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世界」復雜性及其認知動力模式

「生活世界」復雜性及其認知動力模式
定價:132
NT $ 115
  • 作者:李恆威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460937
  • ISBN13:9787500460930
  • 裝訂:255頁 /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社會生活是復雜的,自然世界也是復雜的,未來發生的事情經常出乎我們的意料。為什麽世事不是確定的,而是復雜的和出乎意料的呢?

本書的主旨就是試圖找出這種形勢背後的動力機制。以現象學的”生活世界”概念為基礎,結合現象學、解釋學、發生認識論、心智哲學、進化認識論、認知語言學、邏輯學、系統和復雜性科學、金融投資等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作者給出了一個一般的動力結構來大致說明生活世界,特別是有意識的人所形成的社會生活,何以是復雜的。
 

目錄

導論 「生活世界」和復雜性
一 認識論態度的理想或理性
二 存在與認識的差別
三 「生活世界」
(一)世界性和個性(整體和部分,系統和元素)
(二)系統和結構
四 現象和顯現
五 顯現方式和層次
六 復雜性的動力模式
(一)無法簡約的相互作用
(二)動力模式
第一部分 完全還原的不可能性
引言
第一章 回到生存
一 主觀性悖論
二 客觀性悖論
三 認識論的困難
四 相關性的紐結
五 回到生存活動的人
第二章 認識的知覺基礎
一 人的含義
二 認識的兩義性
(一)兩義性概念
(二)對知覺認識的傳統偏見的批判
1.批判知覺認識的經驗論
2.批判知覺認識的唯理論
3.「美諾悖論」
4.知覺的確實性和判斷
三 現象場
四 科學的知覺基礎和生活世界的合理性
第三章 意識經驗的主觀性和涌現
一 自然的心智
二 主觀性、感受性和「難問題」
(一)主觀性
(二)感受性
(三)論證主觀性
1.傑克遜的「知識論證」
2.內格爾的「作為……會是什麼樣子」(whatto be…)的論證
3.主觀性/客觀性
(四)意識的「難問題」
三 駁查默斯
四 涌現和意識的判據
五 意識涌現的現象論
六 進一步的哲學思考
(一)意識與自然關系的現象結構
(二)存在與描述
(三)選擇與邏輯
(四)行為與認識
七 總結
第二部分 認知動力模式
引言
第一章 有結構的建構
一 發生認識論
(一)主客體之間的關系:知識發生於主客體相互作用活動的建構
1.活動
2.主客體相互作用的活動
(二)發生認識論的客體和客觀性的含義
二 認知發展的適應性動力:同化一順應
(一)適應:同化一順應
(二)衍生論
第二章 市場反身性的解釋學處境
一 反身性的一般概念
二 反身性的解釋學處境
三 對社會科學和經濟學的批判
四 一個反身性運作的模式——盛衰序列
五 不完備理解、可錯性和偏見
六 時間和歷史的實在
七 一些相關的聯系
結語 「生活世界」的邏輯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語言是人類最顯著和最獨特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方式,使用語言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關鍵特征之一。在不同文明的古籍中,我們都能找到人類對語言本身的早期關注。這些記述就是最早的語言學。人們對語言的研究一直在兩個層次上進行:一是歸類、解釋各類具體的語言現象,二是探究語言的本質。前者是關於語言的描述理論,而后者則是語言的元理論。20世紀對語言本質研究的一個最根本的推動來自喬姆斯基。「喬姆斯基革命」將語言與心智關聯起來,視語言為一個獨特的心智器官。

盡管語言是人類最獨特和最顯著的行為活動和認知方式,但在人類的種系演化和個體發展中,人類展現了廣泛存在的其他形式的認知方式。認知研究過去長時期集中在語言符號的思維水平上,如推理、決策、符號表征等內部過程。這種研究范式認為這些內部過程可以獨立於行為運動。然而,已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意識到,認知並不僅僅是純粹的以語言活動為中心的內部過程,它還包含廣泛的知覺一動作耦合、行為運動控制等非語言的認知能力。非語言的認知過程顯然與語言的符號式認知不同。研究非語言的認知過程和方式已經發展成為「第二代認知科學」的中心主題。

認知科學是研究身一心統一的主體是如何發展它們的認知能力和完成它們的認知活動的。自20世紀50年代「認知革命」發生以來,在不長的半個多世紀中,認知科學在相關領域取得了眾多開創性的研究成果,極大地深化了人類對自身認知活動的認識。其間,認知研究經歷了一次深刻的范式轉變,即從基於計算隱喻和功能主義觀念的「第一代認知科學」向基於具身心智(embodied cognition)觀念的「第二代認知科學」的轉變。觀念的轉變導致認知研究的方法和主題的變化。「第二代認知科學」將認知主體視為自然的、生物的、活動於日常環境中的適應性的主體,認知就發生於這樣的狀況中。概括起來,「第二代認知科學」倡導的認知觀念是:認知是具身的(emb。died)、情境的(situated)、發展的(developmental)和動力學的(dynamic)。

我國的認知科學研究總體起步較晚,但近年來也出現了快速發展的勢頭。國內相繼有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以認知心理學和腦研究等為重點的研究機構和實驗室,特別是國家「985」工程的實施,推動了認知科學全方位的、綜合研究的進展。浙江大學的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就是在「985」工程二期中啟動的一個項目。浙江大學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認知科學的所有基礎科學凝聚其中,探索在新的科研運行機制下實現多學科的實質交叉和真正的學科會聚。今天,科技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多地依賴於學科的交叉整合和技術集成,許多重大的創新突破來源於學科交叉中的「邊緣」問題。人類的認知既是生物的、個體的現象,也是文化的、社會的現象,因此只有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方法的互補研究中,人類認知的深層統一性才有可能最終揭示出來。

浙江大學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特別策划了該文庫,以期推動我國語言與認知的研究。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