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與徽州:16—20世紀兩地互動與社會變遷的比較研究

蘇州與徽州:16—20世紀兩地互動與社會變遷的比較研究
定價:138
NT $ 138
  • 作者:唐力行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07-0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0051010
  • ISBN13:9787100051019
  • 裝訂:367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傳統史學是帝王將相的家譜,其視野局限於社會上層和政治精英階層。要知道,歷史的真正創造者是人民大眾,社會史強調眼光向下,關注下層民眾。我們既要研究長時段中普通人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組織形態、禮儀習俗、民間信仰、倫理關系等等,也要研究短時段即社會大變動時普通人的經歷和命運。下層民眾,比如農夫、小販、走卒、商人、市民等社會群體是生活在草根社會中的,即一個個具體的區域中的。

區域研究已引起中外學界的高度重視,其中蘇州與徽州的研究尤為引人注目。這項成果在區域研究的基礎上,進而關注區域之間的相互作用,認為任何區域的發展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必然會與其他相關區域發生人員、經濟、文化等的交往與互動。一方面,各個區域的地理、物產、區位、交通、文化、乃至經濟社會結構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另一方面,區域之間的互動互補也是各區域形成並保持這些特點的必要條件。因此區域互動關系的研究必將把區域研究引向深化。該成果在對蘇、徽兩州區域研究的基礎上,著重對這兩個區域間的互動加以考察,進而探討了區域互動對兩地的發展以及整個江南社會變遷的影響。
 

目錄

序:從區域史研究走向區域比較研究
緒論:16世紀以來蘇州、徽州的區域互動與江南社會的變遷
一、蘇州與徽州的歷史淵源、區位差異
二、16世紀以來蘇州與徽州間的區域互動
三、蘇州、徽州的互動與江南社會變遷
第一章 蘇州與徽州的家庭—宗族結構
一、蘇州、徽州家庭—宗族結構的傳衍
二、蘇州與徽州家庭—宗族結構的差異
三、徽商與蘇州、徽州家庭—宗族結構的變異
第二章 蘇徽兩地間的家族移徙與互動
一、大阜潘氏由徽人蘇的土著化過程
二、潘氏家風對徽州文化的繼承
三、潘氏人蘇之後的家風衍變
四、蘇徽兩地間潘氏家族的互動
第三章 蘇州與徽州的婦女
一、蘇徽兩地婦女與經濟生活
二、蘇徽兩地婦女與區域文化
三、蘇徽兩地婦女的共同命運
第四章 蘇州與徽州的基層社會控制方式
一、蘇徽兩地宗族組織與宗族意識的差異
二、徽州宗族組織對基層民眾的控制
三、蘇徽兩地宗族組織、鄉紳與其他基層組織之關系
第五章 蘇州與徽州的社會保障
一、蘇州多元化社會保障體系的構成與功能
二、徽州一元化宗族保障系統的形成與運作
三、蘇徽兩地社會保障體系的差異與互動
第六章 蘇州與徽州的市鎮
一、兩地市鎮發展的差異
二、徽商與兩地市鎮的互動
第七章 蘇州與徽州的民間信仰
一、蘇徽地理人文條件與民間信仰的差異
二、蘇徽兩地民間信仰的傳播與互動
三、民間信仰與蘇徽兩地民眾社會生活
第八章 蘇州與徽州的風尚習俗
一、蘇州與徽州市民群體風尚習俗的比較
二、蘇州與徽州鄉民群體風尚習俗的比較
三、蘇州與徽州間風尚習俗的互動
第九章 蘇州與徽州進士的文化素質與文化互動
一、明清蘇州、徽州進士的文化素質比較
二、明清徽州、蘇州進士的文化互動與文化素質
 

上海師范大學歷史學科半個多世紀來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形成了求實、創新的風格,一方面著意培養扎實的史學功底,另一方面注意增強創新意識,揚長避短,占領學術前沿。經過幾代學者的共同努力,學科建設取得長足的進步,目前已建立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

中國近現代史學科是上海師大歷史學科中最具特色、最充滿活力的二級學科之一。1982年,中國近現代史學科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94年在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室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近代社會研究所。2000年中國近現代史博士點經國務院學位辦批准設立,2001年在研究所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並於同年被評為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2005年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升格為上海市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為唐力行教授。目前學科分為三個方向:區域社會經濟研究、社會問題與社會變遷、下層社會和幫會研究。各方向帶頭人分別是唐力行、蘇智良、周育民。

上海師范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專業,以轉型期中國社會研究為中心,形成了以下四個特點:

一、整體中國與區域社會研究相結合。區域史研究是國際史學界的新趨向。我們重點研究的江南區域(含上海、徽州)是社會轉型頗具特色的地區。區域社會是整體中國的一部分,是整體中國的細胞形式,解剖某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區域社會,本身就有助於我們深化對整體中國的認識。而且下層民眾是生活在一個個具體的區域社會中的,我們要眼光向下,關注歷史上下層民眾的社會生活、組織結構、宗教信仰、傳統文化,以及他們與社會大變動的關系等等,重建社會生活的實態,都離不開區域史的研究。例如《江南儒商與江南社會》、《明清以來徽州區域社會經濟研究》、《商人與文化的雙重變奏——徽商與宗族社會的歷史考察》、《近代上海黑社會研究》等區域性研究所構築的社會實態,都有助於加深對整體中國的認識。我們在進行整體中國研究時,也注意充分利用區域資料,力圖做到宏觀與微觀相結合,例如《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中國幫會史》、《中國會道門》等。

二、長時段與短時段相結合。我們認為16世紀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標志著中國傳統社會轉型的開始。無論是區域社會的研究、秘密社會的研究還是近現代社會問題或知識分子的研究,都不能局限於1840年後社會急劇變遷的一百年,而應該把社會急劇變遷的短時段放到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較長時段中去加以考察,才能克服傳統研究局限於一個較短時段的缺陷,使研究更具深度和力度。因此,我們突破了僅僅以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的社會變遷來考察轉型期社會的舊有模式,提出了明清以來中國近世社會的概念,跳出近代史,又回歸近代史。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