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一說,產生於西學東漸之後,作為西學的對立物在東西方文明沖突中與西方文明對壘。二三百年來,國學是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西學則「西風落葉下長安」,歐風美雨滿乾坤。面對如此局面,國學陣營里的戰將們每每悲從中來,時不時地舉起國學的旗幟吶喊一陣。
國學是產生於農業小生產基礎之上的一套理論,它規范了人際關系的准則,維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的穩定,對於中華民族的形成、凝聚和發展立下過大功勞。但是,它從一開始就是跛足的,就其大者而言,它幾乎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於政治和倫理,而忽視了對自然界的探索;過於注重內心的求索和人格的塑造,缺乏向外開拓的勇氣和興趣;過於注重現存秩序的穩定,而害怕變革。它經過兩千多年的自我改造而臻於完善,成為中華民族堅固的文化——心理構造,滲透進了人們思維習慣和行為准則。
國學是中華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推動者。新的世紀,國學的價值正走向回歸,重讀梁啟超、章太炎、朱自清三位大師對國學的經典論述,當有助於國人理解國學之真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