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對臨床常見的28種脈象,就其脈位、脈力、脈率、脈律、脈形、脈之充盈度等均有詳盡的論述,對於不少脈象細節部分,如革脈的邊、洪脈的鉤、弦脈的直、滑脈的圓、動脈的突、澀脈的澀等,亦有詳細地交代,對於定脈位、脈力、脈形、有根無根、有神無神以及有胃氣無胃氣方面均有具體的方法和明確的標准,參以正反兩方面的病例,既吸取歷代醫家精辟的論述和經驗,又采納了新的科學理論和方法,此書可謂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脈學入門之書。
目錄
總論
第一章 寸口脈波常脈
第一節 寸口
第二節 脈波
第三節 正常脈象
第二章 脈象的要素
第一節 脈率
第二節 脈律與脈律失常
第三節 脈力
第四節 脈形
第五節 脈位
第六節 脈象的充盈度
第七節 脈象中的胃、神、根
第三章 脈象的形成
第一節 脈象形成的主要因素
第二節 影響脈象變化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 診脈的方法
第一節 診脈的時間
第二節 脈力的等級與確定的方法
第三節 脈位與確定脈位的方法
第四節 對比法
各論
第一章 浮脈與沉脈
第一節 浮脈
第二節 沉脈
第二章 遲脈與數脈
第一節 遲脈
第二節 數脈
附1 疾脈
附2 動脈
第三章 虛脈與實脈
第四章 大脈與細脈
第五章 長脈與短脈
第六章 弦脈與弱脈
第七章 緊脈與緩脈
第八章 滑脈與澀脈
第九章 洪脈與微脈
第十章 濡脈與牢脈
第十一章 芤脈與革脈
第十二章 散脈與伏脈
第十三章 促脈、結脈與代脈
第十四章 對《內經》、《難經》死證脈象的分析
第一章 寸口脈波常脈
第一節 寸口
第二節 脈波
第三節 正常脈象
第二章 脈象的要素
第一節 脈率
第二節 脈律與脈律失常
第三節 脈力
第四節 脈形
第五節 脈位
第六節 脈象的充盈度
第七節 脈象中的胃、神、根
第三章 脈象的形成
第一節 脈象形成的主要因素
第二節 影響脈象變化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 診脈的方法
第一節 診脈的時間
第二節 脈力的等級與確定的方法
第三節 脈位與確定脈位的方法
第四節 對比法
各論
第一章 浮脈與沉脈
第一節 浮脈
第二節 沉脈
第二章 遲脈與數脈
第一節 遲脈
第二節 數脈
附1 疾脈
附2 動脈
第三章 虛脈與實脈
第四章 大脈與細脈
第五章 長脈與短脈
第六章 弦脈與弱脈
第七章 緊脈與緩脈
第八章 滑脈與澀脈
第九章 洪脈與微脈
第十章 濡脈與牢脈
第十一章 芤脈與革脈
第十二章 散脈與伏脈
第十三章 促脈、結脈與代脈
第十四章 對《內經》、《難經》死證脈象的分析
序
中醫看病,以辨證論治為核心,在辨證論治中又以四診八綱為要目,四診八綱中又以四診為前提,由四診才能識八綱。習俗相仍,四診中又以脈診最為顯要。醫聖張仲景說:「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立正。」道出了中醫看病的真諦。在這12字真言中,脈在證的前面,足見脈的重要性。患家請中醫治病,俗呼為「看脈」,意思是「看脈」二字可以代表整個診病過程與醫生本身的學識技術高低。事實也是如此。一個好中醫,必然精於脈診;換言之,只有精於脈診,才能做一個好中醫。昧於脈診,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中醫,或者說「不通脈診非中醫」,亦不為過。如果說中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的話,那麼脈診則是寶中之寶,重中之重。有了它,在臨證中心明眼亮,如在夜航中看明亮燈塔一般;離開它,則為盲人夜行。
對於脈診這樣事關全局的如此重要的內容,在現在的長達5年的中醫教學中,講脈診只占了區區20個學時,而且授課者多自己不懂,往往照本宣科,一帶而過,以已之昏昏,使人之昏昏。無怪乎今之為醫者,臨證雖也診脈,但卻是聾子的耳朵—擺設,往往指下茫然,只好根據問診而來的症象,以成方經驗為用,本末倒置,何能應手取效?於是乎漫道「脈不可憑」尤為甚者,竟在《健康報》上發表文章,妄言「中醫不能停留在三個指頭、一個枕頭上」,貌似有理,實則為誤人子弟之論。觀時下一些人,包括知名度很高的科學家,因為自己不懂中醫,就否定中醫;而我們中醫呢,因為不懂脈診,就否定脈診,真乃醫道之大失!
有感於此,曹培琳老中醫因作《詳談細論28脈》一書,本書對臨床常見的28種脈象,就其脈位、脈力、脈率、脈律、脈形、脈之充盈度等均有詳盡的論述,對於不少脈象的細節部分,如革脈的邊、洪脈的鉤、弦脈的直、滑脈的圓、動脈的突、澀脈的澀等,亦有詳細地交代,對於定脈位、脈力、脈形、有根無根、有神無神以及有胃氣無胃氣方面均有具體的方法和明確的標准,參以正反兩方面的病例,既吸取歷代醫家精辟的論述和經驗,又采納了新的科學理論和方法,此書可謂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脈學入門之書,是為序。
對於脈診這樣事關全局的如此重要的內容,在現在的長達5年的中醫教學中,講脈診只占了區區20個學時,而且授課者多自己不懂,往往照本宣科,一帶而過,以已之昏昏,使人之昏昏。無怪乎今之為醫者,臨證雖也診脈,但卻是聾子的耳朵—擺設,往往指下茫然,只好根據問診而來的症象,以成方經驗為用,本末倒置,何能應手取效?於是乎漫道「脈不可憑」尤為甚者,竟在《健康報》上發表文章,妄言「中醫不能停留在三個指頭、一個枕頭上」,貌似有理,實則為誤人子弟之論。觀時下一些人,包括知名度很高的科學家,因為自己不懂中醫,就否定中醫;而我們中醫呢,因為不懂脈診,就否定脈診,真乃醫道之大失!
有感於此,曹培琳老中醫因作《詳談細論28脈》一書,本書對臨床常見的28種脈象,就其脈位、脈力、脈率、脈律、脈形、脈之充盈度等均有詳盡的論述,對於不少脈象的細節部分,如革脈的邊、洪脈的鉤、弦脈的直、滑脈的圓、動脈的突、澀脈的澀等,亦有詳細地交代,對於定脈位、脈力、脈形、有根無根、有神無神以及有胃氣無胃氣方面均有具體的方法和明確的標准,參以正反兩方面的病例,既吸取歷代醫家精辟的論述和經驗,又采納了新的科學理論和方法,此書可謂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脈學入門之書,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