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化史》(第一卷,1800—1949)自1995年出版以來已經經歷了十來個春秋。從1980年代到1990年代初,西方的現代化理論作為一種學術解收的力量,曾經風靡于中國學術界。本書即是在那一特定時期,一群知識分子依據現代化理論進行探索的結果。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從現代化變遷的角度系統地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著作。它以現代化為指向與核心,從政冶、經濟、社會、文化、思想、學術、軍事、習俗諸方面重新觀察並敘述了1800年至1949年的這段歷史,全方位地描述了中國社會這一時期的宏觀全景和內在脈絡。本書以其視野開闊,結構新穎,立論鮮明,材料扎實,文風從容的特點在專業工作者和非專業讀者中獲得好評。
歷史翻過了20世紀,進入了新的一頁。本書作為具有探索性質的通論性著作;在學術轉型的年代得到了史學界和知識界同仁的肯定,同時也經受了時間的考驗,成為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及其他相關研究必不可少的一本著作。本書2006年的再版,既是對于過去研究的回顧,更是對于未來探索的推動。
許紀霖,1990年代的第一個冬天,一批希望以新視角和方法探究中國近現代歷史的中青年學人在歷史風雲變幻的激蕩中,在現代化理論的感染下,集中了史學、哲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的智慧,合作撰寫了這部專著。
當年的這批作者,而今多數都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里獨樹一幟,碩果累累;也有的或遠游海外,或棄文改行,亦有的天不假年,令人太息。十余年時光流逝,只有這本書記載著他們曾經共同擁有過的理想和志願,共同經歷過的探索和追求。
時過境遷,大多數作者在這些年里都曾經有過工作調動。為了歷史的記憶,應該在這里記錄下在那個寒風凜冽的嚴冬,聚會在黃浦江畔的這群探索者來自何方;華東理工大學。上海三聯書店、《探圳特區經濟》雜志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浙東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四川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華東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