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莫斯科大學文學理論教研室資深教授、近15年來在俄羅斯文學學界十分活躍的一位學者瓦列京•哈利澤夫繼《文學理論教程》、《文學學導論》之後推出的一部力作,1999年問世,初版一萬冊;2000年再版,2002年、2004年又出了修訂版。這本《文學學導論》由導言與六章組成、分別論述“藝術本質”、“作為一門藝術的文學”、“文學的功能”、“文學作品”、“文學類別與文學體裁”、“文學發展的規律性”。從結構框架上看似乎並無什麼破格之舉。但細細讀來,確有特色,確有創新。其主要特色在于,將文學理論的闡述置于與其密切相關的人文學科的關系之中——與美學、社會史、文化學、價值哲學、符號學、語言學、交往理論、宗教學、神話學的學說之中。這部教科書的主要創新有以下三點︰
其一,在寫作立場上終于走出流派斗爭學派較量的思維定勢,其學術視界是開放的。其二,這本面向大學生、研究生與高校教師的教科書,敢于針對高校文學理論教學實踐與當代文學學已然達到的成就之間嚴重脫節的現狀,對已有教科書中所缺失的但卻是現代文論重要成果的一系列論題、概念與術語加以探討,以其豐富的信息來提升文學理論教材的現代性水平。其三,加大了文學本體研究三大鏈環——作者理論、作品理論、讀者理論的論述分量,尤其是充實了文學作品理論,顯示出深化“理論詩學”的學術取向,對“理論詩學”的一些關鍵詞的主要涵義——加以辨析與界說,這無疑是助于提高文學理論的科學性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