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明的生態轉向

現代文明的生態轉向
定價:327
NT $ 284
  • 作者:楊通進 高予遠/編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6684967
  • ISBN13:9787536684966
  • 裝訂:平裝 / 48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選輯的論文集中了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向的重要著述。現代社會的生態轉向和生態文明的構建是一個正在展開的歷史過程。本書盡管不可能完全展現這一過程曲折蜿蜒的歷史步履和激動人心的觀念冒險,卻提供了一幅這一歷史過程的烏瞰圖,這幅烏瞰圖表現了現代文明的生態轉向的具體細節與豐富內涵。


楊通進︰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研究員,著有《走向深層的環保》、《科學與道德》(合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合著)等,譯有《大自然的權利》、《環境倫理學》、《動物權利論爭》(合譯)等。 高予遠︰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博士後。
 

目錄

導論 現代社會的生態危機與人類文明的生態轉向
第一部分 生態世界觀
第一章 自然之死 [美]卡洛林‧麥茜特
第二章 深層生態學︰是我們時代的一種新哲學嗎 [澳大利亞]W.福克斯
第三章 深層生態學運動︰一些哲學觀點 [挪威]阿恩‧奈斯
第四章 生態女權主義哲學中的徹底的非二元論 [美]C.斯普瑞特奈克
第五章 生態學、科學和宗教︰走向一種後現代世界觀 [美]小約翰‧B.科布
第六章 可持續發展觀與哲學範式的轉換 余謀昌
第二部分 生態倫理
第七章 倫理學的擴展與激進環境主義 [美]R.F.納什
第八章 駁人類沙文主義 [澳大利亞]理查德‧羅特利 薇爾‧普魯姆德
第九章 所有動物都是平等的 [澳大利亞]彼特‧辛格
第十章 關于動物權利的激進的平等主義觀點 [美]湯姆‧雷根
第十一章 詩意地棲息于地球 [美]霍爾姆斯‧羅爾斯頓
第三部分 生態神學
第十二章 對上主所創世界的照顧與責任 [德]卡爾‧白舍客
第十三章 地球的毀滅與解放︰生態神學 [德]莫爾特曼
第十四章 新教神學與深層生態學 [芙]約翰‧科布
第十五章 過程思想︰是一種新的基督教自然神學嗎 [美]詹姆斯‧C.利文斯頓
第十六章 宗教與生態關懷 賴品超
第四部分 中國傳統文化的生態智慧
第十七章 中國的天人合一哲學與可持續發展 蒙培元
第十八章 人類中心論與民胞物與說 張世英
第十九章 存有的連續性︰中國人的自然觀 [美]杜維明
第二十章 生命本位與自然關懷——道家生命觀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態學意義 李霞
第二十一章 天地無人則不立,人無地則不生︰論道教天人關系 陳霞
第二十二章 佛教的生態觀 魏德東
第五部分 生態政治與生態文明
第二十三章 生態社會的價值觀 [美]丹尼爾‧A.科爾曼
第二十四章 生態社會主義 [英]戴維‧佩珀
第二十五章 自由主義、保守主義與生態主義 [英]安德魯‧多布森
第二十六章 民主、正義與風險社會︰生態民主政治的形態與意義 [荷]沃特‧阿赫特貝格
第二十七章 走向穩態經濟 [美]赫爾曼‧E.戴利
人名對照表
 

20世紀後半葉以來,一個幽靈在地球上四處漫游。這個幽靈就是生態危機。

20世紀後期,特別是90年代以來,人類在全球範圍內采取了大規模保護環境的措施,試圖趕走這個幽靈。但是,幾十年過去了,這個幽靈不僅沒有被趕走,反而像一個吃飽喝足了的吸血鬼,變得越來越龐大,越來越難以對付。

打開電視或收音機,翻閱手邊的報紙或雜志,我們每天都會看到、听到或讀到關于這種或那種全球環境問題的報道,例如︰溫室效應,物種滅絕,森林銳減,能源短缺,大氣、土壤和水污染。有毒化學品污染,等等。

困擾全球的這些環境問題,也同樣困擾著我國。事實上,由于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過去20多年經濟又持續高位增長,因此,我國的環境所承載的壓力比絕大多數國家都要大得多,我們所面對的環境問題也比大多數國家嚴峻。長期的污染和破壞已使我國的生態系統變得非常脆弱。20世紀 60年代以來,我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水位下降了3.7米,面積縮小了 312平方公里,面臨著變成死湖或沙湖的危險。舉世聞名的甘肅敦煌月牙泉在20世紀70年代佔地22畝,水最深處達9米,但目前水域僅有8畝,水深不足 3米,如不采取措施進行搶救,30年後月牙泉將不復存在。長江目前也正在變成第二條黃河。這些都是我國生態系統陷入危機的重要信號。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指標和其他許多社會指標年年都能超額完成任務,但是,環境指標卻年年欠賬。“局部改善,總體惡化”成了我國年度環境報告的慣用語。全球範圍的環境狀況也是如此。20世紀90年代以來,盡管各國政府(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都加大了環境保護的力度,但全球範圍的環境狀況卻每況愈下。“局部改善,總體惡化”也成了全球環境狀況的真實寫照。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環境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里?

如果說過去50多年環境保護的歷史和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現實給人類提供了什麼教訓的話,那麼,這就是︰環境危機是工業文明的結構性特征。工業文明的基本結構和運行機制決定了,生態危機是丁業文明的必然產物。在工業文明的基本框架內,環境危機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工業文明的主流經濟學認為,導致環境危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產權不清和企業成本的外部性。因此,在主流經濟學看來,解決環境問題的措施不外乎兩條︰自然資源私有化、企業的外部成本內部化。但是,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我們根本不可能把有機的生態系統分割成不同的部分,然後分給每一個人;環境要素的邊界與產權的邊界也不可能正好重疊,使外部成本內部化的努力也會遇到計多難以克服的障礙。環境污染具有滯後性,政府和企業很難在企業開始營業前就準確地計算出清理該種污染所需的費用。不同企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污染合在一起會產生累積和擴大效應,這種效應導致的環境後果很難評估。對自然物晶的定價涉及代際偏好的比較問題︰當代人給自然所有的自然物都加以定價,意味著把所有的自然物都當成可以買賣和替換的“資本”。這是對自然的嚴重曲解。

工業文明的政治理念難以給環境保護提供堅強的支持。工業文明的民族主義理念賦予了每一個國家獨立管理國家內部事務的絕對權利。但是,許多環境問題都是全球性的,需要在全球範圍采取共同行動。環境保護的世界主義訴求會遇到來自民族國家的強烈抵抗。代議制民主也會遇到來自企業和選民的壓力。作為組織良好的院外壓力集團,企業會對政府的環保立法百般阻撓。選民更關心自身的福利水平,對政府那種旨在關心遙遠後代生存環境的動議往往不以為然。被選出來的所謂民意代表在行使權利時可能也會背叛選民的意願,與各種利益集團同流合污。

現代科技是工業文明的助推器。技術的進步能夠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延緩資源枯竭的速度。但是,20世紀後半葉以來,科技進步給環境保護所帶來的潛在好處已經被人口爆增給環境帶來的壓力完全抵消了。不僅如此,經濟學中的“杰文斯悖論”還告訴我們,某種特定資源的消耗和枯竭速度,還會隨著利用這種資源之技術的改進而加快,因為,技術的改進會使以這種資源為原料的產品的價格大幅度降低,而價格的降低會進一步刺激人們對這種產品的需求和使用。事實上,環境問題不是純粹的技術問題,單純的技術進步不可能解決環境問題。環境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工程,只有制度層面的綜合變革才能有效遏制工業文明的生態危機。

工業文明的基本價值理念也不能完全與環保理念協調。工業文明的自然觀是機械自然觀。這種自然觀把人從自然中分離出來,把自然看成一架沒有生命、可任由人類拆解、重組和控制的機器。自然不是意義和價值的領域,只是一堆有待人類利用的資源︰這種帶有強烈人類中心主義色彩的自然觀為現代人掠奪自然的行為提供了辯護。丁業文明的價值觀關注的是個體,它對互利和權利的強調很難為以代際平等為基礎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倫理支持。它把幸福理解為個人感性欲望的滿足,這導致了享樂主義和消費主義的盛行、在這種價值觀。

那麼,解決環境問題的希望何在?

環境主義者認為,在工業文明的基本框架內對經濟運行方式、政治體制、技術發展和價值觀念所作的任何修補和完善,都只能暫時緩解人類的生存壓力,而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困擾工業文明的生態危機。只有實現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的轉型,人類才能從總體上徹底解決威脅人類文明的生態危機。文明範式的轉型,是人類走出生態危機的必由之路。

生態文明是一種正在生成和發展的文明範式。它是繼工業文明之後,人類文明發展的又一個高級階段。生態文明最重要的特征,是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態文明的經濟模式是生態經濟,這種經濟把人類的經濟系統視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而不是強行把生態系統納入人類的經濟系統。生態文明強調人類整體利益的優先性,倡導全球治理和世界公民理念。在生態文明時代,科學技術不再是人類征服自然的工具,而是修復生態系統、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助手。突顯自然的整體性及其內在價值的有機自然觀是生態文明的重要價值理念。生態文明的價值觀既關注人的權利(特別是普遍人權),更強調關懷與責任,倡導和諧與理性消費。

從工業文明走向生態文明,這是人類文明的重大轉型。如果人類能夠未雨綢繆,自覺地實現這種變革,那麼,轉型的過程就會少一些悲劇和代價。我們希望,《走向生態文明》叢書能夠為人們思考和探索生態文明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發,為生態文明的建設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