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說與運河文化

明清小說與運河文化
定價:126
NT $ 110
  • 作者:趙維平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出版日期:2007-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2624881
  • ISBN13:9787542624888
  • 裝訂:平裝 / 27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運河文化反映了中國古代征服自然、創造生活、開拓進取、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明清小說是中國古代對社會生活表現力最強、反映面最寬、開掘度最深的通俗文學。本書的撰寫目的︰一是闡發運河文化對明清小說的滋養,回答明清小說為何那麼多地產生與運河流域;二是論述明清小說所反映的明清社會生活,闡明運河流域社會生活和明清小說的相得益彰的關系。本書的知識創新表現在,既整體地研究運河流域明清小說的成就,宏觀把握明清小說與運河文化的關系,又注重通過對明清典範小說與運河文化關系的闡述,使主要觀點獲得重要的典型支撐。其現實意義在于,通過揭示運河文明的內涵,通過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提供借鑒,間接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注意和諧社會的進程。

本書對明清小說與運河區域的社會變遷作了富有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新探索。該書提供了諸多未見前人征引的碑刻、家譜及地方文獻,並利用大量新資料,從新的角度,對明清小說與運河區域的社會變遷、戲劇等文化交流、不同區域民間信仰的相互交融,以及運河區域社會變遷的特點與趨勢等作出了具有新意的分析。全書立足新資料,沒有鑿空之論,運用歷史學、地理學和民俗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方法。

作者簡介

趙維平,男,漢族,河南省獲嘉縣人,1982年元月河南大學中文系畢業,現為江蘇淮陰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主要從事明清小說和運河文化研究。發表學術論文《東坡詞的出世傾向淺析》、《晚清山水詩四題》、《論譚嗣同詩歌創作》、《常人體作品述評》、《素質教育的實質性目標淺見》、《“三言二拍”運河商賈文化探析》等20余篇,參編學術著作《蘇東坡全集》、《天下第一策》、《中國人書信大系(隋唐卷)》、《淇河古詩三百首》,出版學術專著《古代文學專題與作家研究》。
 

目錄

總序
導論 運河文化哺育了明清小說
第一章 中國古代運河的發展演變
第一節 先秦兩漢時代的運河
第二節 隋唐時代的運河
第三節 元明清京杭大運河漕運與管理
第二章 運河與中國政治中心東移
第一節 隋唐以來都城的逐漸東移
第二節 運河促進中國東部繁榮發達
第三節 中國歷史上三次北人南遷
第四節 東南人才日益擔當社會重要角色
第三章 運河與中國經濟重心東移
第一節 古代農業與漕運
第二節 運河商埠的崛起
第三節 運河貨運與天下物流
第四節 鹽業生產和運銷
第四章 中國文化中心東移
第一節 運河流域傳統文化
第二節 運河流域市民新觀念
第三節 運河流域出版業的興盛
第五章 明清運河流域主導性文學創作
第一節 明清運河流域的詩文創作
第二節 明清運河流域的戲劇創作
第六章 明清運河流域小說
第一節 明清小說與吳越文化
第二節 明清小說與燕趙文化
第三節 明清小說與齊魯文化
第七章 《三國演義》和運河文化
第一節 孫吳坐斷江淮運河之利
第二節 劉蜀未盡西部運河之利
第三節 曹魏盡有北方運河之利
第八章 《水滸傳》與運河文化
第一節 《水滸傳》所寫的梁山泊
第二節 方臘割據江南和宋江平方臘
第三節 作品中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第四節 作者生活閱歷與小說情節
第九章 《西游記》與運河文化
第一節 作者生活閱歷與小說成書
第二節 取材運河流域的幾個章回
第三節 《西游記》反映的運河文化
第十章 《金瓶梅》與運河文化
第一節 《金瓶梅》是運河文化產物
第二節 《金瓶梅》中的運河流域商務
第三節 《金瓶梅》中的明代黑暗世道
第四節 《金瓶梅》中的文化娛樂生活
第五節 《金瓶梅》與明代藝人生存狀態
第十一章 《紅樓夢》與運河文化
第一節 作者生活經歷和作品自傳成分
第二節 《紅樓夢》以運河流域為背景
第三節 《紅樓夢》與北運河文化
第十二章 《儒林外史》與運河文化
第一節 作者在南運河流域的生活
第二節 《儒林外史》中的運河客運和貨流
第三節 《儒林外史》中的運河都市風情
第四節 《儒林外史》中的運河流域士林
參考書目
後記
 

悠悠長淮,孕育古代淮陰燦爛的文明;浩浩運河,兼收南北文-化的精華。

當四五萬年前的下草灣文化、六七千年前的青蓮崗文化印制出人類在淮陰活動的足跡時,在這片熱土上誕生了第一個古國——徐國。徐國的建立者是淮夷,淮夷是東夷部族的一支。中華民族以華夏(炎黃)部族、東夷部族、苗蠻部族和北狄部族為主體。

在傳說時代,東夷誕生了偉大的英雄後羿。後羿是弓箭的發明者。按照美國民族學家摩爾根的說法,發明弓箭是人類進入高級蒙昧社會的標志,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必然階段(參見摩爾根《古代社會》,商務印書館1977年版,第9頁)。後羿敢于挑戰太陽,作為後羿的傳人,淮夷自然有不屈不撓的英雄品質。或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他們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建立了熠熠發光的徐國。尚武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也是人類自我發展的第一個品質。這一血脈流淌千年,汩汩不息,浸潤了淮陰人的靈魂。于是,在古代淮陰大地上出現了項羽、韓信等彪炳史冊的大軍事家。尚文是人類精神活動的需要。我是誰?當人類帶著生存上的”困惑追問這一問題時,精神上的訴求已悄然地提到了議事日程。在發現下草灣、青蓮崗文化的過程中,我們何嘗感受不到先民們傳出來的審美要求呢?這是一方充滿了創造力的文化大邦。走出淮陰,為民族文化添上絢麗的一筆,是一代又一代淮陰人的夢想。從這里出發,我們的先民們開創了淮陰燦爛與輝煌的文明。正是有了這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傳承,才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漢代辭賦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南朝文學家鮑照、宋代詩詞家張耒、南宋畫家龔開、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清代畫家邊壽民(揚州八家之一)、清代女彈詞家邱心如……當枚乘《七發》開一代新風時,有多少賦家為此競折腰。由模仿《七發》創“七林”體,散體大賦成為一代文學之勝,是枚乘高舉起辭賦革新的大旗。

淮河是淮陰的母親河,像黃河、長江哺育中華民族一樣,淮河也哺育了淮陰。這條奔流不息的大河托起了淮陰人永遠挺立的脊梁。淮陰是“浮在水上’’的土地,淮陰有四分之一的面積是水(古代的水面更大)。從空中俯視淮陰,那煙波浩淼的洪澤湖如同振翼高飛的天鵝……淮陰水網密布,五龍口匯聚了柴米河、六塘河、鹽河、古黃河、運河等波光粼粼的大河,賦予淮陰比江南水鄉更秀美的風光。

還是談談大運河吧。大運河是淮陰走向繁榮的大動脈。自隋煬帝開挖大運河以後,淮陰成了隋煬帝游興江都的必經之地。淮陰運河古已有之,早在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為了北上爭霸,在遂廢棄不淮陰,為民族文化添上絢麗的一筆,是一代又一代淮陰人的夢想。從這里出發,我們的先民們開創了淮陰燦爛與輝煌的文明。正是有了這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傳承,才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漢代辭賦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南朝文學家鮑照、宋代詩詞家張耒、南宋畫家龔開、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清代畫家邊壽民(揚州八家之一)、清代女彈詞家邱心如……當枚乘《七發》開一代新風時,有多少賦家為此競折腰。由模仿《七發》創“七林”體,散體大賦成為一代文學之勝,是枚乘高舉起辭賦革新的大旗。

悠悠長淮,孕育古代淮陰燦爛的文明;浩浩運河,兼收南北文化的精華。

當四五萬年前的下草灣文化、六七千年前的青蓮崗文化印制出人類在淮陰活動的足跡時,在這片熱土上誕生了第一個古 國——徐國。徐國的建立者是淮夷,淮夷是東夷部族的一支。中華民族以華夏(炎黃)部族、東夷部族、苗蠻部族和北狄部族為主體。在傳說時代,東夷誕生了偉大的英雄後羿。後羿是弓箭的發明者。按照美國民族學家摩爾根的說法,發明弓箭是人類進入高級蒙昧社會的標志,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必然階段(參見摩爾《古代社會》,商務印書館1977年版,第9頁)。後羿敢于挑戰太陽,作為後羿的傳人,淮夷自然有不屈不撓的英雄品質。或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他們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建立了熠熠發光的徐國。 尚武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也是人類自我發展的第一個品質。這一血脈流淌千年,汩汩不息,浸潤了淮陰人的靈魂。于是,在古代淮陰大地上出現了項羽、韓信等彪炳史冊的大軍事家。

肖文是人類精神活動的需要。我是誰?當人類帶著生存上的困惑追問這一問題時,精神上的訴求已悄然地提到了議事日程。在發現下草灣、青蓮崗文化的過程中,我們何嘗感受不到先民們傳達出來的審美要求呢?這是一方充滿了創造力的文化大邦。走出淮陰,為民族文化添上絢麗的一筆,是一代又一代淮陰人的夢想。從這里出發,我們的先民們開創了淮陰燦爛與輝煌的文明。正是有了這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傳承,才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漢代辭賦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南朝文學家鮑照、宋代詩詞家張耒、南宋畫家龔開、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清代畫家邊壽民(揚州八家之一)、清代女彈詞家邱心如……當枚乘《七發》開一代新風時,有多少賦家為此競折腰。由模仿《七發》創“七林”體,散體大賦成為一代文學之勝,是枚乘高舉起辭賦革新的大旗。

淮河是淮陰的母親河,像黃河、長江哺育中華民族一樣,淮河也哺育了淮陰。這條奔流不息的大河托起了淮陰人永遠挺立的脊梁。淮陰是“浮在水上’’的土地,淮陰有四分之一的面積是水(古代的水面更大)。從空中俯視淮陰,那煙波浩淼的洪澤湖如同振翼高飛的天鵝……淮陰水網密布,五龍口匯聚了柴米河、六塘河、鹽河、古黃河、運河等波光粼粼的大河,賦予淮陰比江南水鄉更秀美的風光。

還是談談大運河吧。大運河是淮陰走向繁榮的大動脈。自隋煬帝開挖大運河以後,淮陰成了隋煬帝游興江都的必經之地。淮陰運河古已有之,早在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為了北上爭霸,在遂廢棄不科的同仁有志于發揚光大淮陰優秀的文化傳統,決定將我們的學術成果奉獻給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淮水東南第一州,山圍雉堞月當樓。”(白居易《贈楚州郭使君》)這一富有詩情畫意的詩句既道出了我們對淮陰的深厚感情,也是我們將這套叢書取名為“淮上文叢”的原因。

運河的作用太大了。當時,全國的政治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可是,天下取之不竭的財富又在江浙。“蘇湖熟,天下足。”要想用最經濟的手段把江南錢財運往北京,惟一的辦法就是通過“漕運”。漕者,槽也。平地開挖的大運河如同馬槽狀。通過水路征調沿途各地的糧食、布帛、食鹽、茶葉、鑄錢等入京,給大運河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