,而且對其他開放的復雜系統,包括生物、社會等系統,均具有普遍的適應性,並為之建立了一整套嚴謹的理論與模型。此後,自組織理論這一成果,逐漸為一些自然科學者和社會科學者接受和運用。在生物學中,人們一直在思考地球分子怎樣從混沌中產生生命的最初形式,這些單細胞生物又怎樣進化成數百萬種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種。70年代,德國生物學家M.艾根又提出了一種自然的自組織理論——「超循環論」,闡明了生物大分子的進化。認為對最初生物的自組織來說,更重要的是「信息空間」的組織,而不僅僅是時間空間的有序形式。與此同時,一門橫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混沌學」也應運而生。它考察一個簡單的決定論系統所產生的高度復雜的內在隨機性,探索隱藏在這種混亂背後的奇妙規則與秩序,並力圖闡明其中存在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決定論描述和幾率描述之間的辯證統一。
正是這些現代科學的革命性進展,構成了非線性系統的自組織理論,它描述自然系統從無序到有序的自發組織過程。它可以為經濟學家們建立新范式提供創造性思維。這也是我們強調交叉學科研究的原因。若干世紀以來,徹底的唯物主義戰勝上帝造物神話的有力論點,是雄辯地證明了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矛盾運動規律。將划清的這一界線進一步拓展,情形似乎更加復雜,尤其在自然科學成果與社會科學結合這一領域內。整個物質世界如何矛盾運動發展,是復雜性面臨的集中問題。盡管經濟社會領域中的自然性和社會性是可分的,但是,在它們的任何相對或絕對范圍內,都有不少規律是事實上在交叉著的,在研究一些具有重大實用價值的社會問題(在本質上它們具有交叉學科的特征)時,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愈益發現他們常常不期而遇。這也許可以視為是一切交叉學科必定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基本依據。在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企業文化」、「軟科學」及中國學界新近提出的「經濟文化」等交叉學科,都是因為在社會實踐和科學試驗上發現了這種「交叉性」方被提出的。當我們把這種交叉性的反映轉回到對現代西方經濟學方面的考察,無疑就產生了本文開始提到的那種新的探索角度,即現代西方經濟學運用自然科學成果的危機所在。
全面考察現代西方經濟學,它的庸俗性——充當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工具的特征是明顯的,這是它社會性的局限;它倡導經濟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結合,這一點也是明顯的,但自然性方面仍有局限,即:它至今未能擺脫必然結緣的「牛頓體系」這一近代科學范式,從而也在發展過程中,沒完沒了地遇到危機。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