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後半期是一個理論的時代,各種理論流派迅速更迭演變,你方唱罷我登場,呈現出一種熱烈絢爛的景象。理論從哲學汲取營養,以文學批評為依托,逐漸從文學理論膨脹為文化理論,涵蓋了廣義文化的各個領域;而且一種理論一旦誕生之後,立即開始在全球“旅行”,對20世紀的學術界發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盡管一些論者認為現在已經進入了“後理論”時代,但對于學者和學術研究,理論卻依然十分重要,不可或缺。正是在這樣一個語境下,幫助學者了解這些理論的各種導讀、讀本、關鍵詞、辭典等應運而生。在西方眾多的“導讀”中,由英國已故著名教授拉曼‧塞爾登(Raman
Selden)和另外兩位著名教授彼得‧威德森(PeterWiddowson)、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er)聯袂撰寫的這本《當代文學理論導讀》是最精彩的一種,它內容全面、豐厚,涉及了從20世紀初的俄國形式主義、英美新批評直到20世紀末的同性戀、酷兒理論等十余個重要流派。此外,它對各家各派的分析鞭闢入里,文字平實清通,不僅適用于學者,也適用于廣大讀者,因此,自1985年第1版問世以來的20年間,已經發行第5版(2005),一直被許多高校用作文學理論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在學術和文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