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督教史綱》是我國學者所撰的第一部也是影響最大的中國基督教通史或全史著作。《中國基督教史綱》於1940年出版,此後曾重印,還出過海外版.盡管問世已經有半個多世紀,但該書的影響由村,目前仍為修習中國基督教史的主要入門和參考書籍之一。
王治心(1881-1968),名樹聲,浙江吳興(今湖州)人,前清考入癢生。曾生東吳第三中學、華英學校、上海裨文女學、惠中女學等學校的國文教員。1913至1918年間任基督教刊物《光華報》編輯。1921年任南京金陵神學院國文和中國哲學教授,編輯《神學志》。1926至1928年間任中華基督教文社主任編輯。1928年起出任福建協和大學文學院院長、國文系主任兼容義教授。1934年後應劉湛恩校長之請出任滬江大學國文系主任。1948年從滬江大學退休後回金陵神學院教授國文和教會史,主編《金陵神學志》。
1957年從金陵神學院退休後一直在北京居住。著有《孔子哲學》、《孟子研究》、《中國歷史上的帝觀》、《道家哲學》、《墨子哲學》、《中國學術源流》、《基督徒之佛學研究》、《庄子研究及淺釋》、《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孫文主義與耶穌主義》、《三民主義研究大綱》、《中國學術概論》、《中國文化史類編》、《耶穌基督》(與朱維之合編)、《評基督抹殺論》(與范子美合編)等,為當時中國基督教界有較大影響的、多產的著述家之一。
目錄
教會史學家王治心與他的《中國基督教史綱》
序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中國的宗教背景
第三章 基督教教義與中國
第四章 基督教始入中國的傳疑
第五章 基督教在唐朝的傳布
第六章 元代基督教的傳布
第七章 明代基督教的輸入
第八章 利瑪竇與其他教士
第九章 南京教難的始末
第十章 天主教在文化上的貢獻
第十一章 第二次教難前后
第十二章 禮儀問題的爭端與其影響
第十三章 更正教輸入中國的預備時期
第十四章 太平天國與基督教
第十五章 道光以后天主教的復興
第十六章 道光以后更正教各宗派的活動
第十七章 庚子的教難
第十八章 庚子后基督教的新趨勢
第十九章 基督教與國民革命
第廿章 非基同盟與本色運動
第廿一章 基督教的事工
第廿二章 結論
本書參考書
序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中國的宗教背景
第三章 基督教教義與中國
第四章 基督教始入中國的傳疑
第五章 基督教在唐朝的傳布
第六章 元代基督教的傳布
第七章 明代基督教的輸入
第八章 利瑪竇與其他教士
第九章 南京教難的始末
第十章 天主教在文化上的貢獻
第十一章 第二次教難前后
第十二章 禮儀問題的爭端與其影響
第十三章 更正教輸入中國的預備時期
第十四章 太平天國與基督教
第十五章 道光以后天主教的復興
第十六章 道光以后更正教各宗派的活動
第十七章 庚子的教難
第十八章 庚子后基督教的新趨勢
第十九章 基督教與國民革命
第廿章 非基同盟與本色運動
第廿一章 基督教的事工
第廿二章 結論
本書參考書
序
中華民族的心理尚實際,重經驗,講倫理,長記憶,所以各時代經過的事跡都有很詳細的記載,而歷史的方式:有編年,有傳志,有記事本末,真可說是體大思精,起自軒轅以至近代,馳騁古今,上下數千載間,為人類保存一個相傳不斷最為悠久的歷史。最近英人編著印度史,多取材於中國的史料,如法顯、玄奘和義凈等的游記,這足見吾國人對於歷史的專長。可是在中國文化的各方面,如宗教、政治、學術等,作有系統的敘述,可說是最近幾年才有的。如中國文學史,我最早看見的是英人祁士(Giles)用英文寫的《中國文學史大綱》(An
0ut—lin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在謝無量、胡適之、馮友蘭以前,首先編著中國古代哲學史的,恐怕是日本Suzuki。我所見的也是英文本《中國古代哲學史大綱》(An Outlin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至於佛教在中國有很長的歷史,雖有《高僧傳》、《傳燈錄》刊行於世,可是中國哲學史的編輯,也不過是最近幾年的事。
文學、哲學、宗教雖說是文化中一部分,其實也就是民族的一種特殊的活動,一種內部的生活,為民族精神所寄托,或由之以表現,並且是民族思想的結晶,文化最要的成分。我國人既長於歷史的記載,何以對於民族特殊的活動,不加以特殊的注意呢?這個原因或許是因為數千年中國史家所注意的只有帝王和貴胄的事略,而民眾的活動則多疏忽。同時中國人缺少論理的思想和系統的觀念,所以能夠用干斗學的方法來編著各種特殊活動的歷史,真是鳳毛麟角不可多見。
基督教東漸和其他的宗教傳入中國的歷史稍有不同,比如佛教在中國,雖有盛衰興廢的時期,但是自初傳以至於現在幾兩千年,其歷史是繼續不斷,其范圍雖廣,材料雖多,敘述起來還不算困難;基督教則不然,中間有的斷絕數百載,幾至於湮沒,后來雖死灰復燃,而名目變更,使人不得認識廬山真相,如唐之景教,元之也里可溫,明清之天主教,還有和基督教類似或相關的宗教的傳人,如摩尼教、一賜樂業教,以至明教、回教,吾國史籍的記載,多?昆雜不清,若非經一番整理,索隱鉤玄,真是無法究詰。
基督教說是自唐代至於現今,至少也有千余年了。可是到現在還沒有人為它編一個很完備很翔實的歷史。我少時讀過謝洪賚的《中國耶穌教布道小史》,后來又讀陳援庵的《一賜樂業教》、《元也里可溫考》以及其他關系於中國基督教的考據,同時又在巴黎國立圖書館得見法國學者關於天主教傳入中國的著作,因為我自己學力與時間的不足,總希望有人能夠把這些的材料搜集在一起,博考群書,提綱挈領,源源本本,作一個有系統的敘述。這種希望與私衷的禱祝,已有數年,最近見到王治心先生所著的(《中國基督教史綱》,閱讀一遍,深得我心,數年來的禱祝與希望,現在已成為事實了。王先生對於中國的國故極有研究,對於基督教的信仰又極純粹,他編著中國基督教史,是以中國宗教思想為背景,和一般專事摭拾西人牙慧,隔靴搔癢,與中國文化和生活漠不相關的編著,實不可同日語。
數年前王先生著有《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由中華書局出版,早已膾炙人口,風行海內。現在的《中國基督教史綱》出版后要「洛陽紙貴一,這是可不必說的。但是我要讀者知道「中國基督教史綱》和《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是有連帶的關系。許多西方學者,以為中國人宗教思想非常淡薄,甚而至說中國是無宗教的國家,中國學者也有引着此語以自豪。殊不知中國在上古時代就有「祝官」和「史官」之設,「祝官」掌天事,「史官」掌人事,一是關於宗教,一是關於歷史,所以在中國的古代,宗教和歷史是相提並重。並且一切偉大的宗教都產生於東方,而這些的宗教,除婆羅門教外,如佛教、明教、回教、猶太教以至於基督教都曾在中國下了種子,而中國也成了肥沃的宗教園地,除一二萎謝不振外,其余都已婆娑合抱,茂盛蕃滋。關於這個問題,我不欲多贅,只要你們翻開王先生的《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就可明白了。不過還有人以為基督教不能迎合國人的心理,一是因為中國人宗教思想淡薄,一是因為基督教義和中國文化抵觸。頭一個問題王先生已經在《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答復了。第二個問題,他在這本書里也給了我們一個很愷切詳明的答復。我在這本書里面得了一個感想,就是我們不應該再把基督教看為一種洋教了,因為它已經在我們中國文化園地里生了根,而且已是根深蒂固,雖在風雨飄搖之秋,遭受不少摧殘,還能挺然獨秀,好像老菊凌霜,青松抱雪。
中國基督教信徒現在約有四百萬,中間二百七十二萬左右是天主教信徒,一百萬多是更正教信徒,為中國人口百分之一,換言之,一百人中有一個基督徒。數量雖然不多,而其影響之大,散布之廣,這些事實,誰也不能否認。中國之社會、政治、文學、藝術,以至於整個的生活,無不直接間接與之發生關系。至於全國通都大邑、窮鄉僻壤,無不有福音使者的足跡,散下種子,結成生命之花。基督教已漸漸地和中國民眾生活織錦似地打成一片,這一點王先生在書中也給了我們一種的暗示。
……
文學、哲學、宗教雖說是文化中一部分,其實也就是民族的一種特殊的活動,一種內部的生活,為民族精神所寄托,或由之以表現,並且是民族思想的結晶,文化最要的成分。我國人既長於歷史的記載,何以對於民族特殊的活動,不加以特殊的注意呢?這個原因或許是因為數千年中國史家所注意的只有帝王和貴胄的事略,而民眾的活動則多疏忽。同時中國人缺少論理的思想和系統的觀念,所以能夠用干斗學的方法來編著各種特殊活動的歷史,真是鳳毛麟角不可多見。
基督教東漸和其他的宗教傳入中國的歷史稍有不同,比如佛教在中國,雖有盛衰興廢的時期,但是自初傳以至於現在幾兩千年,其歷史是繼續不斷,其范圍雖廣,材料雖多,敘述起來還不算困難;基督教則不然,中間有的斷絕數百載,幾至於湮沒,后來雖死灰復燃,而名目變更,使人不得認識廬山真相,如唐之景教,元之也里可溫,明清之天主教,還有和基督教類似或相關的宗教的傳人,如摩尼教、一賜樂業教,以至明教、回教,吾國史籍的記載,多?昆雜不清,若非經一番整理,索隱鉤玄,真是無法究詰。
基督教說是自唐代至於現今,至少也有千余年了。可是到現在還沒有人為它編一個很完備很翔實的歷史。我少時讀過謝洪賚的《中國耶穌教布道小史》,后來又讀陳援庵的《一賜樂業教》、《元也里可溫考》以及其他關系於中國基督教的考據,同時又在巴黎國立圖書館得見法國學者關於天主教傳入中國的著作,因為我自己學力與時間的不足,總希望有人能夠把這些的材料搜集在一起,博考群書,提綱挈領,源源本本,作一個有系統的敘述。這種希望與私衷的禱祝,已有數年,最近見到王治心先生所著的(《中國基督教史綱》,閱讀一遍,深得我心,數年來的禱祝與希望,現在已成為事實了。王先生對於中國的國故極有研究,對於基督教的信仰又極純粹,他編著中國基督教史,是以中國宗教思想為背景,和一般專事摭拾西人牙慧,隔靴搔癢,與中國文化和生活漠不相關的編著,實不可同日語。
數年前王先生著有《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由中華書局出版,早已膾炙人口,風行海內。現在的《中國基督教史綱》出版后要「洛陽紙貴一,這是可不必說的。但是我要讀者知道「中國基督教史綱》和《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是有連帶的關系。許多西方學者,以為中國人宗教思想非常淡薄,甚而至說中國是無宗教的國家,中國學者也有引着此語以自豪。殊不知中國在上古時代就有「祝官」和「史官」之設,「祝官」掌天事,「史官」掌人事,一是關於宗教,一是關於歷史,所以在中國的古代,宗教和歷史是相提並重。並且一切偉大的宗教都產生於東方,而這些的宗教,除婆羅門教外,如佛教、明教、回教、猶太教以至於基督教都曾在中國下了種子,而中國也成了肥沃的宗教園地,除一二萎謝不振外,其余都已婆娑合抱,茂盛蕃滋。關於這個問題,我不欲多贅,只要你們翻開王先生的《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就可明白了。不過還有人以為基督教不能迎合國人的心理,一是因為中國人宗教思想淡薄,一是因為基督教義和中國文化抵觸。頭一個問題王先生已經在《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答復了。第二個問題,他在這本書里也給了我們一個很愷切詳明的答復。我在這本書里面得了一個感想,就是我們不應該再把基督教看為一種洋教了,因為它已經在我們中國文化園地里生了根,而且已是根深蒂固,雖在風雨飄搖之秋,遭受不少摧殘,還能挺然獨秀,好像老菊凌霜,青松抱雪。
中國基督教信徒現在約有四百萬,中間二百七十二萬左右是天主教信徒,一百萬多是更正教信徒,為中國人口百分之一,換言之,一百人中有一個基督徒。數量雖然不多,而其影響之大,散布之廣,這些事實,誰也不能否認。中國之社會、政治、文學、藝術,以至於整個的生活,無不直接間接與之發生關系。至於全國通都大邑、窮鄉僻壤,無不有福音使者的足跡,散下種子,結成生命之花。基督教已漸漸地和中國民眾生活織錦似地打成一片,這一點王先生在書中也給了我們一種的暗示。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