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三種人︰皇帝‧官吏‧草民政治博弈真相

歷史上的三種人︰皇帝‧官吏‧草民政治博弈真相
定價:161
NT $ 140
  • 作者:綦彥臣
  • 出版日期:2006-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0066453
  • ISBN13:9787300066455
  • 裝訂:平裝 / 31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揭開歷史的神秘面紗,講述老百姓看得懂的歷史!

本書是一部通史點評型的通俗作品,以社會學的方法來分析中國歷史上的特定人群及鮮為人知的歷史事跡,如皇帝雇凶殺權臣、對婦女的摧殘刑罰等等,通過歷史描點,努力勾勒出一幅“溫柔的血腥”畫卷。

在君臣父子、勤政愛民、忠君報國的道德面紗背後,存在驚人的血腥;皇權集團在社會頂端同時奴役官僚與草民兩大群體;官僚群體又在利益分配中表現為上敬皇權,下壓百姓的貪婪本質;而草民社會總是在默默隨中等待著極限的到來,推翻皇權。

作者所要寄托的不是限于揭露歷史的丑陋,而是期望建立一種歷史新思,使中國社會避免一次又一次的歷史相似,為和諧社會的建立提供有益的歷史營養。

綦彥臣,經濟學家、歷史愛好者。發表過經濟理論文章百余篇,著有制度經濟學專著《資本主義的另一條腿》,譯有《地平線並不遙遠》,還出版了通俗歷史著作《中國人的歷史誤讀》、《歷史上的三種人》、《燙手的江山》等。
 

目錄

皇帝篇
第一章 秦始漢高又如何
兩次無故逮捕都發生在公元前195年。這一年,他也死了。連蕭何、樊噲都不被信任,可見劉邦疑心之重,手段之不講道理、不顧情義,真有點“臨死不留面相”的味道。
一、寡人之疾在心里
二、盛世君王患“瘋病”
三、皇帝性生活關涉王朝變局
第二章 面對權臣與面對外邦
李豫在叫了李輔國半年“尚父”後,收買了一個強盜,深夜進入李輔國居室,砍下李輔國的頭顱,外加一只手臂。一個常常帝國的皇帝動用黑社會去刺殺無法駕馭的權臣,實屬罕同凶之舉。
一、當政治玩具的滋味
二、多種賄賂策略
三、怎樣和外族人論輩分
第三章 訓導機制失靈
縱觀劉欣短暫的一生,實在也很不容易,也就是說他“耍叉”真的耍對了。當然,這僅是就個人生活方式而言的。《二十五史綱鑒!歷代帝王一覽》評價劉欣說:在位六年,壽二十五歲而崩。《謚法》︰“恭仁短暫曰哀。帝欲收攬收柄,然制于傅太後,過寵于董賢,主德不匡,漢祚遂微。”
一、壓抑下的放縱
二、給壞蛋們一個狂歡節
三、玩它個天昏地暗
官吏篇
第四章 反腐敗:歷史不能承受之重
黃梅集團的人把折銀(頂米)的價格抬高,比正常時高出一倍。也就是說他的執法利潤率高達100%。看來,天下事沒有比把法律當買賣做風險更低、收益更高的生意了。
一、“不肩好貨”的理想主義
二、皇權與兵權的交易
三、中國人的“在禮病”
第五章 官場大超市
試圖賄賂考官的一萬兩銀子,足夠周家吃用50年的。也就是說,魯迅的爺爺要把那一萬兩銀子用在家計上,到1943年時,他家的生活水平也能在紹興穩居中上層水平。
一、糧食時代的事情
二、古代的文憑混子
三、個體品質的悖論狀態
第六章 把國家當做籌碼
司馬孚已經86(虛)歲,以垂暮之軀再為哥哥的孫子效力,又干了7年,以93年高齡辭別人世。這只狡猾的政治狐狸,比他哥司馬懿多活了20歲。作為“八達”之一,他是唯一看到孫子輩篡權成功的人。
一、誰能長得前後眼?
二、一個奇特的歷史公式
三、是賭場也是屠宰場
草民篇
第七章 傻子還是少了些
王永彬則把這種利益關涉予以極端化解釋:“一言足以招大禍,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墜也;一行足以玷弱身,故古人飭微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雖然極端化,但也不無道理。
一、惠艮機制:儒不足還有佛
二、女性受壓抑的歷史
三、啟蒙的無奈與負效應
第八章 民有三死
五代時期的最後一代周期,有法條雲:帶一斤私鹽即為重罪,能捉一斤以上者必得厚賞。如此缺德的法律不但使大量的人被判了死刑,也刺激了無賴之輩誣陷他人的卑劣行為,甚至連素稱行善的尼姑也參與到其中。
一、法死:惡法殺人人如草
二、戰死:草民作為國家的賭注
三、餓死:沒有糧食吃人肉
第九章 成本昂貴的簡單復制
歷史的流變似乎與整個中國文明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後來不懂什麼叫革命的人們屢屢把叛亂與政變說成了“革命”。其實,如果“周革殷命”還勉強稱得上一次“革命”的話,那麼,中國歷史上皇官民三角關系中自此以後再也沒有發生過革命。其間的種種重大社會變故,不過是簡單復制以前的樣子而已。
一、被不良分子損害的國家
二、暴力革命的後遺癥
三、沉重的歷史反省
全書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搜書,寫書,出書
 

中國文明之為狹義上的文明,概發于漢而定于唐。漢承秦制,在政治硬件方面除了將郡縣制改為封建制外,余無更張。至于儒學真正成為法定意識形態,已經是西漢後三分之一時間里的事情了,至東漢,儒學乃大為興盛。然而,儒家那套禮義制度或日轉化為禮儀廉恥的文明意識,在東漢結束後,遭到了無情的顛覆。從公元220年曹丕強行推演堯禪舜繼的古裝戲,把漢劉家想作傀儡都不得的劉協趕下台,到公元589年楊堅初步統一,中國自秦以來大一統的天下為此付出了三百多年分裂與戰亂的代價。

唐朝興起,有鑒于儒家文明邊際效用遞減的史實,認準了佛教。于是,發微于東漢,形成于南北朝的本土化佛學,在唐大為興盛。

佛家把儒家禮義廉恥的復雜程序化簡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通俗準則,從此,中國成了儒佛交融之國。但是,無論“禮義廉恥”還是“立地成佛”,都沒有能使我們的文明真正地健康發展,反而是災難愈加深重。

也許這種評判是片面的深刻,但是在儒家的朗朗書聲中,在佛家的念念佛語中,真實的世界實在是殘酷不堪,甚至殘酷得有些滑稽。

文明的溫柔背後有太多的血腥史實。有的是在棚棚在禮下的算計,一如後世《增廣賢文‧一法通》上所說的:“當面叫哥哥,手里摸家伙。”有的則干脆是無情的吞並與狂暴的殺戮,一切都化簡為“武力”二字,八王之亂、五代十國、揚州十日不都是狂暴殺戮的縮略語嗎?還有,在文明馴化的核心理念里,又派生出無情的愚弄的壓制,婦女的地位卑微與被壓抑而成的狹隘,成了我們這個文明的殘疾。西方哲人說過:“一個好母親頂得上一百個好教師。”這話至今約有近200年的時間了,與我們文明中的“夫為妻綱”相比,實在是稚嫩了一些,但今天我們不得不面對“母親缺失的危機”。

在片面深刻的“場景”下,我們也實在地看到了文明衰退冗長的悲劇。如果我們無心按大部頭史學經典那樣來復現歷史,不妨以剪輯的方式從歷史中抽取片斷。在我們引以為歷史驕傲的唐朝,一位端坐在合法繼承來的皇位上的人,表面上口口聲聲地稱扶他上台的老先生為“尚父”,比作周朝的姜尚(子牙),但他又忍受不了尚父的專橫。無可奈何,他收買了黑社會,以行竊為名,到尚父家里干掉了這位礙手的權臣。皇帝雇佣黑社會殺人成了歷史上的奇聞。雖為罕見,但也表明了皇權與官權是處在互相博弈的狀態,而不采取雇黑方式除掉權臣(且不分什麼忠奸),那就得使用陰謀,羅織罪名,栽贓陷害。

雇黑的皇帝叫李豫,被殺的權臣叫李輔國。在整個歷史中,他們也只是“現象學上的符號意義”;同樣,使用陰謀除掉後飛的趙構與近乎政治盲人的後飛,也只有符號意義。

從歷史中,我們可以抽象出許多道理。

還是在我們引以為文明榮耀的庸朝,一位由原來反叛者而來的“忠臣”把他的主人玩弄于股掌之間,幾乎重演了董卓的一幕。被迫從長安遷都洛陽的皇帝對向他獻上崇拜的百姓說︰“別叫我天子了,我已不是你們的皇帝了。”他說的對,幾個月報到,他就死在了權臣手中,又過了幾個月,他最後一個兒子和老婆也被“處理”掉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