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品對傅雷譯《約翰·克利斯朵夫》在中國的譯介、研究與接受做了一番梳理和考察,在梳理和考察中,呈現出傅雷譯《約翰·克利斯朵夫》東方之行的主要脈絡,讓我們看到了這部西方巨著是怎樣鼓舞和伴隨中國知識分子去追求光明,怎樣隨着中國知識分子的受難而受難,怎樣隨着中國知識分子的解放而解放;通過梳理、回溯和考察,在以學術的方式而非以感性的方式確認傅譯《約翰·克利斯朵夫》的翻譯文學經典后,運用個案研究與分析,試從傅雷的翻譯思想觀和文藝美學觀,探討翻譯文學經典的藝術魅力;從傅譯《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公認的翻譯文學經典出發,對翻譯文學的本體研究加以思考,對翻譯文學的特有品格做出界定;四以傅譯《約翰·克利斯朵夫》作為甸翻譯文學史上一一座不朽的豐碑,試對當前翻譯實踐中的突出問題,翻譯理論中的重要問題和翻譯文學研究中的熱點問題做出回應,使本項研究邁向譯界學術的前沿。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翻譯文學經典的誕生與傳誦
第一節 第一次譯介高潮與敬隱漁的《若望克利司朵夫》
第二節 第二次譯介高潮與傅雷的《約翰·克利斯朵夫》
第一冊面世
第三節 第三次譯介高潮與一部完整的翻譯文學經典的誕生和傳誦
第二章 翻譯文學經典的再生、遭受抵抗與重現輝煌
第一節 經典——不滅的地下火種
1 經典的重譯及其他
2 「拷問」經典
3 風雨中的經典
第二節 經典的重現輝煌
1 經典的重印及其他
2 為經典正本清源
3 經典:多維透視下的視點
第三章 翻譯文學經典的影響
第一節 《約翰·克利斯朵夫》與茅盾和胡風
1 《約翰·克利斯朵夫》
2 《約翰·克利斯朵夫》與胡風
第二節 《約翰·克利斯朵夫》與路翎及其他作家
1 《約翰·克利斯朵夫》與路翎
2 《約翰·克利斯朵夫》與其他作家
第三節 羅曼·曼蘭與巴金
1 羅曼·曼蘭與魯迅
2 羅曼·曼蘭與梁宗岱
第四節 羅曼·曼蘭與魯迅和梁宗岱
第五節 千萬讀者心中的經典
第四章 從文學翻譯到翻譯文學
第一節 文學翻譯個案研究
第二節 翻譯文學的思考與探索
第三節 約翰·克利斯朵夫在當前譯界的「巡禮」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第一章 翻譯文學經典的誕生與傳誦
第一節 第一次譯介高潮與敬隱漁的《若望克利司朵夫》
第二節 第二次譯介高潮與傅雷的《約翰·克利斯朵夫》
第一冊面世
第三節 第三次譯介高潮與一部完整的翻譯文學經典的誕生和傳誦
第二章 翻譯文學經典的再生、遭受抵抗與重現輝煌
第一節 經典——不滅的地下火種
1 經典的重譯及其他
2 「拷問」經典
3 風雨中的經典
第二節 經典的重現輝煌
1 經典的重印及其他
2 為經典正本清源
3 經典:多維透視下的視點
第三章 翻譯文學經典的影響
第一節 《約翰·克利斯朵夫》與茅盾和胡風
1 《約翰·克利斯朵夫》
2 《約翰·克利斯朵夫》與胡風
第二節 《約翰·克利斯朵夫》與路翎及其他作家
1 《約翰·克利斯朵夫》與路翎
2 《約翰·克利斯朵夫》與其他作家
第三節 羅曼·曼蘭與巴金
1 羅曼·曼蘭與魯迅
2 羅曼·曼蘭與梁宗岱
第四節 羅曼·曼蘭與魯迅和梁宗岱
第五節 千萬讀者心中的經典
第四章 從文學翻譯到翻譯文學
第一節 文學翻譯個案研究
第二節 翻譯文學的思考與探索
第三節 約翰·克利斯朵夫在當前譯界的「巡禮」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序
談翻譯,我們首先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翻譯,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在人類的文化交流中一直在廣泛地進行著,但在歷史中卻很少得到世人的關注;豐富的翻譯活動,一直被實踐者認為是充滿障礙的工作,但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卻很少有學者對其進行深入而系統的研究。這兩個方面情況的長期存在,或者說翻譯領域被歷史學界、被理論界長期忽視的狀況造成的直接影響便是,翻譯一直被當作一種「雕蟲小技」。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內,語言學家對翻譯問題不予重視,歷史學家對翻譯活動熟視無睹,知識界對翻譯的認識幾乎是零。這在很大程度上使翻譯活動在兩個方面被遮蔽:一是翻譯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作用得不到足夠的承認;二是對翻譯的種種問題得不到科學、系統的研究。尤為耐人尋味的是,對翻譯的這種輕視態度不僅僅來自翻譯界的外部,而且還來自翻譯界的內部。翻譯界內部的這種自我定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他學科對翻譯的看法,漸漸地也在有關的學界形成一種偏見:翻譯為雕蟲小技,不登大雅之堂。因此,翻譯的作用得不到應有的承認,對翻譯的理論研究得不到學界的關注和支持。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才逐漸開始改變。
長期以來翻譯家本身專注於翻譯實踐,忽視了對翻譯問題的理性思考與系統研究,這不能不說是個歷史的誤會。但是,豐富的實踐與貧乏的理論之間所產生的這道深深的裂痕卻不能完全掩蓋在數千年的翻譯歷史中。翻譯活動的特殊性提出了種種問題和困難,而面對這些問題和困難,翻譯家們也不可能視而不見,無動於衷,因為它們是無法回避的客觀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翻譯家們對翻譯理論思考的忽視,並不說明翻譯就沒有理論研究的必要,也並不意味著翻譯的種種問題因為翻譯家的忽略便不存在。
事實上,在漫長的翻譯歷史中,翻譯家們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進行著形式多樣的豐富實踐,雖然對實踐中所出現的問題,還沒有以一種清醒的理論意識去加以關注,但他們針對這些問題所采取的種種手法、策略,他們在實踐中積累的一些經驗、體會,尤其是他們從中悟出的一些道理或原則,是一筆筆非常珍貴的遺產。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彌足珍貴的譯事經驗,由於學界長期以來沒有予以重視與關注,像一顆顆散落的珍珠,被歷史所塵封,無法發出其耀眼的光芒。
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一批具有強烈的探索精神和清醒理論意識的學者,如前蘇聯的費道羅夫、英國的卡特福德、加拿大的維納與達爾貝勒內、法國的喬治·穆南等,試圖以語言學為指導,打開翻譯研究的大門,將數千年來一直處在技藝層面的翻譯經驗納入理論的思考、系統的分析與科學的探索范圍。到了70年代,出現了以美國尤金·奈達為代表的一批翻譯理論家,他們不斷拓展翻譯研究領域,將翻譯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為翻譯學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上個世紀70年代以後,翻譯界的一批有識之士將目光投向被歷史塵封的一筆筆珍貴的翻譯遺產。他們一方面追蹤歷史的重大翻譯事件,將翻譯家的實踐置於寬闊的歷史空間加以認識與定位;另一方面對伴隨著翻譯活動而產生的點滴思考與經驗體會加以梳理與探討。以現代學理對傳統的翻譯經驗加以闡釋,為我們開辟了一條深化翻譯理論研究的重要途徑。同時,客觀上也促使被歷史遺忘或忽視的翻譯活動得到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如果說翻譯在歷史上曾長期受到冷落,處於歷史邊緣的話,那麽正是借助現代學理,借助哲學、美學、語言學、符號學、文藝學等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豐富並加深了人們對翻譯的認識,不斷拓展翻譯研究的領域,使翻譯活動在歷史的舞台上逐漸占據本應屬於自己的位置,從歷史的邊緣開始走向中心。
┅┅
長期以來翻譯家本身專注於翻譯實踐,忽視了對翻譯問題的理性思考與系統研究,這不能不說是個歷史的誤會。但是,豐富的實踐與貧乏的理論之間所產生的這道深深的裂痕卻不能完全掩蓋在數千年的翻譯歷史中。翻譯活動的特殊性提出了種種問題和困難,而面對這些問題和困難,翻譯家們也不可能視而不見,無動於衷,因為它們是無法回避的客觀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翻譯家們對翻譯理論思考的忽視,並不說明翻譯就沒有理論研究的必要,也並不意味著翻譯的種種問題因為翻譯家的忽略便不存在。
事實上,在漫長的翻譯歷史中,翻譯家們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進行著形式多樣的豐富實踐,雖然對實踐中所出現的問題,還沒有以一種清醒的理論意識去加以關注,但他們針對這些問題所采取的種種手法、策略,他們在實踐中積累的一些經驗、體會,尤其是他們從中悟出的一些道理或原則,是一筆筆非常珍貴的遺產。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彌足珍貴的譯事經驗,由於學界長期以來沒有予以重視與關注,像一顆顆散落的珍珠,被歷史所塵封,無法發出其耀眼的光芒。
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一批具有強烈的探索精神和清醒理論意識的學者,如前蘇聯的費道羅夫、英國的卡特福德、加拿大的維納與達爾貝勒內、法國的喬治·穆南等,試圖以語言學為指導,打開翻譯研究的大門,將數千年來一直處在技藝層面的翻譯經驗納入理論的思考、系統的分析與科學的探索范圍。到了70年代,出現了以美國尤金·奈達為代表的一批翻譯理論家,他們不斷拓展翻譯研究領域,將翻譯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為翻譯學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上個世紀70年代以後,翻譯界的一批有識之士將目光投向被歷史塵封的一筆筆珍貴的翻譯遺產。他們一方面追蹤歷史的重大翻譯事件,將翻譯家的實踐置於寬闊的歷史空間加以認識與定位;另一方面對伴隨著翻譯活動而產生的點滴思考與經驗體會加以梳理與探討。以現代學理對傳統的翻譯經驗加以闡釋,為我們開辟了一條深化翻譯理論研究的重要途徑。同時,客觀上也促使被歷史遺忘或忽視的翻譯活動得到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如果說翻譯在歷史上曾長期受到冷落,處於歷史邊緣的話,那麽正是借助現代學理,借助哲學、美學、語言學、符號學、文藝學等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豐富並加深了人們對翻譯的認識,不斷拓展翻譯研究的領域,使翻譯活動在歷史的舞台上逐漸占據本應屬於自己的位置,從歷史的邊緣開始走向中心。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