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品鑒與投資

白玉品鑒與投資
定價:588
NT $ 512
  • 作者:錢振峰/主/編
  •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7400935
  • ISBN13:9787807400936
  • 裝訂:平裝 / 195頁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這是提供給收藏愛好者、投資者、玉器鑒定師和玉雕工藝師使用的白玉鑒賞專著。專業性、實用性並重,圖文互動。它展示各種白玉的形態特征。它介紹各類白玉藝術作品在造型、工藝方面的鑒定、評價知識。它給新疆白玉(包括羊脂白玉)、俄羅斯白玉、青海白玉、其他玉石以及做假白玉都作出詳細的對比、對照,傳授鑒賞、區分的經驗、方法獨樹一幟。它促使你掌握真本領,它讓你走成功之路。

作者簡介︰

錢振峰,1961年4月生于上海。交通大學經濟管理系畢業。高級經濟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寶玉石協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玉文化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上海玉石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大學、同濟大學客座教授,美國A‧S‧A首席珠寶評估師,英國M.V珠寶評估師。1975年進入玉雕行業,歷任上海玉石雕刻廠副廠長、上海工藝美術商廈總經理、上海工藝美術品服務部有限公司經理、上海工藝美術品服務部有限公司總經理。1997年以來,出版《古今說玉》,發表《淺談藝術品投資》、《玉文化探密》、《玉器與珠寶》、《遨游翡翠世界》和《白玉籽料》等文章。
 

目錄


上編 常識
一、玉器材質縱覽
(一)硬玉與軟玉
(二)軟玉的性質
(三)軟玉品種
(四)硬玉、軟玉以外的其他玉石
二、中國白玉玉器
(一)白玉品質類辨
(二)中國歷代所產所用白玉
(三)中國白玉玉器的傳統文化內涵
中編 鑒定
材質篇
一、白玉的優劣
(一)新疆白玉鑒析
(二)俄羅斯白玉鑒析
(三)青海白玉鑒析
二、新疆白玉與俄羅斯白玉、青海白玉的比較
(一)新疆白玉與俄羅斯白玉的區分
(二)新疆白玉與青海白玉的區分
(三)青海白玉與新疆、俄羅斯白玉的綜合分析
三、新疆白玉與其他相似玉石的區別
(一)新疆白玉與白翡翠
(二)新疆白玉與獨山玉
(三)新疆白玉與岫玉
(四)新疆白玉與密玉、東陵玉、貴州玉、晶白玉
(五)新疆白玉與碳酸鹽類玉石
(六)新疆白玉與白瑪瑙
(七)新疆白玉與芙蓉玉
四、白玉作偽
(一)人造籽料
(二)人工皮色
(三)材料作偽
玉雕工藝篇
一、白玉原材料的運用
二、玉器造型設計要素
三、白玉作品制作工藝的檢視
下編 評析與營運
一、白玉成品評價的原則
二、白玉的商貿及營運
三、白玉藝術品的價格走勢
後記
 

這兩年.和田白玉的曰漸稀缺.促使民間對白玉的收藏掀起前所未有的高潮。這種態勢引起了海內外的普遍關注.也引起投資商們的極大興趣。

提起白玉.人們不約而同地把它與寶或寶貝聯系在一起,而人類究竟什麼時候開始有“寶”或“寶貝”這個概念.它們的含義又如何.恐怕誰也說不清楚了。中國古代文字中.“寶”寫成“”.意思是指放在屋里的玉與貝殼。貝殼作為遠古時期人們進行物物交換的憑信.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流通的貨幣。那個時代.人若無貝殼.不能進行商品交換.生存恐十白是難以維系的。玉是那個時代人類的主要審美對象,被人們視作與天、與神溝通的神靈之物.它與人的命運相連.似乎誰得到它、擁有它.禍夕旦福不用擔心.蒼天會保佑.財勢跟著來.因此為人們所向往.被人們所追求,成了人們(尤其貴族、富有階層)生存的重要物質支撐和精神依托。所以.“寶”或“寶貝”這樣的概念、意識.總與人的生存休戚相關.是萬萬缺不了、丟不得的。後來.人們改用銅錢、紙幣進行商品交換.貝殼從人類寶貝意識中逐漸淡化乃至消失.玉作為寶貝的意義便凸現出來.它的神秘性也愈發深化.在中國終于演繹成綿延幾千年的燦爛的玉文化。今天當我們翻開中文字典.“王”字偏旁的字就多達二百幾十個.都與玉有關;在古代文獻中.有關玉的史實記載就更層出不窮.

中國的玉文化反映人類對幸福生活的向往,非常獨特.並且富有魅力。因為.玉是大自然和人類社會中人們對美好生存環境訴求的一種經久不衰的物化形式.而且各個時代都有人把對生存的渴望想象為各種可以觸摸到的形態.然後由能工巧匠用玉把它藝術地表現出來.這樣一代又一代留傳下來,于是玉器便千姿百態.流光溢彩。譬如,遠古時,人們對惡劣的自然環境束手無策,想到天上有神在主宰一切.進而便有人用玉琢成神的形象——那是從天際的彩虹想象出龍的最初形象,玉器中稱此為“璜”。我們在紅山文化遺址中看到很大的祭壇,祭桌上放的就是這樣一塊璜。遠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晴空萬里是吉相,因此那時的玉璧光素無紋。後來想到龍能呼風喚雨,便在璧的邊緣雕龍——稱“出廓璧”。古代中國作為農業國,人們期望有年年豐收的生存環境.玉壁上往往雕琢谷紋,表達的就是渴望蒼天恩賜風和日麗、喜降潤雨瑞雪、促使萬物生長的強烈願望。

原始社會解體,奴隸主剝奪了奴隸們自由生存的權利,將玉的享用——人類美好生存的一種訴求形式也剝奪了。此後,玉雕客觀上為統治階級服務,玉被明確劃分出等級。戰國時期的文獻《管子》中有“闢千金者,白璧也”的說法。《禮記》中也有“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玄玉;大夫佩水蒼玉;世祖佩瑜玉”的記載。這真如郭保鈞《古玉新詮》中所言︰“抽繹玉之屬性,賦以哲學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賦以陰陽思想而宗教化;比較玉之尺度,賦以爵位等級而政治化。”眾所周知的“和氏璧”後來也被雕成秦始皇的傳國璽。傳國璽“側而視之則碧,正而視之色白”,上鑿“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當是贏政欲借白玉的靈性,庇佑他打下的江山能萬代相傳。秦亡後,歷代帝王都千方百計想得到它。這樣一塊白玉印璽,自此你爭我奪地被留傳一千兩百多年,先後由十幾位帝王經手,直至後唐宗主李從珂攜印自焚才失蹤。秦以降.漢、唐、趙宋各朝帝後的印璽均以上好白玉雕琢而成︰即使晚清.我們見到的珍妃玉印,也是白玉。

白玉不僅至尊至貴,還被視為高尚、純潔。春秋戰國時期,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主張“君子比德于玉”,其實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訴求︰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滿腔熱忱地希冀能用玉實現人與人之間美好的道德規範,後人將此稱之為與“玉成其事”。結果.“君子比德于玉”影響千百年。這個“玉”當然主要指白玉。因為白玉“溫潤而澤,仁也”,“氣如白虹,天也”。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幾乎整個封建時代,都提倡“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漢、唐、宋、元、明,乃至“康、雍、乾”清三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經濟的發展導致城鎮增多,人們的日子也比以往好過許多。這時,玉的產出大幅度增長,玉器流向廣大民眾。除傳統的禮儀玉之外,當時的佩玉、飾玉、陳設玉以及器具玉 都雕得非常形象非常生動。人們用多姿多彩的玉器裝扮自己和美化生活,同時也想以這些玉來留住眼前的美好光景,敬玉、愛玉、用玉蔚然成風。現在,許多玉器著述都稱宋、元、明時代的玉器“世俗化”。這個“世俗化”應該是廣大民眾使用和佩掛玉器而形成的變化。宋、元、明時代的玉器,藝術形象豐富,寓意非常明確,例如當時盛行的玉雕“持荷童子”取材于佛教故事,它寄托世人渴望子孫早日成才的強烈願望。其他諸如“三羊開泰”、“雙蓮藕”、“五蝠捧壽”、“魚躍龍門”等藝術形象,以及諸多的山子,也都是平民百姓希望改變現實環境而對幸福生活的一種訴求。這在自命清高的士大夫眼中,顯得俗氣,但是當時,人們是當作貴重禮物贈送親朋好友,表達良好的祝願,並有望玉成其事,流傳到今天,就是一件件文化歷史內涵非常豐富的文物珍品。

中國的玉器非常直播白,同時又很藝術地反映人們對生存環境的訴求。而且,各個時代的玉器反映的訴求內容不一樣,都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因此,中國的玉器是很有個性的文化;中國的玉雕是經貿不衰的傳統。

我們今天談論中國玉器,還應該注意19世紀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玉器文化曾經遭受的兩次浩劫與破壞。一次是西方列入侵中國後喪心病狂地掠奪,以至于《中國玉器大全》(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1年出版)中羅列的玉器品種絕大多數存放在西方的一些大博物館內,國內幾乎都不見有。這讓國人扼腕痛心。另一次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批判所謂“封、資、修”的時候,有些老人還心有余悸,不敢佩掛和擺放。但是,深深扎根于中國人民生活中的玉文化,無論外國侵略者還是國內極端分子,都挖不盡、斬不絕;勤勞善良的中國人民對幸福美好的生存環境的追求,就像奔騰不息的江河,即使朔風猖獗,天寒地凍,冰封之下的江水仍一如既往,低吟輕唱,歡快地奔向前方。

現在已進入21世紀,我們正在建設小康社會。這幾十年來,伴隨國民經濟的騰飛,民間佩玉、掛玉非常普遍,對白玉玉器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只須稍加留意,你就不難發現當今大江南北流行的玉器主要有兩類,一為高檔藝術精品,以陳設器居多;一是用以“納富避禍”的吉祥玉,諸如觀音、闢邪、玉璧、生肖、玉琮、玉翁仲等等。這兩類玉器真實地反映了今天中國人民對新生活的熱愛,對傳統藝術品的崇敬與呵護;同時也反映出太平盛世人們渴望國家長治久安的心態。據悉,領導干部中也有佩玉的,這既是與民同樂,也可以說是心系百姓生存而用以自策的責任感的流露。因為,真正待到哪一天人民不再佩掛吉祥玉,就不再為前途熱電廠憂了,整個社會也呈現安居樂業、道不拾貴、夜不閉戶的景象;而要進入這種境界,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話說回來,目前民間對白玉的收藏方興未艾,而人們對白玉尤其和田白玉卻缺乏了解,當著和田白玉來源日漸稀少而價比黃金之時,造假之風甚囂塵上,一些投機者也以次充好,乘虛而入,整個市場于是有點魚目混珠,真假難辨。面對這些,錢振峰先生心急如焚,早早邀集同道專家,義不容辭地挑起了厘清市場、指導市場的重擔。他編撰的《白玉品鑒與投資》這本書,完全是常年在玉器制作和經營領域的實踐與體會,他整理和充實前人的知識,總結經驗教訓,並且注重實用與指導;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本著述運用新知識,把前人的鑒定內容化為科學的剖析,將經驗性的感性知識提升到現代科學的高度,這對廣大讀者有效地識辨玉器真偽,很有幫助。

《白玉品鑒與投資》脫稿,錢先生囑我寫點東西,對當前的玉器市場呼吁一下,以期引起公眾重視,于是便有上述文字。同作者一樣,我也渴望這本著述能拋磚引玉,以使當前的玉器收藏紅紅火火,健康發展,促使中國玉器這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是為序。

2006年中秋 于舊宅燈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