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話」,是中國古代戲曲理論著作的主要形式。絕大部分古代戲曲理論的觀點、對戲劇作品優劣得失的批評討論,都是用「曲話」形式來寫的。但過去對「曲話」的「文體」,多未給與應有的注視,而只將它視為效法「詩話」、「詞話」而成的類似之作。因此對「曲話」「文體」的特性、特征、狀態、衍變過程及其內在發展規律等,雖偶見點滴涉及,然對之進行專門系統研究的著述,則始自本書。而這貌似是叫小的題目,但如能對此取得較深入的了解,當然也會有助於對「曲話」內容的領會。本書的意義與成就當即在於此。
本書的內容並未簡單地自囿於考論「曲話文體」;實際上它是從文體考論的視角作為出發點,以文體做為「抓手」,進而探索或一時代曲話的「文體性狀」,包括內容特點、價值及優劣等;從而得出若干可供參考的觀點。如指出對先秦史料文獻應考慮到它的「渾然性」,對唐、宋曲話應明確認識到它是「獨舉所知」、「偏記小錄」之作,限於一時一地見聞而並非宏觀考察、包羅備舉詳述之作等等。
適應這以貌似較小的題目來作文章,本書的特色之一,正在於「小題大做」。它注意到研究對象中或大或小的問題,擘肌分理,剖析毫厘,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乃能成此宏文。即以對今人為《中國曲學大詞典》所寫「曲話」條目釋文而言,原文僅二干五百字左右,而本書以第一章第三節「綱要式歷史概括與『潛學』式文體界說」一節對之進行詳盡討論;既為之定名,又由定義曲話的方法、斷限曲話的原則、分類曲話歸屬的邏輯方式等多方面進行剖析。其思考之縝密,我猜想即該釋文執筆者或亦未能及。
本書是迄今為止第一部系統研究曲話文體的著作。
作者融合戲劇戲曲學與史學、文學、藝術學、文獻學、訓沽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着力於確認:曲話並非如歷來所認為的那樣類從於濤話、詞話而生成發展;長期孕育於其問的中國戲劇學在近代的變化發展,亦並非依附於西學東漸,而具有自身內在的學術傳統和歷史演變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