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從娘胎里一出世,呱呱落地,便大哭一場,因為他(她)預感到從此被判了「無期徒刑」,要把「牢底」坐穿,於是作者才提出「文藝越獄逃跑論」。
當然,此處的「無期徒刑」、「牢底」都是一種比喻,轉就藝術范圍而言。其實,生老病死便是人生「大牢」的厚厚圍牆。活着的人,誰能越牆一步?!
藝術創作和對藝術的愛,其最深根源或永恆動機正是試圖對這個大框架或「大獄」圍牆的生死沖決。
在茫茫的、波濤洶涌的大海中,眼看人類即將淹死,於是上帝派了一位天使,拋下了一個救生圈——這個圈就是藝術。本書所要論述的,正是這種意義上的生死攸關的藝術,而不是什麼打發日子、消遣的手段。
藝術的價值,在於打碎現實日常生活的單調、枯燥和沉悶,是逃脫現實世界最好的方法之一,當然它也是我們同人生世界發生緊密聯系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藝術地生活在這個世界,隨時隨地見出世界的詩意結構。
趙鑫珊,教授,作家。 出過53本書,其中有一半都同藝術沾邊、掛鉤。 在本質上,不是我寫藝術,是藝術寫我,塑造我,拔高我,拯救我,讓我活得生機勃勃,體驗到了做人的價值和樂趣。所以許多年,我對藝術女神有種感恩的情懷。 其實對古今中外一些大藝術家,藝術還是個救生圈。如果沒有藝術,他們決不留戀這個世界,如八大山人、貝多芬和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