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專題史系列」之一。經學是自西漢中期開始確立起來的、以闡釋儒家典籍為內容的思想學說。敘述「經」與「經學」概念的定義;經學與儒學的異同關系;經學的來源及其結集;「經」與儒家學派之間的關系;經學的起源及其早期的傳授;經學時代的確立;經典的范圍及其逐漸擴大的過程;
經學在中國封建時代所起的作用及歷代封建統治者提倡經學的原因;經學的流變及經學時代的終結;歷史中出現過的經學的各個系統及其流派(分別從漢學、宋學、清學、近代四個系統作了具體的敘述);經典(包括十三經及四書)的作者、成書年代、內容大要、結構篇章、真偽以及一些有爭議的問題;經典研究中的各種方法和體例(分別從口頭說經、「師法」「家法」、章句訓詁、義疏、義理、考據等各方面作了具體的敘述和介紹);歷代學者在經學研究方面的成就簡述;經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經學史研究的概況等等。
目錄
第一章 經學的由來及終結
第一節 經與經學的定義
第二節 先秦儒學及其經典結集
第三節 經學時代的確立
第四節 經典范圍的擴大過程
第五節 經學的流變及經學時代的終結
第二章 學派界說之一:漢學系統
第一節 傳統經學流派諸說述評
第二節 漢代今文經學
第三節 漢代古文經學
第四節 鄭玄「通學」
第五節 漢學賓「中變」形態
第六節 漢學系統的總
第三章 學派界說之二:宋學系統
第一節 「宋學」之名的由來及含義
第二節 北宋經學變古諸派
一、宋光系統產生的背景
二、宋學系統產生的過程
第三節 北宋經學變古諸派
一、慶歷之際諸派:蘇湖學、泰山學、江西學、濂學
二、熙豐前後諸派:關學、洛學、新學、涑水學、象數學、蜀學
第四節 《四書集注》:程朱「理不」派
第五節 「六經注我」:陸王「心學」派
第六節 以經為史,以史治經:浙江學派
第四章 學派界說之三:清學系統
第一節 「清學」的含義及由來
第二節 清初經學之重振及開創人物
第三節 清代中期的經學研究與學派
第四節 常州學派與宋學派
第五章 學派界說之四:晚清系統
第一節 近代經學的主要特征及內涵
第二節 近代今文經學諸家
第三節 近代漢字兼容諸家
第四節 近代古文學經學諸家
第六章 經典的內容和解經的方法
第一節 「六經」次序與《樂經》之有無問題
第二節 《周易》
第三節 《尚書》
第四節 《詩經》
第五節 「三禮」
第六節 《春秋》與「三傳」
第七節 其他諸經
第八節 緯書、石經、古寫本經
第九節 經典注釋的方法與體例
第七章 經學的作用與影響及經學史研究
第一節 經學的作用與影響及經學史研究
第二節 經學對傳統學術文化的影響
第三節 「五四」以來經學史的研究
附錄一 本書征引書目與論文
附錄二 湖北荊門郭店楚簡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中的有關儒家經典
後記
第一節 經與經學的定義
第二節 先秦儒學及其經典結集
第三節 經學時代的確立
第四節 經典范圍的擴大過程
第五節 經學的流變及經學時代的終結
第二章 學派界說之一:漢學系統
第一節 傳統經學流派諸說述評
第二節 漢代今文經學
第三節 漢代古文經學
第四節 鄭玄「通學」
第五節 漢學賓「中變」形態
第六節 漢學系統的總
第三章 學派界說之二:宋學系統
第一節 「宋學」之名的由來及含義
第二節 北宋經學變古諸派
一、宋光系統產生的背景
二、宋學系統產生的過程
第三節 北宋經學變古諸派
一、慶歷之際諸派:蘇湖學、泰山學、江西學、濂學
二、熙豐前後諸派:關學、洛學、新學、涑水學、象數學、蜀學
第四節 《四書集注》:程朱「理不」派
第五節 「六經注我」:陸王「心學」派
第六節 以經為史,以史治經:浙江學派
第四章 學派界說之三:清學系統
第一節 「清學」的含義及由來
第二節 清初經學之重振及開創人物
第三節 清代中期的經學研究與學派
第四節 常州學派與宋學派
第五章 學派界說之四:晚清系統
第一節 近代經學的主要特征及內涵
第二節 近代今文經學諸家
第三節 近代漢字兼容諸家
第四節 近代古文學經學諸家
第六章 經典的內容和解經的方法
第一節 「六經」次序與《樂經》之有無問題
第二節 《周易》
第三節 《尚書》
第四節 《詩經》
第五節 「三禮」
第六節 《春秋》與「三傳」
第七節 其他諸經
第八節 緯書、石經、古寫本經
第九節 經典注釋的方法與體例
第七章 經學的作用與影響及經學史研究
第一節 經學的作用與影響及經學史研究
第二節 經學對傳統學術文化的影響
第三節 「五四」以來經學史的研究
附錄一 本書征引書目與論文
附錄二 湖北荊門郭店楚簡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中的有關儒家經典
後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