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經濟學︰全球體系中的沖突與合作

國際政治經濟學︰全球體系中的沖突與合作
定價:396
NT $ 345
 

內容簡介

不斷增強的一體化和世界市場的擴展所帶來的相互依存和全球化的趨勢,為國際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同時也增加了沖突的可能性。利益集團、各國決策者和學術界對全球化這一現象褒貶不一。對一些人來說,它使人受益,因為它帶來了空前的繁榮與和平;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它又成為資本主義剝削的動並且造成了一系列的麻煩,比如某一地區嚴重的經濟危機會把另一地區的國家拖垮。達到發展是否足以能夠解決金融和股市動蕩、債務危機、地區性貧困、日益增長的貿易爭端及保護主義問題,仍需我們拭目以待。很明顯,這些問題為學者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議題,也為我們審視諸如跨國公司、發展政策、不平等與依附的現狀以及非正規經濟這些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世界各地數以百萬人生存的全球經濟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視角。

這是一本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經典教材,它介紹了現代國際經濟體系的演變與豐要特征,以及當前引起爭論的問題,以求將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與當前的社會政治現狀及新世紀的美好藍圖結合起來,尋求它們的關聯性。
 

目錄

第一部分 國際政治經濟學簡介
第1章 導論
國際經濟關系的基本原則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內容
南北對立:尋求全球議程
國際競爭的政治經濟學:冷戰後的困境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重要性
本章小結
討論問題
注釋
第2章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古典重商主義理論和經濟民族主義
古典自由主義
馬克思主義、依附論與資本主義世界經濟
20世紀後期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模式
全球主義理論
結論
本章小結
討論問題
注釋
第3章 現代國際政治經濟的歷史
現代國際政治經濟的起源:17世紀—19世紀60年代
工業、技術和帝國︰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
東西方對立與南北矛盾
布雷頓森林體系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出現:20世紀80、90年代及其超越
霸權的終結?
本章小結
討論問題
注釋
第二部分 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關系的政治學
第4章 國際貨幣關系的政治學
國際金融關系:概念和思考
政治考慮
國際金融的歷史與金本位制
當代國際金融體系的主要特征
多邊主義或國際金融機制︰布雷頓森林體系(1944—1973)
全球化與霸權貨幣的作用
結論
本章小結
討論問題
注釋
第5章 國際貿易關系的政治學
當代國際貿易關系的主要特征
國際貿易:貿易三角及其憂患
國際貿易和國內壓力
國際貿易的管理: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
結論
本章小結
討論問題
注釋
第6章 地區一體化的政治學
國際地區一體化:概念和思考
地區一體化、貿易關系以及壁壘
結論
本章小結
討論問題
注釋
第7章 多邊主義和資本流動的政治學
跨國公司和多邊主義:概念和思考
多國化的理論
跨國公司的興起與對外直接投資
跨國公司與全球化
跨國公司對外投資毀譽參半
跨國公司的管制
國際征稅的政治經濟學
結論
本章小結
討論問題
注釋
第8章 科技全球化的政治學
科技的理論與歷史維度
技術的新類型:國家和多邊政策的挑戰
科學和技術:國際合作與沖突
結論
本章小結
討論問題
注釋
第三部分 分裂的全球體系中的政治經濟學
術語表
建議讀物
 

從1999年本書的鞏版首次出版發行以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社會變革表明中國同全球政治經濟的聯系進一步加深。這種經濟的顯著增長是在鄧小平于20世紀80年代發起的改革帶動下實現的,它使中國經濟由60、70年代的封閉狀態躍居到目前的世界領先地位。到2001年,中國經濟增長已經翻了兩番,其產值佔全球產值9%以上,而印度的產值只佔全球產值的7.6%。按2003年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位居美國之後。雖然按照人均產值衡量,中國仍然屬于經濟落後國家,但有數量相對多的人群,特別是位于城鎮中心的人口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中國的經驗對以往由西方學者提出的對于簡單化的“經濟發展”模式提出了挑戰。與一些認為經濟發展與政治自由化存在正向關系的“現代化”理論不同,中國的經驗提醒我們在經濟發展模式問題上應該進行更加細致的分析。任何對中國政治經濟的準確分析都首先要求我們將中國經驗放到中國的歷史背景下來考慮。這個歷史背景就是從19世紀開始的殖民時代到孫中山及其共和政府、國內戰爭,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出現。在這一個多世紀中,為了應對殖民主義,中國的民族主義思潮及革命運動此起彼伏,不斷出現。盡管采取了一些新的經濟政策,但它仍然破壞了中國的經濟基礎,使中國處于一種四分五裂的發展狀態。因此中國用了將近四十年的時間來實現其經濟發展目標也就不足為奇了,特別是面臨著冷戰時代的困境的情況下。

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冷戰終結時,相互依存和全球化的優勢與劣勢已經相互交織在一起,這更凸顯了它們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在21世紀初期,電子通訊網絡和政治發展進一步促進了地區間的聯合,同時也推動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中國與美國、歐盟、非洲和中東國家的貿易關系的擴展成為冷戰後最為顯著的局長之一;香港回歸本身更是證明了許多這方面的趨勢。

像世界貿易組織這樣的貿易和金融機制的擴展,加劇了國際競爭,歐元的升值以及美元和日元的貶值就是一個例證。持續的技術不對等和投資趨勢進一步加大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差距。國際競爭導致原一些問題難以納入國際日程,由此使國際社會面臨著國際恐怖主義危機,它使原有的那些緊張關系更加復雜。與反政府力量和內戰相關聯的“非正規”或非法經濟的興起同樣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際機制管理和改善全球經濟狀況的能力。

在21世紀,中國面臨著諸多來自國內和國際上的挑戰,包括由于發展制造業而大量使用燃煤所導致原水獎狀和大氣的污染,伴隨著森林退化而出現的水資源短缺和荒漠化……這些問題都曾經因為促進經濟發展和現代化而受到忽視。中國持能源消費量也將改變重要資源的消費結構,如世界市場中石油的產量。中國以及像美國這樣居于領導地位的國家能夠將這些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並有效地參與國際環境和經濟協定?在一定經濟結構急速轉型進一步融入全球化的環境下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國內的政治狀況?我們希望我們的著作能夠對理解國際政治經濟的這些基本問題有所啟示。

非常榮幸我們的著作能夠被翻譯成中文並得以出版。我們對承擔本書翻譯工作的楊毅、鐘飛騰、苗苗表示感謝,同時我們還要感謝北京大學出版社,因為它承擔了將本書推介紹中國讀者的重任。最後,我們想借此表達我們的一個願望,那就是世界各國人民能夠和平地共處與合作,來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經濟問題。

弗雷德里克‧皮爾遜
西蒙‧巴亞斯里安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45