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雅俗文學思想論集

中國雅俗文學思想論集
定價:288
NT $ 251
  • 作者:譚帆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2006-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1055281
  • ISBN13:9787101055283
  • 裝訂:404頁 /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自選集,收錄了作者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公開發表的29篇學術論文。內容涉及古代文學研究史、古代文論研究和古代小說戲曲及其理論批評研究。

本書大致分為六輯:第一輯5篇論文大多是對研究史的一些思考,包括20世紀「俗文化」研究的回顧和思考、以「敘事性」「通俗性」研究古代小說戲曲的得失、20世紀小說理論批評和戲曲理論批評研究的反思,以及對古代文論研究思維的思索等。第二輯5篇論文除《劉勰和鍾嶸文學批評方法的比較》之外,余下4篇均為古代文論的宏觀研究,包括「情感觀」、「價值觀」、「理論術語」和「批評模式」的研究。第三輯4篇論文是撰寫《中國小說學史》時獨立發表的相關論文。第四輯4篇論文專門探討小說評點的研究方式、價值系統和基本類型,並清理了小說評點本在朝鮮時期的傳播情況。第五輯8篇論文,內容稍顯龐雜,涉及戲曲理論史研究、劇場研究和戲曲文學研究多方面。第六輯3篇論文是金聖嘆戲曲批評的專題研究。以上收錄之論文基本保持原貌,僅對個別字句及引文之差作了更正。
 

目錄

自序
「俗文學」辨——兼談20世紀中國俗文學研究的邏輯進程
稗戲相異論——古典小說戲曲「敘事性」與「通俗性」辨析
「小說學」論綱——兼談20世紀中國古代小說理論批評研究
中國古代曲論研究的歷史回顧與展望
關於古代文論研究思維的思索
中國古代文論的兩種情感觀
中國古代文論中的價值觀念
論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術語的構造特征
論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幾種主要模式
劉勰和鍾嶸文學批評方法的比較
小說學的萌興——先唐時期小說學發覆
論明人對「四大奇書」的文本批評
「四大奇書」:明代小說經典之生成
「演義」考
小說評點的解讀
中國古代小說評點的價值系統
論中國古代小說評點之類型
中國小說評點本在朝鮮時期的傳播與影響
中國古代戲曲理論的邏輯演進
類型化:古典戲劇人物理論的邏輯趨向
中國古代曲學淵流考析
論宋代神廟劇場
元代歷史劇的虛構藝術
論《西廂記》的評點系統
論《牡丹亭》的女性批評
呂天成與祁彪佳戲曲審美思想的比較
金聖嘆戲曲文學創作論的邏輯結構
金聖嘆戲曲人物理論芻議
清代金批《西廂》研究概覽
 

這是一部自選集,選編了筆者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29篇,內容涉及古代文學研究史、古代文論研究和古代小說戲曲及其理論批評研究。一時難以想出合適的書名,姑且以《中國雅俗文學思想論集》命名。

本書收錄的文章最早的是《劉勰和鍾蛛文學批評方法的比較》一文,刊於《學術月刊》1985年第4期,這是筆者發表的第一篇論文,雖淺陋,但敝帚自珍;最末的一篇是完成於⒛06年3月的《「俗文學」辨——兼談20世紀中國俗文學研究的邏輯進程》。所以,這本論文集是我在20余年學習和研究過程中所留下的淺淺「印記」。我是1979年考人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的,1983年本科畢業后師從徐中王教授和齊森華教授攻讀中國文學批評史碩士學位,剛開始我對古代文論比較有興趣,當時正是國內提倡「宏觀研究」的時候,理論探討非常紅火,我寫了一組有關古代文論整體思考的文章。現在看來,這些文章雖有一定的理論思考,但由於學養的明顯不足,文章大多有空廓之弊。攻讀碩士學位的后期,我選定了中國戲曲理論批評史作為研究方向,在齊森華教授指導下,我與其他兩位同學閱讀了大量的戲曲理論批評史料,編成《曲話類編》一書(未刊),在此基礎上,以金聖嘆為碩士論文選題,完成了《金聖嘆與中國戲曲批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並與陸煒合作,完成了《中國古典戲劇理論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期間,還對中國古代的劇場和演員問題作過一定的思考。1994年,為了拓寬研究領域,我師從郭豫適教授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中國小說史,以「小說評點」為選題,1998年通過博士論文答辯,以后不斷增補修改,於⒛01年出版《中國小說評點研究》一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⒛00年,受聘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在黃霖教授主持下撰寫《中國小說學史》,發表了多篇相關論文。大約從2003年開始,我試圖將小說戲曲結合起來研究,以「俗文學」為觀照視角,探究中國俗文學的發展脈絡及其理論思想,這一工作現在仍在進行之中。本書所選錄的論文就是上述學習和研究過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雖微不足道,但對我個人而言也是一次簡單的回顧,對我今后的研究工作將不無裨益。

本書大致分為六輯:第一輯5篇論文大多是對研究史的一些思考,包括20世紀「俗文學」研究的回顧和思考、以「敘事性」「通俗性」研究古代小說戲曲的得失、⒛世紀小說理論批評和戲曲理論批評研究的反思,以及對古代文論研究思維的思索等。第二輯5篇論文除《劉勰和鍾嶸文學批評方法的比較》之外,余下4篇均為古代文論的宏觀研究,包括「情感觀」、「價值觀」、「理論術語」和「批評模式」的研究。第三輯4篇論文是撰寫《中國小說學史》日寸獨立發表的相關論文。第四輯4篇論文專門探討小說評點的研究方式、價值系統和基本類型,並清理了小說評點本在朝鮮時期的傳播情況。第五輯8篇論文,內容稍顯龐雜,涉及戲曲理論史研究、劇場研究和戲曲文學研究多方面。第六輯3篇論文是金聖嘆戲曲批評的專題研究。以上收錄之論文基本保持原貌,僅對個別字句及引文之差錯作了更正:

本書所收錄的論文,發表時間跨度較大,在這個過程中,實際凝結了眾多師友的心血,尤其是我的三位研究生導師,他們在我的學習、研究和工作中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為人和治學方面都對我產生了深深的影響。

在我以往的印象中,編個人論文集是前輩碩儒名家之事,如今學術「過熱」,這一常規已被「突破」,本人也未能「免俗」,編輯過程中還是有點「心虛」。小方詹詹,筆者佇候明教。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