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占有特殊位置,因為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和學習一般不會只是口語的教和學,書面語的教和學不離不開語言的書寫系統,而漢語又是以漢字這種非拼音文字作為書寫符號,因此突破漢字難關就 為了對外漢語教學的一項特殊而重要的任務。
近年來,有關現行漢字各方面的研究都有了深入的發展。究其原因,主要由於以下兩方面需求的推動。
一是電腦的普及與信息時代。
二是世界范圍內持續升溫的漢語熱的推動。
對漢語教學,即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作為一個學科,從形成到現在不過幾十年,時間不算太長,學科基礎還比較薄弱,理論研究也還不夠深厚。但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作為一個學科有它持續的社會需要,有自身的研究方向、目標和學科體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正按照自身發展的需要,不斷地從其他的有關學科里吸取新的營養。誠然,要使對外漢語教學形成跨學科的邊緣學科,牽涉的領域很廣,理論的概括和總結實非易事。
目錄
從對外漢語教學到漢語國際推廣(代序)
綜述
上編 漢字本體研究
第一章 字形研究
第一節 筆畫與筆順
壹 漢字筆畫規范
貳 漢字的折筆
參 漢字的筆形
肆 漢字的筆順
第二節 部件
壹 漢字部件切分
貳 漢字部件統計
參 漢字部件區別特征
第三節 整字
壹 漢字的構形
貳 漢字的幾何性質
第二章 字音研究
第一節 字音
壹 漢字字音特點
貳 字音狀況分析
第二節 表音偏旁
壹 漢字的表音偏旁
貳 漢字的理想聲旁
參 形聲字的聲旁
第三章 字義研究
第一節 形聲字表義狀況分析
第二節 形聲字形符分析
第三節 漢字偏旁的表義度
下編 漢字教學研究
第四章 漢字教學總論
第一節 漢字教學理論
壹 漢字教學概述
貳 漢字能力與漢字教學
參 漢字研究與漢字教學
肆 漢字部件與漢字結構
第二節 漢字教學原則
壹 遵循漢字認知規律的原則
貳 多項分流、交際領先的原則
第五章 漢字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第一節 漢字教學模式
第二節 漢字教學方法
壹 漢字怎麽教?
貳 利用「字族理論」教漢字
參 漢字教學十八法
第六章 漢字國別教學
第七章 漢字教學調查與實驗
後記
綜述
上編 漢字本體研究
第一章 字形研究
第一節 筆畫與筆順
壹 漢字筆畫規范
貳 漢字的折筆
參 漢字的筆形
肆 漢字的筆順
第二節 部件
壹 漢字部件切分
貳 漢字部件統計
參 漢字部件區別特征
第三節 整字
壹 漢字的構形
貳 漢字的幾何性質
第二章 字音研究
第一節 字音
壹 漢字字音特點
貳 字音狀況分析
第二節 表音偏旁
壹 漢字的表音偏旁
貳 漢字的理想聲旁
參 形聲字的聲旁
第三章 字義研究
第一節 形聲字表義狀況分析
第二節 形聲字形符分析
第三節 漢字偏旁的表義度
下編 漢字教學研究
第四章 漢字教學總論
第一節 漢字教學理論
壹 漢字教學概述
貳 漢字能力與漢字教學
參 漢字研究與漢字教學
肆 漢字部件與漢字結構
第二節 漢字教學原則
壹 遵循漢字認知規律的原則
貳 多項分流、交際領先的原則
第五章 漢字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第一節 漢字教學模式
第二節 漢字教學方法
壹 漢字怎麽教?
貳 利用「字族理論」教漢字
參 漢字教學十八法
第六章 漢字國別教學
第七章 漢字教學調查與實驗
後記
序
新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在經過55年的發展之後,於2005年7月進入了一個新時期。以首屆「世界漢語大會」的召開為契機,我國的對外漢語教學在繼續深入做好來華留學生漢語教學工作的同時,開始把目光轉向漢語國際推廣。這在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發展史上是一個歷史的轉捩點,是里程碑式的轉變。
語言的傳播與國家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彼此互相推動。世界主要大國無不不遺余力地向世界推廣自己的民族語言。我們大力推動漢語的傳播不僅是為了滿足世界各國對漢語學習的急切需求,也是我國自身發展的需要,是國家軟實力建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一項國家和民族的事業,其本身就應該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之一。
回顧歷史,對外漢語教學的每一步發展,都跟國家的發展、國際風雲的變幻以及我國和世界的交流與合作息息相關。
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肇始於1950年7月,當時清華大學開始籌辦「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時任該校教務長的著名物理學家周培源先生為班主任;9月成立外籍學生管理委員會,前輩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任主任;同年12月第一批東歐學生入校學習。這是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事業的濫觴。那時,全部留學生只有33人。十幾年之後,到1964年才達到229人。1965年猛增至3312人。這自然與當時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世界局勢變化密切相關。經「文革」動亂,元氣大傷。1973年恢復對外漢語教學,當時的留學生也只有383人。此後數年逐年稍有增長,至1987年達到2044人,還沒有恢復以1965年的水平。
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近十幾年來,對外漢語教學事業飛速發展。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來華留學生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至2003年來華留學生已達8.5萬人次。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學習漢語的人數已達3000萬。
對外漢語教學事業的蓬勃發展,一直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早在1988年,國家教委、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在北京召開「全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會議」時,時任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家教委副主任的滕藤同志在工作報告中,就以政府高級官員的身份第一次提出,要推動對外漢語教學這項國家與民族的崇高事業不斷發展。
會議制定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即「爭取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內做到:在教學規模上能基本滿足各國人民來華學習漢語的需要;在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上,趕上並在某些方面超過把本民族語作為外語教學的世界先進水平;能根據各國的需要派遣漢語教師、提供漢語教材和理論信息;在教學、科研、教材建設及師資培養和教師培訓各方面都能很好地發揮我國作為漢語故鄉的作用」。
今天距那時不過十幾年時間,對外漢語教學的局面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外漢語教學不再僅僅是滿足來華留學生漢語學習的需要,漢語正大步走向世界。對外漢語教學的持續、快速發展,以至漢語國際推廣的迅猛展開,正是勢所必至,理有固然。目前,漢語國際推廣正處在全新的、催人奮進的太勢之中。
國家在世界范圍內推廣漢語教學,我們謂之「致廣大」;我們在此對對外漢語教學進行全方位的研討,我們謂之「盡精微」。二者結合,構成我們的總體認識,這里我們希望能「博綜約取」,作些回首、檢視和瞻念,以尋求符合和平發展時代的漢語國際推廣之路。
……
語言的傳播與國家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彼此互相推動。世界主要大國無不不遺余力地向世界推廣自己的民族語言。我們大力推動漢語的傳播不僅是為了滿足世界各國對漢語學習的急切需求,也是我國自身發展的需要,是國家軟實力建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一項國家和民族的事業,其本身就應該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之一。
回顧歷史,對外漢語教學的每一步發展,都跟國家的發展、國際風雲的變幻以及我國和世界的交流與合作息息相關。
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肇始於1950年7月,當時清華大學開始籌辦「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時任該校教務長的著名物理學家周培源先生為班主任;9月成立外籍學生管理委員會,前輩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任主任;同年12月第一批東歐學生入校學習。這是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事業的濫觴。那時,全部留學生只有33人。十幾年之後,到1964年才達到229人。1965年猛增至3312人。這自然與當時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世界局勢變化密切相關。經「文革」動亂,元氣大傷。1973年恢復對外漢語教學,當時的留學生也只有383人。此後數年逐年稍有增長,至1987年達到2044人,還沒有恢復以1965年的水平。
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近十幾年來,對外漢語教學事業飛速發展。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來華留學生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至2003年來華留學生已達8.5萬人次。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學習漢語的人數已達3000萬。
對外漢語教學事業的蓬勃發展,一直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早在1988年,國家教委、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在北京召開「全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會議」時,時任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家教委副主任的滕藤同志在工作報告中,就以政府高級官員的身份第一次提出,要推動對外漢語教學這項國家與民族的崇高事業不斷發展。
會議制定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即「爭取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內做到:在教學規模上能基本滿足各國人民來華學習漢語的需要;在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上,趕上並在某些方面超過把本民族語作為外語教學的世界先進水平;能根據各國的需要派遣漢語教師、提供漢語教材和理論信息;在教學、科研、教材建設及師資培養和教師培訓各方面都能很好地發揮我國作為漢語故鄉的作用」。
今天距那時不過十幾年時間,對外漢語教學的局面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外漢語教學不再僅僅是滿足來華留學生漢語學習的需要,漢語正大步走向世界。對外漢語教學的持續、快速發展,以至漢語國際推廣的迅猛展開,正是勢所必至,理有固然。目前,漢語國際推廣正處在全新的、催人奮進的太勢之中。
國家在世界范圍內推廣漢語教學,我們謂之「致廣大」;我們在此對對外漢語教學進行全方位的研討,我們謂之「盡精微」。二者結合,構成我們的總體認識,這里我們希望能「博綜約取」,作些回首、檢視和瞻念,以尋求符合和平發展時代的漢語國際推廣之路。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