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發生率、高死亡率、低成功率是世界資本市場公司並購中的普遍現象。
作者運用自身的經歷和田野調查的豐富案例,綜合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學科,運用當代人類學的跨文化理論和事件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公司並購中作為深層隱性要素的文化心理行為,提出了整合公司文化、提高公司並購成功率的路徑和方法,充分體現了經濟人類學參與時代變革的強烈沖動和願望。
目錄
總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理論基礎︰文化的市場價值與剩數效應
第二節 既有的研究。
第三節 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四節 研究方法、對象和不足
第五節 有關概念與範疇的說明
第二章 企業文化和並購綜合癥
第一節 文化休克和心理失調
第二節 組織沖突和派系清洗
第三節 文化沖突和並購綜合癥
第三章 文化沖突和企業核心競爭力
第一節 文化沖突的階段劃分和特征
第二節 影響文化沖突的因素
第三節 文化沖突和企業核心競爭力
第四章 文化同化︰模式的選擇
第一節 文化整合的內容和模式
第二節 文化同化︰類型和條件
第三節 企業文化同化方式整合企業存在的風險
第四節 正確認識和使用文化同化模式
第五節 因地制宜選擇文化整合模式
第五章 英雄之旅︰文化整合的路徑
第一節 並購流程和文化整合
第二節 文化整合的時機和速度
第三節 企業文化的邊界︰路徑的選擇
第四節 並購價值的創造與文化整合
第六章 結論
附錄 61家民營企業並購案基本情況表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理論基礎︰文化的市場價值與剩數效應
第二節 既有的研究。
第三節 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四節 研究方法、對象和不足
第五節 有關概念與範疇的說明
第二章 企業文化和並購綜合癥
第一節 文化休克和心理失調
第二節 組織沖突和派系清洗
第三節 文化沖突和並購綜合癥
第三章 文化沖突和企業核心競爭力
第一節 文化沖突的階段劃分和特征
第二節 影響文化沖突的因素
第三節 文化沖突和企業核心競爭力
第四章 文化同化︰模式的選擇
第一節 文化整合的內容和模式
第二節 文化同化︰類型和條件
第三節 企業文化同化方式整合企業存在的風險
第四節 正確認識和使用文化同化模式
第五節 因地制宜選擇文化整合模式
第五章 英雄之旅︰文化整合的路徑
第一節 並購流程和文化整合
第二節 文化整合的時機和速度
第三節 企業文化的邊界︰路徑的選擇
第四節 並購價值的創造與文化整合
第六章 結論
附錄 61家民營企業並購案基本情況表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人類學傳入中國雖然已超過整整一個世紀,但人類學學科建設的真正發展則是近年的事。而學科建設中最具有顯示度的是博士點的建立。1981年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復辦後的相當長時間內,一直是大陸唯一的博士、碩士和學士授予單位(香港中文大學也招收人類學博士班學生),直到1998年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建立起人類學的博士點才改變這種局面。幾乎是同時,台灣的清華大學(1997)、台灣大學(1998),香港科技大學也開始招收人類學博士班學生。
近幾年來,人類學學科點在更多的大學建立起來,如博士點除原有中山大學、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外,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廈門大學、南開大學、上海大學、清華大學也有了人類學博士授予權;人類學碩士授予單位已經超過20個,如武漢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福建師範大學、雲南大學、中南大學、青海民族學院等。實際上還有許多人類學方向設在別的學科點下招收博士生、碩士生,如復旦大學招收“體質人類學”博士生和文學人類學碩士博士生,中國音樂學院招收“音樂人類學”博士生、碩士生,中國刑警學院招收“法醫人類學”博士生、碩士生,中國藝術研究院招收“藝術人類學”博士生、碩士生,華南師範大學招收“體育人類學”博士生、碩士生等不勝枚舉。其次是人類學研究機構增多,如除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更名為“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外,中國社會科學院還成立了“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福建師範大學以及一批民族院校等也相繼成立了人類學的研究機構。
一批批人類學碩士、博士研究生,追尋人類學之夢踏人人類學的大門,他們又將帶著或許更多的追問去開創21世紀中國人類學的新局面。綜觀近幾年來國內一些人類學研究生的培養,研究生的選題以及學位論文,不管研究的專題如何多樣,就對學科本身的發展而言︰最後總繞不開某些相通的學術關懷。總結起來,那就是︰(1)田野調查,(2)社區與區域研究,(3)歷史人類學研究,(4)應用研究。我認為在這里仍有必要對這四個方面做一個客觀的審視。
一
田野調查(fieldwork)被譽為人類學家研究的基礎,中國人類學秉承了這一傳統並貫穿于學生的培養之中。在中山大學人類學系,人類學田野調查是人類學本科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人類學8個學分,考古學12個學分),也是碩士(碩士田野調查時間不少于3個月)、博士(博士田野調查時間不少于10個月)研究生的基礎課程。國內各兄弟院校對田野調查也有相關的規定。
作為以異文化研究起家的人類學來說,不深入實地進行調查無異于紙上談兵。田野調查雖然被國內人類學者和相鄰學科廣為接受,但在中國討論如何深刻認識田野工作的意義如何真正做好田野工作仍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首先,涉及田野調查的目的和基本要求問題。人類學田野工作是用直觀的方法觀察人類行為,通過介人式的經歷以及不同社會人們的深人交往來研究一種文化。盡管人類學田野調查有自身發展和完善的歷程,但基本假設即為人類學者研究的深度如何完全取決于在工作中被研究對象接受的程度。田野工作要求觀察的準確性,需要研究者與其研究的人們生活在一起,學講他們的語言,親自觀察他們的習俗。通常要求受過專門訓練的人類學家在所研究的民族或地區生活上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時間,用參與觀察和親身體驗來獲取充分、翔實的民族志資料。即使研究本文化或者研究自己生長村落的“家鄉人類學”,同樣需要高質量的田野調查。這一點,費孝通先生很早就認識到,他談到其在學社會學的過程中,就明白了必須聯系實際到社會實踐中去觀察、分析、思考,因為實地調查方法是從人類學里學來的,所以他認真去找人類學家學習,師從史祿國教授。考慮到具體的研究課題、研究對象和研究者本身具備的條件不同,我們不能生搬硬套具體的時間要求,但離開了觀察的準確性和深度,田野調查就達不到預期效果。
……
近幾年來,人類學學科點在更多的大學建立起來,如博士點除原有中山大學、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外,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廈門大學、南開大學、上海大學、清華大學也有了人類學博士授予權;人類學碩士授予單位已經超過20個,如武漢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福建師範大學、雲南大學、中南大學、青海民族學院等。實際上還有許多人類學方向設在別的學科點下招收博士生、碩士生,如復旦大學招收“體質人類學”博士生和文學人類學碩士博士生,中國音樂學院招收“音樂人類學”博士生、碩士生,中國刑警學院招收“法醫人類學”博士生、碩士生,中國藝術研究院招收“藝術人類學”博士生、碩士生,華南師範大學招收“體育人類學”博士生、碩士生等不勝枚舉。其次是人類學研究機構增多,如除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更名為“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外,中國社會科學院還成立了“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福建師範大學以及一批民族院校等也相繼成立了人類學的研究機構。
一批批人類學碩士、博士研究生,追尋人類學之夢踏人人類學的大門,他們又將帶著或許更多的追問去開創21世紀中國人類學的新局面。綜觀近幾年來國內一些人類學研究生的培養,研究生的選題以及學位論文,不管研究的專題如何多樣,就對學科本身的發展而言︰最後總繞不開某些相通的學術關懷。總結起來,那就是︰(1)田野調查,(2)社區與區域研究,(3)歷史人類學研究,(4)應用研究。我認為在這里仍有必要對這四個方面做一個客觀的審視。
一
田野調查(fieldwork)被譽為人類學家研究的基礎,中國人類學秉承了這一傳統並貫穿于學生的培養之中。在中山大學人類學系,人類學田野調查是人類學本科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人類學8個學分,考古學12個學分),也是碩士(碩士田野調查時間不少于3個月)、博士(博士田野調查時間不少于10個月)研究生的基礎課程。國內各兄弟院校對田野調查也有相關的規定。
作為以異文化研究起家的人類學來說,不深入實地進行調查無異于紙上談兵。田野調查雖然被國內人類學者和相鄰學科廣為接受,但在中國討論如何深刻認識田野工作的意義如何真正做好田野工作仍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首先,涉及田野調查的目的和基本要求問題。人類學田野工作是用直觀的方法觀察人類行為,通過介人式的經歷以及不同社會人們的深人交往來研究一種文化。盡管人類學田野調查有自身發展和完善的歷程,但基本假設即為人類學者研究的深度如何完全取決于在工作中被研究對象接受的程度。田野工作要求觀察的準確性,需要研究者與其研究的人們生活在一起,學講他們的語言,親自觀察他們的習俗。通常要求受過專門訓練的人類學家在所研究的民族或地區生活上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時間,用參與觀察和親身體驗來獲取充分、翔實的民族志資料。即使研究本文化或者研究自己生長村落的“家鄉人類學”,同樣需要高質量的田野調查。這一點,費孝通先生很早就認識到,他談到其在學社會學的過程中,就明白了必須聯系實際到社會實踐中去觀察、分析、思考,因為實地調查方法是從人類學里學來的,所以他認真去找人類學家學習,師從史祿國教授。考慮到具體的研究課題、研究對象和研究者本身具備的條件不同,我們不能生搬硬套具體的時間要求,但離開了觀察的準確性和深度,田野調查就達不到預期效果。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