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衰之變︰中國封建盛世時期安全戰略研究

盛衰之變︰中國封建盛世時期安全戰略研究
定價:96
NT $ 84
  • 作者:高潤浩
  • 出版社:軍事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1379225
  • ISBN13:9787801379221
  • 裝訂:平裝 / 29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這本書總結的是中國古代治軍安邦經驗,但卻有重要的現實啟迪意義。在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歷史上,治亂相因,興衰相替。在治亂興衰的過程中,軍事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就封建盛世而言,盛世的形成、發展和繁榮都主不開強大的軍隊和鞏固的國防;而沒有強大國防的盛世,從來就不存在。


高潤浩,1972年3月出生,河北地宮人。軍事學博士,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歷代軍事戰略、軍事思想及軍事史研究。著有《孫子兵法詳解》(合著)、《白話文韜武略》(俁著)、《軍梟》(副主編)等,在《中國軍事科學》、《中國社會歷史評論》、《軍事歷史》、《軍事歷史研究》、《國防》、《博覽群書》、《國防知識報》等報刊發表論文20余篇。
 

目錄

總序 葛振峰
序 姚有志
序 于汝波
導論 安全戰略:研究封建盛世的新視角
一、“封建盛世”的含義
二、封建盛世時期的安全戰略
三、研究封建盛世的安全戰略視角
第一章 變與不變:影響封建盛世時期安全戰略的因素
一、古代中國獨特的地理環境
(一)地理環境是影響安全戰略的自然因素
(二)古代中國地理環境的特點
二、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形態
(一)農業是中國封建經濟的支柱
(二)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的特點
(三)小農經濟對封建王朝安全戰略的影響
三、封建君主專制的政治制度
(一)中國封建社會的君主專制制度
(二)封建政治制度對安全戰略的影響
四、復雜多樣的安全威脅
(一)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矛盾
(二)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
(三)中原王朝與周邊游牧民族的矛盾
(四)三種安全威脅的互動
五、獨具特色的安全觀念
(一)統一觀念
(二)民本觀念
(三)夷夏觀念
(四)防御觀念
(五)德力觀念
小結
第二章 霸王雜用:封建盛世時期安全戰略指導思想
一、封建盛世時期安全戰略指導思想的淵源
(一)周公與太公:王霸安全戰略思想的濫觴
(二)儒道法三家的安全戰略思想
二、封建盛世時期安全戰略指導思想的確立
(一)秦代法家安全戰略理論的實踐
(二)漢初黃老學派安全戰略思想的得失
(三)漢武帝時期封建盛世安全戰略指導思想的確立
小結
第三章 治安中國:封建盛世形成時期的安全戰略
一、封建盛世形成時期的安全形勢
(一)“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
(二)“多難興邦”的歷史邏輯
二、封建盛世形成時期的安全戰略
(一)先內後外:戰略順序的選擇
(二)逆取順守:戰略重心的轉移
(三)以屈求伸:務實的戰略策略
(四)軍事勝利:盛世形成的標志
小結
第四章 撫定四夷:封建盛世繁榮時期的安全戰略
一、封建盛世繁榮時期的安全形勢
二、封建盛世繁榮時期的安全戰略
(一)鞏固邊疆戰爭的戰爭謀劃
(二)封建盛世繁榮時期的拓邊戰爭
(三)戰爭勝利後的安邊之策
小結
第五章 盛極而衰:封建盛世衰落時期的安全戰略
一、封建盛世的相對性
二、封建盛世衰落時期的安全隱患
(一)錯綜復雜的安全隱患
(二)安全隱患的產生根源
三、康乾盛世的另一種衰落
小結
第六章 盛衰之際:封建盛世時期安全戰略的理性思考
一、封建盛世時期安全戰略的思維特征
(一)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二)以史為鑒的歷史觀念
(三)著眼大局的整體思維
(四)執兩用中的辯證思維
二、封建盛世時期安全戰略的歷史局限
(一)人治傳統
(二)重道輕器
(三)偏重防御
(四)重陸輕海
小結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這本書總結的是中國古代治軍安邦經驗,但卻有重要的現實啟迪意義。在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歷史上,治亂相因,興衰相替。在治亂興衰的過程中,軍事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就封建盛世而言,盛世的形成、發展和繁榮都離不開強大的軍隊和鞏固的國防;而沒有強大國防的盛世,從來就不存在。

在中國封建社會,內憂與外患是歷代王朝面臨的兩大戰略課題。正如孫子所說,戰爭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面對內部和外部的威脅,能否做到危而能戰,戰則能勝,成為盛世形成的決定性因素。在古代中國,“不戰而屈人之兵”固然是傳統戰略文化的理想境界,但“以戰止戰”往往是古人用兵的現實選擇。在很多時候,贏得戰爭的勝利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惟一出路,是社會安定與發展的基本前提。漢唐清三大盛世,都是在打贏決定性戰爭、克服內憂外患的過程中得以形成和鞏固的。史書所謂“太平盛世”並不確切,實際上,盛世並不太平。盛世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它是經過艱苦地奮斗和戰斗得到的。盛世往往與一系列的戰爭相伴隨,如西漢盛世平定七國之亂的戰爭、反擊匈奴的戰爭;唐太宗征伐突厥、吐谷渾的戰爭;清代康熙平定三藩之亂、統一台灣、抗擊沙俄入侵的戰爭,乾隆平定準噶爾、大小和卓和大小金川的戰爭等。換言之,盛世是軍事勝利後社會得以安定發展的結果。

與漢唐清三大盛世的情況相反,中國歷史上有些朝代,經濟和文化雖然一度頗為繁榮,但統治層在指導思想上重文抑武,忽視國防和軍隊建設,結果非但不能成就盛世,反而很快地走向衰亡。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宋代。宋太祖鑒于唐代藩鎮之禍,開國之初就確立了重文抑武的國策。這一國策被後繼的統治者所繼承,造成了兩宋之世的積弱局面,在與遼、夏、金、元的對抗中,屢戰屢敗,只能屈辱求和,最終仍難逃覆亡的命運。

敗事容易成事難。盛世的形成需要經過幾代人的奮斗,而盛世的衰落卻往往突然而至。許多朝代在國家統一和安定之後,承平日久,腐化享樂之風滋長,國防戰備觀念淡漠,這往往是導致盛世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歷史上的封建盛世都沒能逃脫盛極而衰的命運,如何走出一治一亂的循環,依然值得我們思考。

近年來,“盛世”已經成為使用頻率頗高的主題詞。什麼是盛世?盛世是否就意味著安逸和太平?如何看待中國歷史上的盛世?所謂漢唐清三大盛世真實情況是怎樣的?盛世是如何崛起、發展又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對于這些問題,人們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認識,都有待深入探討。高潤浩同志《盛衰之變——中國封建盛世時期安全戰略研究》一書,從安全戰略的視角對中國歷史上漢唐清三大封建盛世進行深入分析,對上面這些問題給出了自己的回答。這是一個十分有益的嘗試。有一首歌唱道︰“趕上了盛世我們享太平”。同中國近代落後挨打的悲劇比,稱當今之世為“盛世”可以成立,但呼吁人們“享太平”則大謬矣。歷史告訴我們,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強盛,離不開憂患意識和進擊精神。誠然,一句麻痹性歌詞不值得大驚小怪,但是,在這種意識的滋蔓浸潤之下,盲目樂觀、疏于戒備的觀念決不可任其泛濫!是為序。

姚有志
2005年7月19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8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