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文庫》終於出版了。我們為之高興,為之鼓舞,但也倍感壓力。
當此之際,我們願將郁積在我們心底的話,向讀者傾訴。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系統、准確地將中華民族的文化經典翻譯成外文,編輯出版,介紹給全世界,是幾代中國人的願望。早在幾十年前,西方一位學者翻譯《紅樓夢》,書名譯成《一個紅樓上的夢》,將林黛玉譯為「黑色的玉」。我們一方面對外國學者將中國的名著介紹到世界上去表示由衷的感謝,一方面為祖國的名著還不被完全認識,甚而受到曲解,而感到深深的遺憾。還有西方學者翻譯《金瓶梅》,專門摘選其中自然主義描述最為突出的篇章加以譯介。一時間,西方學者好像發現了奇跡,掀起了《金瓶梅》熱,說中國是「性開放的源頭」,公開地在報刊上鼓吹中國要「發揚開放之傳統」。還有許多資深、友善的漢學家譯介中國古代的哲學著作,在把中華民族文化介紹給全世界的工作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或囿於理解有誤,或緣於對中國文字認識的局限,質量上乘的並不多,常常是隔靴搔癢,說不到點子上。大哲學家黑格爾曾經說過:中國有最完備的國史。但他認為中國古代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哲學,還處在哲學史前狀態。這麽了不起的哲學家竟然作出這樣大失水准的評論,何其不幸。正如任何哲學家都要受時間、地點、條件的制約一樣,黑格爾也離不開這一規律。當時他也只能從上述水平的漢學家譯過去的文字去分析、於是解,所以,黑格爾先生對中國古代社會的認識水平是什麽狀態,也就不難想象了。
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缺不了中國。中國文化攝取外哉的新成分,豐富了自己,又以自己的新成就輸送給別人,貢獻於世界從公元5世紀開始到公元15世紀,大約有一千年,中國走在世界的前列。在這一千多年的時間里,她的光輝映照耀全世界。人類要前進,怎麽能不全面認識中國,怎麽能不認真研究中國的歷史呢?
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曾經輝煌過,藍天、白雲、陽光燦爛,和平而興旺;也有過轉業干部的、想走來就讓人戰栗的日子,但中華民族從來是充滿理想,不斷追求,不斷學習,渴望和平與友誼的。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曾經說過:「三人行,必有我行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的話就是要人們向別人學習。這段話正是概括了整個中華民族與人效的原則。人與人之間交往如此,在與周邊的國家交往中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